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人民政府網

淮濱人民政府網

淮濱人民政府網,淮濱人民政府唯一官方網站。旗下含網站首頁、淮濱概況、政府信息公開、公共服務、互動交流、淮濱開發、生活資訊等多個優質頻道及淮濱本地生活信息最新實用資訊,為淮濱百姓的城市生活提供幫助和支持,是信陽地區知名綜合入口網站之一。淮濱人民政府網旗下淮濱論壇是淮濱最大、最火爆的信息資訊平台,是淮濱人的精神家園,匯聚淮濱信息的源泉!擁有龐大瀏覽量,匯集各類資訊,每天有上萬人關注的家鄉發展,是淮濱網民必上的家鄉網站。 淮濱緊跟著時代的大步伐,如今在黨的正確引導下,淮濱正積極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淮濱人民也將不懈努力為淮濱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淮濱人民政府網作為城市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也將一如既往,創新突破,為城市建設作出更大的奉獻。

官網定位

核心定位:淮濱資訊第一門戶平台

區域定位:直播淮濱,貼近生活,情系百姓。

服務定位:服務淮濱,奉獻淮濱。

效益定位:社會民生第一,經濟利益第二,價值不斷積累與提升。

歷史沿革

淮濱縣是建國後的新建縣,由固始、息縣兩縣析置。1951年7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設定淮濱(縣級)辦事處,由潢川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8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淮濱辦事處,設淮濱縣(縣人民政府駐烏龍集),劃歸信陽專區領導;1960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撤銷淮濱縣,將淮濱的行政區域劃歸息縣和固始縣;1962年10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恢復淮濱縣,以合併於息縣的原淮濱行政區域和合併於固始縣的原淮濱縣期思、張莊兩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淮濱縣的行政區域。經2005鄉鎮機構改革,淮濱縣現轄17個鄉鎮:有城關、馬集、期思、防胡、新里、趙集、欄桿、谷堆8個鎮和王店、張莊、鄧灣、蘆集、三空橋、張里、固城、王家崗、台頭9個鄉,289個行政村,3002個村民組,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489個居民小組。

氣候特點

淮濱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侯明顯,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實。1984—2004年,平均氣溫15.6℃;積溫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達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時數1989.8小時,日照率為42%;無霜期年均226天,最長年份可達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風速2.4米/秒。

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

淮濱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物產豐富,盛產小麥、水稻、玉米、紅薯、油菜、花生、芝麻、棉花、菸葉、貓爪草、息半夏等各種優質農經作物,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商品油基地層、弱筋小麥基地縣。聞名於全國的“淮砂”主產於淮濱,貯量達6億立方米 。以速生豐產楊樹為主的各種林木30萬畝,是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和楊木基地縣。黑豬、黃牛、波爾山羊、三黃雞、白鵝、淮南麻鴨和淮河魚、鱉、蝦、蟹等風格獨特、品質優良。

水資源

淮濱水資源豐富,年均水資源總量60億立方米,地下水含量達1.48億立方米。黃沙資源豐富,可供開採的黃沙屬可再生資源,是優質的建築材料,林木資源豐富,現有楊樹5000多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00萬方,林網林格30萬畝,正爭取建成國家楊木基地縣。境內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息繁衍,大宗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油料、紅薯等。工業主要有淮濱縣烏龍酒廠、淮濱肉雞公司、全省最大的造船基地淮濱縣造船廠、高科技民營企業合誼化工公司等。

旅遊資源

全縣以漢族為主,有11個少數民族。淮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被譽為 “ 中國第一個水利專家、歷史上第一個清官 ” 的楚國名相孫叔傲就誕生在淮濱縣期思鎮。淮濱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史,淮濱人民曾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河流湖泊

概述

淮濱,河渠縱橫,坑塘密布,全縣水面面積共達87614畝。淮河幹流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洪河、白露 淮

