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2版 (2011年9月1日)
平裝:21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111353591
條形碼:9787111353591
商品尺寸: 25.6 x 17.8 x 1 cm
商品重量: 386 g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ASIN:B005Q34LS8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細部計算示例(第2版)》以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要內容,通過列舉大量計算示例,使廣大一線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人員或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能進行常用結構和構件的設計計算和驗算,以解決實際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計算問題。
《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細部計算示例(第2版)》的結構計算依據2010年新頒布實施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2010年頒布實施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和其他相關新規範、標準編寫而成,共分為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扭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沖切、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和疲勞驗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剪力牆結構、疊合式受彎構件、柱牛腿、預埋件計算,框架結構構件抗震計算,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計算等。
《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細部計算示例(第2版)》可作為土木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學習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細部計算示例(第2版)》是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目錄
2004年於魯東大學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鋼筋混凝土材料標準與計算規定
1.1 概述
1.1.1 混凝土結構
1.1.2 鋼筋混凝土結構
1.2 混凝土
1.2.1 混凝土強度等級及其選用規定
1.2.2 混凝土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1.2.3 混凝土彈性模量及其他計算規定
1.3 鋼筋
1.3.1 鋼筋的選用
1.3.2 鋼筋強度的標準值、設計值
1.3.3 鋼筋彈性模量及其他計算規定
1.3.4 鋼筋的錨固與連線
1.4 結構設計基本規定
1.4.1 結構的功能要求
1.4.2 極限狀態的定義和分類
1.4.3 極限狀態方程
1.4.4 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
1.4.5 耐久性設計規定
1.4.6 結構構件計算和驗算規定
1.4.7 結構抗倒塌設計
1.4.8 既有結構設計
1.4.9 結構方案的設計
1.5 結構分析的一般規定
1.5.1 基本原則
1.5.2 分析模型
1.5.3 彈性分析方法
1.5.4 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方法
1.5.5 彈塑性分析方法
1.5.6 塑性極限分析方法
1.5.7 間接作用分析方法
第2章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2.1 受彎構件正截面破壞特徵
2.2 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般規定
2.2.1 基本假定
2.2.2 受壓區混凝土的等效應力圖形
2.2.3 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ξb
2.2.4 最小配筋率
2.3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2.3.1 基本計算公式及適用條件
2.3.2 計算方法
2.3.3 計算示例
2.4 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2.4.1 基本計算公式及適用條件
2.4.2 計算方法
2.4.3 計算示例
2.5 單筋T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2.5.1 基本計算公式及適用條件
2.5.2 計算方法
2.5.3 計算示例
2.6 受彎構件一般構造規定
2.6.1 板
2.6.2 梁
第3章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3.1 受彎構件斜截面破壞形態
3.2 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3.2.1 基本計算公式
3.2.2 公式的適用範圍
3.2.3 不進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的條件
3.2.4 彎起鋼筋剪力設計值V的取用
3.2.5 計算截面的位置
3.2.6 計算方法
3.2.7 計算示例
3.3 梁內鋼筋構造要求的其他規定
3.3.1 縱向鋼筋的彎起
3.3.2 縱向鋼筋的截斷
3.3.3 縱向鋼筋的錨固
3.3.4 箍筋
3.3.5 縱向構造鋼筋
第4章 鋼筋混凝土受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4.1 純扭構件的承載力計算
4.1.1 基本計算公式
4.1.2 公式的適用範圍
4.1.3 按構造配筋的條件
4.1.4 計算示例
4.2 剪扭構件的承載力計算
4.2.1 基本計算公式
4.2.2 公式的適用範圍
4.2.3 按構造配筋的條件
4.2.4 計算示例
4.3 彎剪扭構件的承載力計算
4.3.1 計算規定
4.3.2 不考慮剪力影響的條件
4.3.3 不考慮扭矩影響的條件
4.3.4 計算示例
4.4 受扭構件的構造要求
第5章 鋼筋混凝土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5.1 軸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5.1.1 配有普通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計算
5.1.2 配有螺鏇箍筋的軸心受壓構件計算
5.2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5.2.1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一般規定
5.2.2 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5.2.3 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5.3 偏心受壓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5.3.1 受剪截面的符合條件
5.3.2 基本計算公式
5.3.3 按構造配筋條件
5.3.4 計算示例
5.4 受壓構件一般構造規定
第6章 鋼筋混凝土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
6.1 軸心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
6.2 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2.1 小偏心受拉構件
6.2.2 大偏心受拉構件
6.2.3 計算示例
6.3 偏心受拉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6.3.1 受剪截面符合條件
6.3.2 基本計算公式
6.3.3 計算示例
第7章 鋼筋混凝土受沖切、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和疲勞驗算
