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邊長2.6厘米;中“樂天”,橢圓形,高1厘米,長徑3厘米,短徑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邊長2.6厘米。
此聯璽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系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鏈連在一起。
璽文“惟精惟一”、“樂天”皆出於儒家經典。以“惟精惟一”為文之璽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與“奉三無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書·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即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故戒以精一,信執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樂天”之義取自《周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義即“順天施化是歡樂於天,識物始終是自知性命,順天道之常數,知性命之始終,自然之理,故不憂也。”這三璽的篆刻方式與璽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為陽文篆刻,布局章法為傳統標準格式。“樂天”亦為陽文,兩字居中,左右飾以螭紋,使璽面富有動感。這種字、畫結合的形式是漢印的遺風。“惟精惟一”為陰文篆刻,印文用漢代私印形式,採取回文法排列,錯開相同的兩個“惟”字與延長兩字上端一筆都是為取得整個印面飽滿勻稱、和諧美觀的效果。
此三聯璽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璽中備受青睞,以後各帝亦十分珍視。清末代宣統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時攜出此印,且隨身不離,至1950年方將其交出,經有關機構移交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田黃石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區的壽山鄉,鄉中有一條約1千多米長,寬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黃石的出產地。它是脫離石脈而獨立成塊,長期埋於沙士之中,是“無根而璞,無脈可尋”的石材。田黃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個地段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區,這兒出產的田黃石透明度高,有通靈感,顏色略顯微黃的白色調為主。由於上游的水源好,出產的田黃石猶似玻璃一樣的光澤明亮。田黃石的上品稱“銀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區。中坂位於溪河的中間部分,所產之石大多標準而規範,而且石質潔淨濕潤,色澤濃重,石中的蘿蔔紋理清晰,田黃石中的“田黃涼石”、“金裹銀”、“桔皮紅”、“黃金黃”、“楷杷黃”、“雞油黃”等極品,大多產於此坂。下坂因處坑頭一帶,缺乏水沖性,故石質透明度較差,多為桐油色、暗赭色,紋理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祥之意。因此,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