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宜賓市長寧縣古河鎮,距古河七洞溝景區7公里處的一口魚塘邊,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莊園靜靜矗立在層層楠竹林之外,用自己“少言寡語”的穩重,守護著當地楊氏家族200年來的跌宕起伏。該莊園始建於1811年,被稱為楊氏莊園,至今仍有楊氏後人居住。 莊園依山而建,門前有一口魚塘,兩邊是水田,後面是一片楠竹林。如果時光穿越回200年前,在楊氏莊園最為繁盛之時,此處有著農夫田間耕作,婦人塘邊洗衣,莊園內炊煙裊裊的生活情景。
目前,當地政府已把莊園申報列入文物保護範圍,下步將開展相關工作。 莊園左面有一根長約16米,重約2噸的石頭柱,石柱是一根完整的柱子,據說是由一塊大石頭整體打造而成,在當時可以算得上“巨型”的工程。經過百年歲月的侵襲,莊園門前的石梯已變得不平整了,顯得有些破爛。 順著石梯進入莊園,前廳門前石凳上的浮雕還依稀可見,莊園內能看到許多清朝時期的雕飾和牌匾,許多符號和裝飾別有韻味。 走過前廳,一口長約20米,寬約10米的天井呈現在眼前。天井兩邊是繡樓,是專門讓莊園內女性做女紅的地方。繡樓門窗已經有些破損,但是從殘存的窗帷木雕來看,雕花的做工頗為精緻。在繡樓的下面存放有一塊邊長1米多的“壽”字石。莊園屋頂搬鰲座脊,上面是個像正要飛翔的燕子。
正廳大門上是一副“勤儉家風悠遠,讀耕事業長春”的對聯,橫批為“志在千里”。堂屋裡存放有“名儒佳制”、“星輝龍聚”等牌匾,牌匾上的字也脫落了一些,但是“嘉慶辛未年桂月吉旦”等字跡還可以認出。
規模
三面臨水坐南向北,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保民村黨支部書記楊昌奎介紹,莊園坐南向北,背倚“黑皮山”,其餘三面臨水,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房子構造大都用杉木做成。以前莊園設有前池塘、圍牆、前門樓、前庭院壩、前廳、天井、堂屋等,大天井兩邊還有2個對稱的小天井。堂與堂、堂與廂房之間以門相通,以巷相連,門中有門,巷裡有巷,屋內有屋,環環相扣,規模宏偉。
人物
楊氏6兄弟4人考上秀才,前庭院曾有武狀元旗桿。今年70歲的楊榮才,一直住在保民村。他說,楊氏莊園最早是他們祖先在明末上川的時候居住的。上川第五代時有6兄弟,4人中了秀才,其中有2人同年考中秀才。如今,莊園已繼承發展到第10多代人,人員有近1000人。因年代久遠等多種原因,像朝門、圍牆等好多東西都毀壞了。
保龍村46歲楊益才的祖輩也是從這個莊園搬出去的,他說,以前在前庭院壩上有一根武狀元旗桿,每逢節日都要點燈慶賀,上面的“三光燈朗朗明照散妖氣還日本,聖賢書耕耕讀留取功名振家聲”對聯迎風招展,氣派非凡。
現狀
仍有30餘名楊氏後人居住莊園,已列入文物保護範圍。目前,莊園房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毀損,據68歲的楊昌友老人說,他是居住在這裡的第十二代人,以前大約有60多間房屋,現還居住有7戶楊氏後裔30多人。
楊昌友老人說,以前是土圍牆,朝門兩邊鑲有“福”“壽”兩塊石碑,圍牆垮了後,兩塊石碑也沒有毀壞,不過不久前自己用“福”碑做了一個石磨,現在只有“壽”碑了。莊園內有10多塊金子牌匾,那時只要有喜事,如房屋修建完成,考上了秀才、舉人、狀元等,就會有人上門送牌匾表示祝賀。據老人講,當時莊園裡有29個狗槽,意味著莊園內養了29條狗。這些狗,擔負著看護莊園的重要部位,保證他們的安全,為了養好這些狗,還請了專人餵狗。上世紀50年代,楊氏族人將一些牌匾上的金粉弄到宜賓去賣,當時每人還分了3角錢,為此損壞了一些牌匾。
目前,當地政府已把莊園申報列入文物保護範圍,下步將開展相關工作。宋成均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張勇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