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嶸作品
作者:馬嶸
ISBN:10位 13位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2-1
定價:¥26.00 元
內容提要
本教材共分8章,主要結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進行編寫。內容有:緒論,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按近擬機率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法,梁、板和柱的基本構造,彎矩、剪力和軸力作用下構件的裁面承載力。彎矩、剪力和扭矩作用下構件的扭典截面承載力,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及耐久性和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等。
本教材可作為大學本科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供從事混凝土結構設計、製作 、施工和監理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混凝土結構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
1.2 混凝土結構的特點
1.3 混凝土結構的發展與套用概況
思考題
第2章 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量力學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
2.2 鋼筋的物理力學性能
2.3 混凝土與鋼筋的黏結
思考題
第3章 按挖主機率理論的極限限狀態設計法
3.1 極限狀態
3.2 按近似機率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法
3.3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實用設計表達式
3.4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實用設計表達式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梁、板和柱的基本構造
4.1 梁的基本構造
4.2 板的基本構造
4.3 柱的基本構造
思考題
第5章 彎矩、剪力和軸力作用下構件的截面承載力
5.1 構件的受力破壞特徵
5.2 構件的正截面配筋方式
5.3 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
5.4 構件的斜截面配筋方式
5.5 構件的斜截面承載力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彎矩、剪力和扭矩作用下構件的扭典截面承載力
6.1 概述
6.2 純紐構件的試驗研究
6.3 純扭構件的扭曲截面承載力
6.4 彎剪紐構件的扭曲截面承載力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及耐久性
第8章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第一章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
鋼筋和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是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基礎。本章主要討論鋼筋和混凝土在不同受力條件下強度和變形的變化規律,以及這兩種材料的共同工作的性能,它將為建立有關計算理論並進行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設計提供重要的依據。
學習本章時應掌握:
1.不同類型鋼筋的應力—應變曲線及其區別,鋼筋的強度、變形、彈性模量,鋼筋的品種和級別。
2.鋼筋的冷加工方法及冷拉、冷拔鋼筋的性能。
3.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性能的要求。
4.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影響混凝土強度和變形的因素,混凝土的各類強度指標,混凝土的變形模量。
5.混凝土的徐變和收縮現象及其對結構的影響。
6.保證鋼筋和混凝土粘結力的構造措施。
第一節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
混凝土是用水泥、水、細骨料(如砂)和粗骨料(如卵石、碎石等)等經攪拌、澆築、養護後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水泥和水形成水泥膠塊(包括水泥晶體和水泥凝膠體)把骨料粘結在一起。混凝土的內部結構複雜,它的力學性能也極為複雜。
一、混凝士的強度
1.立方體抗壓強度
混凝土在結構中主要承受壓力,因此抗壓強度是混凝土的重要的力學指標。
……
李曉文著
基本信息一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類專業“十一五”規劃精品教材
書名: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ISBN: 978-7-5609-5162-1
作者: 李曉文等 印次: 1-1
單價: ¥35.00元 出版日期: 2009-04-01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全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審定的教學大綱並參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02)編寫而成。全書分為10章,內容包括:緒論,材料的物理和力學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和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性能、承載力計算方法及構造措施。
本書對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性能及分析論述充分,基本概念清楚,突出套用,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和詳細的設計步驟,有相當數量的計算例題。每章有學習要求、小結、思考題和習題等內容,文字通俗易懂,論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於自學理解。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結構設計、施工和科研人員參考。"
前 言
為了適應21世紀國家建設對建築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滿足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對教材建設的需要,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教學大綱編寫了本教材。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教材主要講述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的受力性能和設計計算方法,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以及基本構件(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扭構件、受拉構件)的受力性能分析、設計計算和構造措施,正常使用階段變形和裂縫的驗算,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原理與設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掌握混凝土結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為學習後續專業課程、畢業設計,以及畢業後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學們從力學課程轉到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學習,開始會感到“內容多、概念多、公式多、符號多、構造條文多”,部分同學還會出現概念不清、公式理解不透、計算步驟掌握不到位的情況。因此,本教材在敘述方法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力求對基本概念論述清楚,使讀者能較容易地掌握結構構件的力學性能及理論分析方法;突出套用,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和實用設計步驟。教材中有相當數量的計算例題,有利於理解和掌握設計原理。為了便於自學,每章均有學習要求、小結、思考題和習題等內容。
基本信息二
本書由長期擔任“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共同編寫。參加編寫的人員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李曉文(第1章、第3章、第6章、第7章)、大連大學關萍(第4章)、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薛建陽(第5章、第8章)、東南大學吳京(第10章)、大連大學紀曉東(第9章)、石家莊經濟學院曹秀玲(第2章)。全書由李曉文任主編,關萍任副主編。
本書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童岳生教授審閱,並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鑒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及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混凝土結構的一般概念
1.2 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優點、缺點
1.3 混凝土結構的發展概況與工程套用