濱縣

河河閭河流至境內匯入淮河,加之縣內河流烏龍港和幸福河,河流面積3.6萬畝。較大港有飲馬港、二道港、馬港、西湖港、期思港等5條。較大湖泊有兔子湖(已建成水庫)、潼湖、白湖、草湖、方家湖等6處。  坑塘9615處,面積44709畝。

淮河

發源於河南桐柏山,流經河南、安徽至江蘇省揚州的三江營入長江,幹流長1000公里。總落差196米,平均比降為萬分之二。從淮源到豫皖交界處的洪河口為上游,長360公里,落差174米,比降為萬分之五。從洪河口到洪澤湖口的三河閘為中游,長490公里,落差16米,比降為萬分之零點三。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長150公里,落差6米。比降為萬分之零點四。俗稱“八百里淮河”,系指從淮源到洪澤湖的淮河幹流長度。淮河自息縣長陵集東入淮濱縣境,流經吉廟、蘆集、鄧灣、張莊、台頭、城關、塗營、谷堆、王家崗9個鄉(鎮),在谷堆鄉白露河口出縣境。淮河淮濱段長70公里,河床平均寬200米。其左岸一級支流有洪河、閭河、烏龍港,右岸一級支流有白露河。

洪河

為淮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河南省方城縣境伏牛山東麓,自西北向東南,流經葉縣、舞陽、西平、上蔡、平輿和安徽省的臨泉等縣,至新蔡縣的班台與汝河匯合,流至淮濱縣麻里鄉入境,經麻里、趙集、固 淮

白露河

發源於大別山區,出新縣小屆嶺後為“白露河”。自淮濱縣北廟鄉閘口橋入境,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北廟、王店、期思、谷堆4個鄉(鎮),在谷堆鄉吳寨村附近入淮河。境內長51公里,河床平均寬75米,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白露河屬季節性河流,枯水期接近斷流。

閭河

發源於河南省正陽縣。自淮濱縣防胡鎮前鄭莊入境,由西北向東南流經防胡、新里、吉廟3個鄉(鎮),在吉廟鄉匯入淮河,境內長22.7公里,河床平均寬65米,流域面積85平方公里。

烏龍港

屬季節性河流。發源於息縣包信鄉,流經淮濱縣防胡、新里、馬集、鄧灣、台頭5個鄉(鎮)入淮河。境內全長34公里,平均港寬50米,深4米,流域面積244平方公里。 幸福河  縣內季節性河流,1958年人工開挖,全長25公里。

淮南濕地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簡介: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並側重於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一個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馴化及科普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多樣性、多功能的保護區。2006年12月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該區主體位置位於歷史文化名鎮期思鎮境內,區內有兔子湖、方家湖、烏龍港等湖泊,猶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淮河之畔,因風光旖旎,被譽為豫南的“香格里拉”。  近日,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淮濱縣淮南濕地保護區成功晉級為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這次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實施單位,全國有200處,河南6處,信陽市僅淮濱1處。

風景名勝

期思古城

期思古城位於白露河和淮河匯流處的中間偏南地帶,距淮濱縣城東南三十華里,為淮濱縣期思鎮政府所在地。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東去,古城以北,死河以西為崗地,死河以東為灣地。古城以南約為四華里的小片崗地,南下至白露河為十里草灣。期思古城便坐落在東、南、北三面灣地包圍的一片崗地上。  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400-500米,古城除北面緊靠死河與城內地面相平,已無牆址痕跡外,其餘三面牆址繼續可見。牆址殘高2-4米,基寬32米左右。東部和南部護城河殘跡尚存。在古城遺址範圍內,地面遺物較為豐富。已採集到的有商周時代的陶鼎、鬲足;西周、春秋、戰國時代的銅劍、銅戈、銅矛、銅鼎、銅壺和較多的銅貝——蟻鼻錢,並發現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金幣“郢爰”一塊,以及漢代石印章等遺物。  期思西周為蔣國故城,春秋時滅於楚,置期思邑,漢置期思縣,南朝梁天監四年置期思州,陳置邊城郡,隋廢郡改縣,唐初期思縣廢,一直隸屬固始,1952年8月建立淮濱縣,從此期思歸淮濱所轄。

