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成因圖解

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於地球為球體之關係,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常為在食帶中間),在食帶兩端由於影錐未能接觸地球,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環食。所以,當全環食發生時,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先後出現環食→全食→環食。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最近的一次在2005年4月8日。
組成
日環食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體物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
日環食的本質實際上是因為月球離地球較遠,月球的本影不能到達地面而它的延長線經過了地面,而位於月影的本影延長線區域(偽影區)的人們就能看到日環食。如果月球離地球較近,月影本影能到達地面,則本影下的人們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環食還與地球和月亮本身有關。因為地球和預期量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到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當才農曆初1初2是就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受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又因為月到地球的距離與月球到太陽的距離不同,且月球離太陽比月球距離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陽著住,只露出周圍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環食。
日全食

日食和月食的“季節”。日食一定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當日。此時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但因太陽軌道(黃道)與月球軌道(白道)成5°9交角,故並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發生,而日食發生時,日月兩者皆一定在“黃白交點”(升交點或降交點)附近。
日、月食的發生必須是新月和滿月出現在黃白交點的一定界限之內,這個界限就叫做“食限”。計算表明,對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6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日食發生。
對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2度左右的範圍內,就可能發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0度左右的範圍內,則一定有月食發生。
由於黃道和白道的交點有兩個,這兩個交點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兩段時間可能發生日食和月食,這兩段時間都稱為“食季”,它們相距半年。
太陽每天在黃道上向東移動約1度,由於日食的食限為18度左右的範圍,太陽從黃道和白道交點以西的18度運行到黃道和白道交點以東的18度,大約需要36天,也就是說日食的每一個食季為36天。對於月食而言,它的食限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個食季就只有24天。
次數
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範圍內日食的次數,一般來說是先是日環食而後是月食。
種類 | 次數 |
日偏食 | 78 |
日環食 | 73 |
日全食 | 71 |
混合食 | 6 |
總計 | 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