1.4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學習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2章 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和力學性能
【學習要求】
2.1 鋼筋
2.2 混凝土
2.3 混凝土與鋼筋的黏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原則
【學習要求】
3.1 結構的功能要求及可靠度
3.2荷載代表值、荷載標準值
3.3 材料強度標準值
3.4 機率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3.5 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4章 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學習要求】
4.1 概述
4.2 受彎構件構造要求
4.3 正截面受彎性能試驗研究
4.4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分析
4.5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4.6 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4.7 T形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
【學習要求】
5.1 概述
5.2 受彎構件受剪性能的試驗研究
5.3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5.4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方法
5.5 斜截面受彎承載力和構造措施
5.6 鋼筋的構造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受壓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學習要求】
6.1 概述
6.2 軸心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
6.3 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破壞形態
6.4 偏心受壓構件的二階效應
6.5 矩形截面非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6 矩形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7 矩形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N-M相關曲線
6.8 I形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9 均勻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
6.10 雙向偏心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
6.11 偏心受壓構件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6.12 受壓構件的基本構造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受拉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學習要求】
7.1 軸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2 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3 偏心受拉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受扭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學習要求】
8.1 概述
8.2 純扭構件扭曲截面承載力計算
8.3 剪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4 彎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5 彎剪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6 壓彎剪扭構件承載力計算
8.7 受扭構件的構造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 正常使用階段的驗算及結構的耐久性
【學習要求】
9.1 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寬度驗算
9.2 鋼筋混凝土構件變形驗算
9.3 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10章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學習要求】
10.1 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識
10.2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的一般規定
10.3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應力分析
10.4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和驗算
10.5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設計與計算
10.6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構造要求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附錄A
參考文獻"

【作者】許成祥 何培玲
【書號】ISBN 978-7-301-10449-1【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定價】28.00元內容簡介本書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土木工程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審定的教學大綱而編寫。全書共分為10章,包括:緒論;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和力學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受扭構件承載力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變形、裂縫和耐久性;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各章除附有思考題和習題外,還附有教學提示和教學要求,便於教學使用。本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用作繼續教育的教材或土建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書。
章節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
第3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4章 受彎構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第5章 受彎構件斜截面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第6章 受壓構件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第7章 受拉構件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第8章 受扭構件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第9章 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寬度驗算與耐久性設計
第10章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性能與設計
本書特色
1.按照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注重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結構,向培養土木工程師從事設計、施工與管理的套用方向拓展。
2.把握土木工程相關學科、課程之間的關係,各課程教材既反映本學科發展水平,保證教材自身體系的完整性,又避免內容的重複,全系列叢書形成一個完整緊密的體系架構。
3.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特性和性能,又注重現行設計方法論依據和工程背景,最大程度參照了1999~2002年完成修訂的土木工程規範,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習題和都精選自各職業資格考試參考書,利於學生獲得資格證書。
4.按照科學發展觀,從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根據課程特點,反映學科現代新理論、新技術、新教材、新工藝,以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近成果充實、更新教材內容。

【作者】邵永健
【書號】ISBN 978-7-301-16735-9【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定價】40.00元【出版日期】2010年2月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審定的教學大綱編寫。全書共10章,包括:緒論,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以及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性能與設計,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寬度驗算與耐久性設計。本書主要結合我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進行編寫,並在每章的最後一節介紹了《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JTG D62-2004)的設計計算方法。