7.1 受沖切承載力計算
7.1.1 不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時
7.1.2 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時
7.1.3 階形基礎
7.1.4 計算示例
7.2 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7.2.1 局部受壓區的截面尺寸要求
7.2.2 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7.2.3 計算示例
7.3 疲勞驗算
7.3.1 計算規定
7.3.2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疲勞驗算
7.3.3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疲勞驗算
7.3.4 計算示例
第8章 鋼筋混凝土構件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
8.1 一般規定
8.2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撓度驗算
8.2.1 撓度驗算規定
8.2.2 剛度計算
8.2.3 計算示例
8.3 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寬度驗算
8.3.1 計算公式
8.3.2 計算示例
第9章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計算
9.1 一般要求
9.1.1 概述
9.1.2 結構布置
9.1.3 一般要求
9.2 剪力牆結構計算
9.2.1 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9.2.2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9.2.3 計算示例
第10章 鋼筋混凝土疊合式受彎構件計算
10.1 疊合構件一般要求
10.2 施工階段有可靠支撐的疊合式受彎構件
10.2.1 計算規定
10.2.2 計算方法
10.2.3 計算示例
10.3 施工階段不加支撐的疊合式受彎構件
10.3.1 計算規定
10.3.2 計算方法
10.3.3 計算示例
第11章 鋼筋混凝土柱牛腿計算
11.1 柱牛腿截面尺寸要求
11.1.1 在豎向力作用下
11.1.2 在水平力和豎向力共同作用下
11.1.3 局部壓應力的要求
11.2 配筋計算
11.2.1 縱向受力鋼筋
11.2.2 水平箍筋
11.2.3 彎起鋼筋
11.3 計算示例
第12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預埋件計算
12.1 由錨板和對稱配置的直錨筋組成的預埋件
12.1.1 計算公式
12.1.2 計算示例
12.2 由錨板和對稱配置的彎折錨筋及直錨筋組成的預埋件
12.2.1 計算公式
12.2.2 計算示例
12.3 構造要求
第13章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構件抗震計算
13.1 結構布置及抗震設計一般規定
13.1.1 結構抗震等級
13.1.2 材料性能與施工要求
13.2 框架結構構件抗震計算
13.2.1 框架梁
13.2.2 框架柱
13.3 構造措施
13.3.1 框架梁
13.3.2 框架柱
第14章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計算
14.1 概述
14.2 一般規定
14.3 張拉控制應力和預應力損失計算
14.3.1 張拉控制應力
14.3.2 預應力損失計算
14.4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
14.4.1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
14.4.2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裂縫控制驗算
14.4.3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施工階段應力驗算
14.4.4 計算示例
14.5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計算
14.5.1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14.5.2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14.5.3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裂縫控制驗算
14.5.4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變形驗算
14.5.5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施工階段應力驗算
14.5.6 計算示例
14.6 預應力鋼筋錨固區計算
14.6.1 先張法構件預應力鋼筋的傳遞長度與錨固長度
14.6.2 後張法構件端部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14.6.3 計算示例
14.7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
構造規定
附錄
附錄1混凝土強度的標準值、設計值、彈性模量、疲勞強度修正係數、疲勞變形模量
附錄2鋼筋強度的標準值、設計值、彈性模量、疲勞應力幅限值
附錄3鋼筋的公稱截面面積、計算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
附錄4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附錄5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
筋率
附錄6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係數表
附錄7鋼筋混凝土板每米寬的鋼筋截面面積
附錄8受彎構件的撓度限值、構件抗裂、裂縫寬度限值
附錄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主要
修訂內容
參考文獻
文摘
為了避免混凝土結構構件在使用階段過早開裂,並能有效地利用高強材料,使用前在即將發生拉應力的部位預先施加一定的壓應力,以局部或全部抵消由荷載產生的拉應力,即為預應力。
根據施加預應力的方法不同可分為先張法和後張法。
先張法是在台座上先張拉預應力鋼筋,然後再澆築混凝土,通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傳遞而建立預加應力;
後張法是先澆築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規定的強度後,再張拉預應力鋼筋,並將其錨固在結構上而建立預加應力。
根據預加應力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全預應力混凝土、限值預應力混凝土、部分預應力混凝土。
全預應力混凝土是指在全部荷載(按荷載效應的標準值計算)及預應力共同作用下,受拉區不出現拉應力;
限值預應力混凝土是指在全部荷載及預應力共同作用下出現拉應力但不超過規定限值;
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是指受拉區已出現裂縫但裂縫寬度不超過規定限值。有時也將限值預應力混凝土和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統稱為部分預應力混凝土。14.2一般規定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使用條件進行承載力計算及變形、抗裂、裂縫寬度和應力驗算,並應按具體情況對製作、運輸及吊裝等施工階段進行驗算。
進行上述計算和驗算時,預應力有時須作為荷載效應考慮,其具體設計值在有關章節計算式中給出。對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當預應力效應對結構有利時,預應力分項係數應取為1.0;不利時應取為1.2。對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預應力分項係數應取為1.0。
承載力計算中,當通過對其中一部分縱向鋼筋施加預應力已能使構件符合裂縫控制要求時,其餘所需的縱向鋼筋可採用非預應力鋼筋。非預應力鋼筋宜採用HRB400級、HRB335級鋼筋,也可採用RRB400級鋼筋。
施加預應力時,所需的混凝土立方體強度應經計算確定,但不宜低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