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哥釉雙螭耳瓶

清代哥釉雙螭耳瓶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傳世哥窯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爐、洗、盤、碗、罐、瓶等,哥窯瓷器最顯著的特徵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成細密小開片(俗稱“百圾碎”或“魚子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較粗疏的黑色裂紋交織著細密的金黃色裂紋。少數還具有“紫口鐵足”特徵。宋代哥窯瓷器胎質堅實緻密,由於其胎料中含有較多的鐵質和其他金屬雜質,故胎體多呈紫黑色、鐵黑色或黃棕色。哥窯器的釉屬於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主要有灰青色、砂米黃、淺灰青等,以灰青色為多。有的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有“聚沫攢珠”般的美韻。

基本信息

清代哥釉雙螭耳瓶 清代哥釉雙螭耳瓶

器物描述

宋代哥窯備受人們青睞,後世歷代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清代發展到了頂峰,其逼真程度往往令人難辨真假。乾隆曾賦詩云:“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福州市博物館所藏清代哥釉雙螭耳瓶:高54厘米,口徑22.5厘米、腹徑/27厘米、底徑19厘米。直口,口沿高4厘米,長頸,鼓腹,腹部往下漸內收,近底部略向外撇,底足為假圈足,整個底部露胎,可見旋紋,亦無底款,胎質堅實近似黃棕色。長頸以下瓶腹內壁及底部無釉,其餘部分均施青白釉,釉質溫潤,呈現宋哥窯特有的油膩酥光。開片優美,具金絲鐵線特徵,鐵線顏色黑中閃藍。肩部兩側各貼附兩隻螭龍作耳。器物造型莊重,曲線優美,體積碩大,給人以渾厚、穩定的感覺。從其口沿筆直向上等細部特徵判斷,當為雍正年間景德鎮民窯所出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