章節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混凝土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
第3章 按近似機率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法
第4章 受彎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
第5章 受彎構件的斜截面承載力
第6章 受壓構件的承載力
第7章 受拉構件的承載力
第8章 受扭構件的承載力
第9章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及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第10章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本書特色
配套資源豐富,江蘇省精品課程,課程網站內容分享。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作者:李斌、薛剛、牛建剛 主編
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369806
定價:42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4-8-6
圖書簡介
本書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教材,介紹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以及房屋建築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本書是依據我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編寫而成,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材料的基本性能,以機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性能分析、設計計算和構造措施,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及變形驗算,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受彎構件的力學性能及設計方法。
本書對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性能及分析有充分的論述,概念清楚;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和詳細的設計步驟,以及相當數量的計算例題,有利於理解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和具體的設計計算方法。每章有內容提要、思考題或習題等內容;文字通俗易懂,論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於自學理解,鞏固深入。編排了近年註冊結構工程師專業考試真題的相關內容,便於讀者學習。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的設計、施工和科研人員使用。
前言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適用於土木工程領域內所有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如房屋建築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礦井建設、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其內容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專業課和畢業後在本專業的其他領域繼續深造提供堅實的基礎。
混凝土結構是由一些基本構件所組成,例如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扭構件、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等。本書主要講述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和設計計算方法,包括鋼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以機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的性能分析、設計計算和構造措施等。鑒於目前我國土木工程各領域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尚未統一,本書主要介紹房屋建築工程的有關規範內容。讀者在掌握了基本構件的受力性能和建築工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原理之後,通過自學不難掌握其他工程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 首先使學生從原理和問題的本質上去認識混凝土結構的受力和變形性能,對鋼筋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有一個正確理解,然後引導學生掌握現行設計實踐所用的主要方法,特別是現行設計規範所推薦的方法。
本書按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和特點劃分章節,各章相對獨立,以便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對內容進行取捨。在敘述方法上,注意到學生從數學、力學等基礎課到學習學科基礎課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力求對基本概念論述清楚,使讀者能較容易地掌握結構構件的力學性能及理論分析方法; 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和實用設計步驟,力求做到能具體套用。書中有相當數量的計算例題,有利於理解和掌握設計原理。為了便於自學,每章結尾有思考題或習題等內容。
為讓讀者了解全國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題型和解題思路,本書在主要章節設立全國註冊結構工程師考題的內容,該專題中都是近年的註冊結構師的考試真題及詳解,題目和解題過程均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0)編寫,書中提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均指最新版規範。
本書主編為李斌、薛剛、牛建剛,副主編為郝潤霞、高春彥、李云云。具體編寫分工如下: 第1章由李斌執筆,第2、3、9章由郝潤霞執筆,第4、5章由李云云執筆,第6、7章由高春彥執筆,9.5.2節、第10章由牛建剛執筆; 第8章、各章的註冊結構工程師考題及教材附錄由薛剛執筆; 全書最後由李斌、薛剛、牛建剛修改定稿。本教材出版得到內蒙古科技大學的專項資助。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參考文獻,引用了一些學者的資料,這在本書末的參考文獻中已予以列出。
希望本書能為讀者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幫助。鑒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及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2014年5月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混凝土結構的基本概念
1.2混凝土結構的套用與發展概況
1.2.1混凝土結構的發展概況
1.2.2混凝土結構的工程套用
1.2.3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發展概況
1.3混凝土結構發展展望
1.3.1材料方面
1.3.2結構方面
1.3.3施工技術
1.3.4試驗技術
1.4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1.4.1主要內容
1.4.2課程特點及學習方法
第2章鋼筋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1鋼筋的基本性能
2.1.1鋼筋的品種和級別
2.1.2鋼筋的力學性能
2.1.3鋼筋應力應變關係的數學模型
2.1.4鋼筋的鬆弛和疲勞
2.1.5混凝土結構對鋼筋性能的要求
2.1.6鋼筋的選用
2.2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2.1單軸應力狀態下混凝土的強度
2.2.2複合應力狀態下混凝土的強度
2.2.3混凝土短期載入下的變形性能
2.2.4混凝土的徐變
2.2.5混凝土的疲勞性能
2.2.6混凝土的收縮、膨脹和溫度變形
2.3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
2.3.1基本概念
2.3.2粘結力的組成及其影響因素
2.3.3保證可靠粘結的構造措施
2.4鋼筋混凝土的一般構造規定
2.4.1混凝土保護層
2.4.2鋼筋的錨固長度
2.4.3機械錨固
2.4.4鋼筋的連線
2.4.5並筋
思考題
第3章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
3.1結構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3.1.1結構的功能要求
3.1.2結構功能的極限狀態
3.1.3結構上的作用及結構抗力
3.2荷載和材料強度的取值
3.2.1荷載標準值的確定
3.2.2材料強度標準值的確定
3.2.3材料強度設計值
3.3結構可靠度、可靠指標和目標可靠指標
3.4極限狀態實用設計表達式
