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述
深滬褒歌是一種閩南民間小曲。晉江深滬一面依山,三面臨海,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的美譽,是個典型的漁區和商貿港口。漁民們在出航或歸航的水程上,為驅散航程的寂寞和孤單,同航而相鄰的船隻便會互邀褒歌,以此來營造一些輕鬆氣氛,消除勞累。由於生活環境、生產條件的不同,演唱的背景和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現的歌詞內容和音樂風格也隨之而異。因此,深滬褒歌便有多種不同叫法,如褒歌、摽歌、相褻歌、船頭歌、扒蟯歌等。
藝術特點
褒歌是漁民們在生產勞動中以大自然和人的情感為內容創造的,唱詞大多採取比興、借喻等修辭手法,於樸實中蘊含深刻的哲理,具有非常鮮明的行業特色和地域性、通俗性。漁民們在海上相邀褒歌,隨口編唱,回到岸上,或在海灘上作業時,經常對雙方褒出的佳句絕句重溫自娛,或修改補充,流入社會傳唱,又得到更多的加工和提煉,成為船頭褒歌的優秀作品。
藝術內容
深滬褒歌主要包括勞動歌(如出船號子、拉網捕漁號子)、生活歌(如漁民生活苦歌、遊戲歌)、情歌(如戀歌、別歌)和 “相褻歌”(即漁民們互相說笑逗趣的歌,內容較粗俗,卻也率真直白)。褒歌的歌詞大多是七言四句,或是五言四句式,一二四句押韻。有由上下句構成對應式的、一板二眼的《褒歌調》,也有起承轉合式的、一板一眼的《十二生肖調》。大多是一人領唱,眾人和唱的形式,所以,人們在傳唱的時候常有不同程度的即興發揮。此外,還有一種俗稱“開嘴管”的曲調,它的旋律接近自然形態,音高、音調、節奏等,都與歌詞語言聲調一致,即使出現一些滑腔裝飾,也都語言化了,類似於小曲中的吟唱調。
傳承歷程
由於清代海禁及現代通訊在漁船上的運用等原因,深滬褒歌已停唱了很長時間。現在收集到的褒歌是從老人口中記錄下來的,其中很多歌詞、曲調與台灣的閩南語歌曲《行船歌》有相同之處。深滬褒歌作為獨具特色的漁區音樂,是當時閩南民間生存、生活、生產狀態和人文思想的真實寫照,為閩南文化和閩台關係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