1978年通過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淮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範圍,樹立標誌說明,現保護尚好。

淮河博物館

淮河博物館建於淮濱縣城東湖風景區內的東山島上,建設用地3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由博物館主體樓、碑林、三賢閣、過島路橋和具有春秋戰國時期風格的圖騰柱等附屬建築組成。博物館設16個專題展廳,用豐富翔實的文物資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現淮河流域的歷史發展進程、再現我國人民多年來導淮治淮的夢想、願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治淮成果。

風景區

淮濱縣東西湖風景區,位於淮河支流飲馬港口段,新老城結合部。景區面積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3000餘畝,大小島嶼18座。景區內種植各種名貴花木數十種共十萬餘株,亭台樓閣點綴其間。其主要景點有楚相公園、東湖莊園、音樂噴泉廣場、連心橋、煙波亭、九曲橋頭園區、宣傳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

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

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並側重於保護珍稀野生鳥類資源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一個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物種繁衍馴化及科普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多樣性、多功能的保護區。2006年12月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施單位。該區主體位置位於歷史文化名鎮期思鎮境內,區內有兔子湖、方家湖、烏龍港等湖泊,猶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鑲嵌在淮河之畔,因風光旖旎,被譽為豫南的“香格里拉”。

《河南省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於2007年3月省林業廳豫林文(2007)21號檔案批覆實施:保護區總面積3400公頃,其中核心區396公頃,緩衝區528公頃,實驗區2476公頃。各功能區邊界以“河南省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為準。保護區實行“管理局—保護站—保護點”三級管理體系,管理局下設兔子湖、淮河、方家湖、烏龍港4個保護站,保護站下設10個保護點。

保護區規劃共分二期建設:第一期從2006-2010年,第二期從2011年-2015年。通過二期建設,從保護的整體性出發,採取法律、行政、技術、宣傳教育和工程等方面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完備的保護管理體系,使保護區邁入法制化、科學化、系統化、綜合化的管理軌道,力爭把保護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管理規範、環境優美、生態健康、和諧發展,具有一流保護、科研和宣傳水準,集濕地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先後開展了綜合科考工作,摸清了動植物資源,為科學管理和保護好現有資源提供了依據。同時,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保護區進行了一些基本建設工程,建立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保護管理、科學研究、多種經營和科普教育宣傳體系。

保護區內富含野生動植物資源,據調查統計,區內有高等植物428種,獸類9種,鳥類159種,兩棲爬行類4種,昆蟲類700餘種,魚類114種。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5種,其中鳥類就有42種,白鸛、金雕、大鴇等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冠長尾雉、藍翅八色鶇、白琵鷺等36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種。

淮濱淮南濕地保護區自然風景迷人。有以明太祖朱元璋縱轡揚鞭討伐元軍而著名的飲馬港;有伴以烏龍治水、王母梳妝、嫦娥奔月及姜太公垂釣等美麗傳說而命名的烏龍港、天鏡湖、兔子湖、七星湖等內陸水系多處。晴日泛舟湖區,極目遠眺,雲蒸霞蔚,碧波蕩漾;陰天憑欄看去,霧遮水面,煙雨迷濛,景色蒼茫。清晨,看旭日東升,逸然垂釣,猶如置身世外;傍晚,觀落日夕陽,聽漁歌互答,其樂融融,好一幅北國江南圖畫。

保護區內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期思台地遺址、原始社會的沙冢遺址、高台廟遺址、立城遺址、朱家遺址等多處,有西周蔣國故城遺址、安寧湖遺址、古碑刻等多處,這裡還是春秋楚相孫叔敖的故鄉,有傳說“八仙”之一張果老成仙得道的仙莊集和仙莊廟。已經發掘出的有期思戰國墓地、孫叔敖墓等,有楚相孫公祠石刻、吳士雲墓志銘等古碑刻,出土的有石器、骨器、陶器、銅器、兵器、化石、玉器等文物數百種,這些已成為人們憑弔懷古和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隨著淮濱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道路修建、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豫皖兩省淮河岸畔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淮濱淮南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淮南濕地生態游、楚相故里游、蔣姓尋根游、蔣國故里游、淮河風情游等旅遊活動,投資興業!

