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

《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的上片以回憶閒居帶湖時的生活作為開端,以隱居之時的詩酒風流來反襯官場的不自由,以及對於自己前途未卜的命運的擔憂。下片寫自己年老力衰之狀,結語又以杜鵑的“不如歸去”,表明了詞人的真實意願。全詞多用口語,清新自然,外以該諧自嘲之趣,內含鬱悶悲苦之情。

作品原文

添字浣溪沙 ·三山戲作

記得瓢泉 快活時。長年耽酒更吟詩。驀地捉將來斷送,老頭皮。

繞屋人扶行不得,閒窗學得鷓鴣啼。卻有杜鵑 能勸道,不如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添字浣溪沙:詞牌名,即“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②三山:福建省福州市的別稱。

③瓢泉:在江西省鉛山境內。

④杜鵑:亦名杜宇。杜鵑鳥,又叫子規、催歸。相傳蜀國望帝杜宇命相國鱉令鑿巫山治水有功,遂禪讓鱉令。鱉令即位後,淫其妻,杜宇慚愧,便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哀怨聲聲,“啼血乃止”。據傳其叫聲如“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詩詞中常以杜鵑鳥來寄託亡國之思,或用來表示傷別。

白話譯文

記得在瓢泉快樂地生活時,長年沉醉於美酒還愛吟詩;突然被朝廷捉到這裡,真耽心將會斷送老命。

讓人扶著繞屋行走還很困難,閒中在窗下學會鷓鴣鳴啼。卻有杜鵑鳥兒善解人意,好心勸告說:不如歸去!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其時作者在福建任職期間。紹熙二年(1191),辛棄疾被起用為福建提點刑獄,次年赴任。詞人在瓢泉閒居了將近十年,再次被起用做福建提點刑獄,為官三山。這時南宋的皇帝是孝宗的兒子光宗趙惇,趙惇生長深宮,對時局全無了解,到40多歲才繼位,當政後又毫無作為,朝廷上下一片萎靡氣象。因此,辛棄疾對這次重新為官興趣不是很大。情緒也不是非常飽滿,他剛到福建的閩中,卻開始懷念瓢泉的賦閒生活,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以過去和現在作對比。首韻回憶在瓢泉隱居的快樂,可耽於酒,有興吟詩,何等逍遙快活。而以一“記得”,表明了它與現在之間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及。接韻以十足調侃的口吻,生辣脆俏地表明自已到任後的失望。“捉將”、“斷送”、“老頭皮”之詞,辛辣、俏皮,如采自口語,其實有典故支持。他把自己當初不得已而出仕的後悔寫透了。

下片接上片末韻而來,寫自己現在被“斷送”情形,寫出了一種衰頹、散漫無聊的樣子:只不過繞屋而行,還須人扶,人扶且走不動,只好在窗下無聊,為解悶而學習鷓鴣啼叫,居然“學得”了。殊不知這裡也是外示閒散而內藏悲憤。因為他暗用鳥語言懷:鷓鴣啼叫的聲音如“行不得也一哥哥!” 他是以此寄寓不僅抗金復土的事業被阻撓而行不得,而且即在福建提刑任上,也還多處受到掣肘,寸步難行。以下繼續用鳥語言懷。鷓鴣已說了“行不得”,杜鵑再來勸他“不如歸”。這就將他因寸步難行而歸心復起的心思,寫得活潑風趣,將悲憤打入幽默之中。

全詞寓莊於諧, 詞題“戲作”,卻也通過自我調侃的口吻,反映出了這一階段的真實思想狀況。正所謂寓莊於諧、外示閒散而內藏悲憤無奈。

名家點評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題為“戲”作,是以遊戲文字的形式掩蓋他的真實思想,以戲謔的口吻表達他對現實的態度。這是古代作家在特定的歷史情勢下進行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一種表現形式。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