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清平樂
麝煙深漾。人擁緱笙氅 。新恨暗隨新月長。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撲疏簾 。地衣紅錦輕沾 。記取暖香如夢 ,耐他一晌 寒岩。
注釋譯文
語句注釋
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緱(gōu)笙(shēng)氅(chǎng):猶如仙衣道服式的大髦。用王子喬於緱山乘鶴成仙的典故。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奉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嶺。’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後因以為修道成仙的典故。
六花:即雪花,雪花六瓣,故名。
地衣:地毯。
暖香:春天的花香。
一晌:指很短的時間。
1.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2.緱(gōu)笙(shēng)氅(chǎng):猶如仙衣道服式的大髦。用王子喬於緱山乘鶴成仙的典故。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奉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嶺。’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後因以為修道成仙的典故。
3.六花:即雪花,雪花六瓣,故名。
4.地衣:地毯。
5.暖香:春天的花香。
6.一晌:指很短的時間。
白話譯文
身披著大氅,看屋子裡麝香的香氣蕩漾。愁緒隨著新月長成滿月而不斷增長,既鎖在眉間,也鎖在心上。
雪花斜落,扑打著門帘,輕輕飄落在紅色的地毯上。心裡還想念著春天的花香,所以能忍受這一時半刻的嚴寒。
創作背景
納蘭性德的這首《清平樂》寫於康熙十七年(1678),當時,他的愛妻盧氏正好去世一年。深情的詞人為自己的亡妻寫下這首滿懷離情之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篇亦是悼亡之作,似與《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詞境相類。首句“麝煙深漾”,寫麝香薰香在屋子裡裊裊迴蕩,為全詞鋪下朦朧淒迷的氛圍。“人擁緱笙氅”,此處,詞人用“緱笙氅”,顯然並非點明富貴身份,而是借指喪服。
“新恨暗隨新月長,不辨眉尖心上。”眉尖心上,范仲淹《御街行》詞云:“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區避。”李清照《一剪梅》詞也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此篇融入前人愁語,化作“不辨眉尖心上”,又接於“新恨暗隨新月長”句後,表明其愁情不止,愁懷無限。
“六花斜撲疏簾,地衣紅錦輕沾。”過片轉寫雪花飛舞之景。雪花隨風而飄,斜撲在稀疏的窗簾;織有紅錦的地毯,輕輕地沾著些許六花。雪花,地衣,斜撲,輕沾,意象和動作都是一派輕盈靈動之貌,詞人剛剛還愁情似海,此刻內心卻倏然愉悅起來。
“記取暖香如夢,耐他一晌寒岩。”詞人的思緒陷入美好的回憶當中,因此看見眼前的雪花飛舞,不僅不覺得寒冷,反而還覺得翩翩輕靈。然而一旦從回憶中抽身而出,種種溫情轉瞬間便消失不再,詞人便覺得“一晌寒岩”都無法忍受。這樣,眼前之景與還能記取的夢中情形成極大的落差,遂使悲愁不絕。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張秉戊《納蘭詞箋注》:“詞中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語言明白如話,而情致綿長。”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