文化遺產

淮濱縣歷史悠久,是楚相孫叔敖的故鄉,境內周代蔣國故城等遺址至今仍閃耀著古文化的光芒,淮濱縣城即古烏龍集,自古以來就是南北文化的交匯點。據乾隆《光州志·鹽法》載:“本州總計一萬二百一十六引鹽船,自淮北至正陽關,經烏龍集小船起駁,由淮河入境抵州”。

經濟發展

淮濱縣已形成了以輕紡、造船、食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首批確定的175個產業集聚區之一。園區入駐企業主要有:烏龍酒業、萬和紡織、川大紡織、龍海雨布、富貴糧油、環宇建材、榮成印務、聯統國際、昊天科技(信陽)、亞泰麻紡、龍達麻紡、海鯨鋁業、怡利達食品、加佳利糧油、艾伊寶服飾、浙商紡織工業園等。造船業是淮濱縣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納入河南省“十一五”規劃予以重點支持的裝備製造業。

淮濱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紅薯;其中水稻、小麥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80%以上,培育形成了50萬畝優質水稻、60萬畝優質小麥、10萬畝雙低油菜等生產基地;經濟作物有油菜、芝蔴、棉花、紅麻、菸葉等,被列為全國商品糧 、商品油基地縣,糧食總產量突破三億公斤。全縣林地面積已達到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9%,現有各類活立木7200萬株,活立 木 蓄積量200萬立方米,5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400多戶,造林面積 3.5萬畝,其中 速生義大利楊“三杉”林木22萬畝,年蓄積量44萬立方米,現是河南省速生造紙林生產基地之一;品質優良的息半夏、貓爪草等土特產品聞名遐邇;豬、牛、羊、雞、鴨等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全縣畜牧業規模養殖戶發展到935家,全年畜牧業產值 7.7億元左右,漁業規模養殖面積1.8萬畝,;全縣有50公里長可供開採 的淮河黃砂,黃砂自然分成大、中、小三種類型,蘊藏量2億多立方米,且沙層深厚,易於開採,雜質極少,凝結度高,是極好的優質建築材料,蘆集鄉的沙較多。銷往各市各縣。全縣共有砂場26個,采 砂船600餘只,年產銷量5.2萬立方米,年產值1億元左右。建有趙集、固城兩個黃砂交易市。 養殖業主要有“西門塔爾”牛、瘦肉型豬、櫻桃谷鴨等。已形成牛、豬、鴨三大農村支柱產業。中藥材有半夏、貓爪草等。旅遊景點有沙冢文化遺址、孫叔敖墓等。現已開發東西湖,風景優美。

農業經濟

2009年,全年糧食總產量544845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夏糧250251噸,增長2.4%;秋糧294594噸,增長2.4%。全年棉花產量1512噸,比上年下降24.3%,菸葉產量449噸,比上年增長398.9%;油料產量48040噸,比上年增長10.7%。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900公頃。林業資源的管理、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54.19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9552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7.6%。

光榮傳統

淳樸聰慧的淮濱人民不僅具有勇敢、堅毅的性格,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秦、隋、唐、元、明、清歷代農民起義的戰火,都曾在這裡燃燒。淮濱人民操戈奮戟,前赴後繼,奮勇投入了歷代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反抗封建統治的戰歌。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淮濱人民的革命鬥爭掀開了新的一頁。淮濱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的一部分,勤勞勇敢的淮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勇敢地投身於革命鬥爭之中。1927年建立了淮濱第一個黨支部,舉行了“周黃暴動”,打響了淮濱人民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槍。1934年,黨領導的紅軍游擊隊以淮濱麻里店為中心開展武裝鬥爭,發展紅色區域,英勇出擊,轉戰在洪、淮之間,中共豫東南地委和豫皖邊區地委機關先後設在淮濱,領導了南起麻城,北達阜陽,東到立煌的廣大地區的革命鬥爭。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淮濱人民踴躍支前,為解放大軍搶渡淮河提供了有利條件。

