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家篆隸字集

內容介紹從北川博邦的這部百川納海式的《清代書家纂隸字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抽象的“清人纂隸書”中引發出如此多的歷史聯想,作為一個斷代的書體史形態,它囊括了兩個極端的能力:能使最“學者”的古板與最“藝術家”的怪誕共存於同一個時空,這個時代一定令你激動萬分。 進入本書吧,給予你的不止是書法的風采,還有來自書法家的精神世界,這一切都值得你慢慢體會。 這樣一個超出意料的發行需求表明,日本在書法史上對纂隸書的缺乏,因此當代日本書法界對纂隸書有著全新視點的同時,也預示著這部字典在書法、纂刻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參考作用。

內容介紹

從北川博邦的這部百川納海式的《清代書家纂隸字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抽象的“清人纂隸書”中引發出如此多的歷史聯想,作為一個斷代的書體史形態,它囊括了兩個極端的能力:能使最“學者”的古板與最“藝術家”的怪誕共存於同一個時空,這個時代一定令你激動萬分。本書收入清代書法家的纂隸墨跡,計有二百四十多人的各種字樣,並且依“書法字典”的藝術立場;每一字的書法字樣,包括各種粗細、打消、線質、筆法,皆歷歷可按,真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而更重要的是:廣大讀者不但可以在此書中看到一流名家的傑作結構,還可以看到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一流小名家的書法風采,有些小名家的書作,其水準並不在大師名家之下,這就具有了一個時代的含義:具有包容性、總括性的時代意義,它展現了一個斷代的整體風貌。在《清代書家纂隸字集》中,你可以看到書法名家對纂隸書作為審美載體的自由闡釋:學問家的古穆與古板,藝術家的風雅與風姿,競是如此有趣地共同聚集成一個“清代纂隸書”大概念——站在書法藝術立場上看學文家的古穆與古板,會明確地認為它是一種“藝術家倒退”,但看藝術家風雅與風姿,卻又覺得他們自由放縱過甚、擴張恣肆過甚:像趙之謙的圓熟、金農的怪誕,怎么看也是有些扞格不如的。或許,這正是所謂的創造性。進入本書吧,給予你的不止是書法的風采,還有來自書法家的精神世界,這一切都值得你慢慢體會。
《清代書家纂隸字集》自出版後,不到一年,已發行了第五版。這樣一個超出意料的發行需求表明,日本在書法史上對纂隸書的缺乏,因此當代日本書法界對纂隸書有著全新視點的同時,也預示著這部字典在書法、纂刻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參考作用。這一份寶貴財富被引進中國,被作為新世紀書法,是書法愛好者在纂刻創作方面更多地汲取古典滋養的一個寶藏,一項“利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