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古河鎮位於全椒縣西南,三市交界(合肥、馬鞍山、滁州),G40國道位於鎮北12公里,S331、S226穿鎮而過,鎮內有碼頭四個,年吞吐量達100萬噸,總面積105平方公里,總耕地5.2萬畝,總人口約4.8萬人。轄2個居委會,10行政村,226個村民組。其中,城鎮人口1.8萬人,集鎮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3.6平方公里。全鎮現有41個黨總支1792名黨員。2014年被授予全國重點鎮和國家氣象服務試點鎮、安徽省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先進單位。
經濟建設
199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城鎮建設為依託,以市場建設為中心,以發展工貿為重點”的戰略思路,走“以工強鎮,以商興鎮,以農富鎮”的發展路子,促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05年,鎮域GDP8.5億元,工業產值5億元,農業總產值1.5億元,財政收入100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1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600元,個體私營工商戶1100戶,從業人員3000人,小城鎮的道路硬化率85%,已成為周邊30多個鄉鎮200萬人口的商品集散交換中心。
面對未來,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這一個第一要務來統領全局工作創新發展的辦法,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了《2000-2020年古河鎮總體規劃和發展納要》,到2010年,建成區面積達4.5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58%,鎮域GDP總量達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財政收入3000萬元,商品零售總額達10億元,形成3萬畝的優質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4萬畝的“雙低”油菜基地和150戶的養雞基地;工業上向東和向北輻射,發展木材加工業、機械加工工業和糧油加工、倉貯等行業,使古河鎮成為經濟實力較強,具在較高規模水平,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功能完善的皖東工貿重鎮。
歷史沿革
古河鎮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位於全椒縣西南,地處和縣、含山,巢湖三縣(市)交界。1984年被批准為副縣級建制鎮,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中心建制鎮和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為集體土地流轉試點鎮。全鎮面積10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萬人,城鎮化水平33%。
該鎮南臨滁河,有年吞吐量25萬噸的碼頭;北接312高速公路,直通全國各地;背靠松木蔥蘢盛產大理石和豐富礦泉水儲量的獨山,合寧公路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地勢依山傍水,自然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在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是遊覽、休閒和外商投資的好地方。
所獲榮譽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該鎮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能人薈萃的人文優勢,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主題,走“以工強鎮、以高興鎮、以農富鎮”的發展給予。全鎮已形成了以機械製造為主,服裝、玩具、化工、糧油、加工、建材、養殖八大支柱產業。全鎮工業企業100家,其中境外投資企業3家。建成了小商品批發、糧油購銷、農副產品三大市場,市場面積14萬平方米。形成了千米長街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個體私營工商戶1300戶,從業人員3500人。小城鎮的道路硬化率81%,配套率75%,配套服務功能較為完善,商貿繁榮,已成為周邊50多個鄉鎮200萬人口的商品集散交換中心。
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6.7億元,財政收入1580萬元,入庫稅金8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8元,1996-2001年連續5年鎮級經濟綜合實力位居縣三強、市二十強、省百強鄉鎮行列。
交通狀況
該鎮市場繁榮。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的古河糧油批發交易市場,連續六年被省工商局評定為省級文明市場,該市場2006年銷售玉米56萬噸、雜糧40萬噸、大米20萬噸,年交易額達18多億元。古河畜禽交易市場年銷售苗豬肥豬60萬頭,家禽150萬羽,年交易額2.3億元。
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盛產水稻、油菜、玉米、三紅蘿蔔等農副產品,有機蔬菜建立基地,形成規模,糧食總產量達 4100萬公斤。意楊樹木總量達360萬株,成材意楊量達15萬立方米。工業初具規模。全鎮已形成精細化工、建材、糧食加工、脫水蔬菜、板材等五大工業門類,主產農藥、水泥、潤滑油、優質大米、意楊板材等30多種產品,其中農藥、豬禽、意楊板材等產品的市場開發前景廣闊。建有3.5萬伏的供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