清懿堂

清懿堂

“清懿堂”坐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歙縣棠樾村西端,與棠樾牌坊群相鄰。清懿堂女祠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是棠樾村大鹽商鮑氏二十四世祖鮑啟運創建的,藉以紀念為徽商的輝煌同樣作出犧牲和貢獻的鮑氏婦女。“清懿堂”3字巨匾高懸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書法家鮑(左釒加“珍”右)之手,另一塊“貞孝兩全”的橫匾,則是清代名人曾國藩所書。堂以“清懿”為名,取的是“清白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婦女的頌歌。

簡介

全國唯一一座女祠堂“清懿堂”坐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歙縣棠樾村西端,與棠樾牌坊群相鄰。
祠堂作為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向為男人的聖殿。他們在這裡決議族中大事、懲罰違背族規者和供奉祖宗牌位祭祀。
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女性均與祠堂無緣,除非因觸犯族規在這兒接受懲罰。如同名字不能忝列宗譜一樣,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沒有牌位,甚至在祭祀活動時她們連祠堂的大門都不能進入。惟獨這“清懿堂”石破天驚地成為一個奇蹟,女性不但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並立有女性祖先牌位,而且祠堂本身就是專為女性而建、為女性獨用的女祠。
清懿堂女祠建於嘉慶年間,是棠樾村大鹽商鮑氏二十四世祖鮑啟運創建的,藉以紀念為徽商的輝煌同樣作出犧牲和貢獻的鮑氏婦女。“清懿堂”3字巨匾高懸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書法家(左釒加“珍”右)之手,另一塊“貞烈兩全”的橫匾,則是清代名人曾國藩所書。堂以“清懿”為名,取的是“清白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婦女的頌歌。
女祠面闊16.9米,進深48.4米,五開間,三進,依次為門廳、清懿堂主廳和寢堂與享堂,整座建築以硬山式高低錯落馬頭牆外觀為主要特色,惟有後進部位為歇山式閣樓。雙天井設計既可保證祠堂內部的採光、通風要求,更寓示著“婦女也頂半邊天”的深意。石制柱礎、龕座、欄桿、抱鼓石,磚制八字牆,木製雀替、梁馱、外檐柱撐等,皆施精細雕刻,典雅細膩,柔中透剛,玲瓏剔透,精美絕倫。整體建築給人的感覺是:結構緊湊,用材勻稱,造型流暢,剛柔相濟,內秀而外朴,端莊而不刻板,令每一位參觀者時時都能知道:自己正在參觀的不是一般的祠堂,而是全國唯一的女祠。
最有力的提醒和最有趣的證據,恐怕要數這女祠的整體建築朝向了。一般的祠堂都是坐北朝南的,惟獨這女祠卻是坐南朝北。這種大相逕庭的構思來自《易經》上“男乾女坤、陰陽相悖”的哲理,既為女祠,當然得與男祠相反。同時,北堂古為母氏所居,坐南朝北,旨在頌揚母恩母德,可見女祠設計之良苦用心。

歷史淵源

據《民國歙志》載:棠樾鮑氏貞節烈女,明清兩代達59人之多。她們的牌位赫然聳立在女祠享堂龕座上,她們可歌可泣的故事現在又衍化成女祠中陳列出的蠟像長廊風景線,“催乳哺弟”、“送夫經商”、“養老恤孤”……每一個故事都閃爍著女人的異彩,催人淚下,促人遐思。同時列為永久性展示的,還有“中國歷代婦女服飾展覽”,更使女祠內容益加充實多趣,激發出“美麗的女祠、美麗的婦女、美麗的文化”的詩情。作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一個亮點,作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全國唯一女祠已經成為海內外諸多專家學者和遊客們關注的焦點,他們從五湖四海走來,走近女祠,走進女祠,破譯這個耐人尋味的歷史謎團,傾聽這首奇特立體的婦女頌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