3.4.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
3.4.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
3.5既有結構和防連續倒塌的設計原則
3.5.1既有結構設計原則
3.5.2防連續倒塌設計原則
思考題
第4章受彎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
4.1概述
4.2受彎構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
4.2.1梁的一般構造
4.2.2板的一般構造
4.2.3適筋梁正截面受彎的三個受力階段
4.2.4受彎構件沿正截面的破壞形態
4.3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方法
4.3.1基本假定
4.3.2等效矩形應力圖形
4.3.3適筋破壞和超筋破壞的界限條件
4.3.4適筋破壞與少筋破壞的界限條件
4.4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4.1基本計算公式及適用條件
4.4.2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兩類問題
4.4.3計算係數及其使用
4.5雙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4.5.1概述
4.5.2受壓鋼筋的應力
4.5.3計算公式和適用條件
4.5.4基本公式的套用
4.6T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4.6.1概述
4.6.2計算公式及適用條件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5.1概述
5.2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力特點與破壞機理
5.2.1斜截面開裂前後受力分析
5.2.2無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點和破壞形態
5.2.3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點和破壞形態
5.3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5.3.1影響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主要因素
5.3.2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
5.4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設計計算
5.4.1截面設計
5.4.2截面覆核
5.5保證斜截面受彎承載力的構造措施
5.5.1材料抵抗彎矩圖
5.5.2縱筋的彎起
5.5.3縱筋的截斷
5.5.4縱筋的錨固
5.5.5箍筋的構造要求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受壓構件截面承載力計算
6.1概述
6.2受壓構件的一般構造要求
6.2.1材料強度等級
6.2.2截面形式和尺寸
6.2.3縱向鋼筋
6.2.4箍筋
6.3軸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3.1軸心受壓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3.2軸心受壓螺鏇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4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原理
6.4.1偏心受壓短柱的破壞形態
6.4.2偏心受壓長柱的正截面受壓破壞
6.4.3偏心受壓長柱自身撓曲引起的二階效應(Pδ效應)
6.4.4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的基本假定
6.4.5附加偏心距
6.4.6小偏心受壓構件中遠離縱向偏心力一側的鋼筋應力
6.5矩形截面不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5.1區分大、小偏心受壓破壞形態的界限
6.5.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5.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5.4截面設計
6.5.5截面承載力覆核
6.6矩形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6.1基本公式及適用條件
6.6.2截面設計
6.6.3截面覆核
6.7I形截面對稱配筋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7.1基本公式及適用條件
6.7.2截面設計
6.8偏心受壓構件NM相關曲線
6.9雙向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6.10偏心受壓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受拉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7.1軸心受拉構件的截面承載力計算
7.2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受拉承載力計算
7.2.1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的破壞形態
7.2.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的承載力計算
7.2.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拉構件正截面的承載力計算
7.3偏心受拉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受扭構件的扭曲截面承載力
8.1概述
8.2受扭構件的破壞特徵
8.3截面開裂扭矩
8.4純扭構件變角度空間桁架模型計算理論
8.5受扭構件配筋計算方法
8.5.1純扭構件的配筋計算方法
8.5.2彎剪扭構件的配筋計算方法
8.6壓、彎、剪、扭矩共同作用下鋼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受扭承載力計算
8.7構造要求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變形、裂縫及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9.1概述
9.2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撓度驗算
9.2.1截面彎曲剛度
9.2.2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係數
9.2.3截面彎曲剛度的計算公式
9.2.4影響截面受彎剛度的主要因素
9.2.5最小剛度原則與撓度驗算
9.3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寬度驗算
9.3.1裂縫的出現、分布與開展
9.3.2平均裂縫間距
9.3.3平均裂縫寬度
9.3.4最大裂縫寬度及其驗算
9.4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延性
9.4.1延性的概念
9.4.2受彎構件的截面曲率延性係數
9.4.3偏心受壓構件截面曲率延性的分析
9.5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9.5.1耐久性的概念與結構耐久性劣化現象
9.5.2耐久性設計
思考題
習題
第10章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10.1概述
10.1.1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
10.1.2預應力結構在國內外的發展簡史
10.1.3預應力混凝土的分類
10.1.4張拉預應力鋼筋的方法
10.1.5錨具與孔道成型材料
10.1.6預應力混凝土材料
10.2張拉控制應力與預應力損失
10.2.1張拉控制應力σcon
10.2.2預應力損失的分類
10.2.3預應力損失值的組合
10.3預應力鋼筋的傳遞長度和構件端部錨固區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10.3.1預應力鋼筋的傳遞長度ltr
10.3.2後張法構件端部錨固區的局部承壓承載力計算
10.4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
10.4.1軸心受拉構件各階段的應力分析
10.4.2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和驗算
10.5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計算
10.5.1各階段應力分析
10.5.2受彎構件正截面破壞形態及基本假定
10.5.3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10.5.4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10.5.5受彎構件使用階段正截面抗裂度驗算
10.5.6受彎構件使用階段斜截面抗裂度驗算
10.5.7受彎構件使用階段變形驗算
10.5.8受彎構件施工階段的驗算
10.6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構造要求
思考題
習題
附錄A材料力學指標
附錄B鋼筋的計算截面面積及公稱質量
附錄C基本規定
附錄D術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沈蒲生,1939年出生,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本科畢業,1965年湖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畢業。1981年9月至1983年9月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為丹麥奧爾堡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