文化特徵

期思古城

1、期思古城由於蔣國文化遺存的發現而受到人們的注意,更因為生養造就了楚國名相孫叔敖而著名於世。史載, 孫叔敖又名蒍敖,字艾獵,期思人。曾在期思徵發民工排除積水,開創了我國第一個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又在雩樓興辦灌溉,受到楚莊王的重視,任為令尹,歷史上習慣稱之為楚相,毛澤東主席稱讚他是中國古代的水利專家。

因為母親的諄諄善教,孫叔敖兒時就有著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德。當時,人們認為見到雙頭蛇的人不吉利,肯定會死。孫叔敖路遇雙頭蛇後,為了不再患害別人,勇而殺之,掘土深埋,這種舍己利人的高尚品質受到了後人的傳頌和尊崇。期思城西南有埋蛇嶺系孫叔敖埋蛇處,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因期思為古寢丘地,《嘉靖固始志》把 "寢野歧蛇 " 列為八景之一。

孫叔敖為相期間,勵精圖治,大興水利,造福人民,使楚國逐漸走向富強,跨入了 " 春秋五霸 " 的行 列。特別是在楚晉邲之戰中,他協助楚莊王指揮作 戰,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經驗一舉戰勝晉軍,為楚莊王匡成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史記》說他 " 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為楚國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孫叔敖一生清廉,憂國為民, 私門不入一錢,死後妻子兒子穿著粗布衣自己背柴度日。伶人優孟很痛心,花一年時間摹仿孫叔敖音容動作,唱《慷慨歌》給楚莊王聽,大意是 " 貪官不能當又值得當,清官能當又不值得當。貪官不能當是因為當時名聲太臭,值得當是能發財立業全家享福。清官能當是當時有清名,不值得當是兒孫都跟著受窮,穿破衣乾苦活,人們認為做官的都有錢,只知道孫叔敖做了楚相卻不知道孫叔敖廉潔從沒占過一分錢便宜。楚莊王聽 了很感動,就把寢丘之地也就是期思封給了孫叔敖的兒子僑。  為了紀念這位清廉的好官,後人在期思立廟樹碑。西漢劉向、東漢王延壽、北魏庾信、宋歐陽修、元馬祖常、清洪亮吉等大文學家都曾拜謁孫叔敖廟,或為廟碑撰文、題跋,或是留下歌頌的詩文詞賦。孫叔敖廟也叫遺愛廟、楚相孫公祠,解放後尚存,舊址 在今期思鎮政府機關院內。舊志、廟碑都明確記載廟西下就是孫叔敖的墳墓。由於時代變遷,墳墓己平, 廟堂無存。有關孫叔敖的歷史紀念文物已經非常稀少,僅存的唯有明成化五年中議大夫、提刑按察司副 使劉昌《謁楚令尹廟》詩文石刻一通,明萬曆七年《重修楚相孫公遺愛廟志碑》殘碑一塊,清雍正六年《楚相孫公祠》石額一塊。為永遠紀念這位治理水患造福百姓清正廉潔的好官,中共淮濱縣委、淮濱縣人民政府於 1993 年 6 月為其勒石造像,樹碑立傳,置於縣城中心,永世供人瞻仰。

蔣姓華人始祖誕生地--期思

蔣國逝史海,蔣姓傳華夏

古城猶說漢期思,土蝕荒階楚相祠,

乞得寢丘人不奪,千年淠水入荒陂。

這首詩是元代文學家馬祖常( 河南光洲人)為期思城訪古之作。期思古城是楚國一代名相孫叔敖的故鄉,並早在 3000 多年以前就是西周蔣國的都城。楚穆王時,封楚大夫右司馬復遂為期思公。漢初,劉邦因中大夫賁赫揭發淮南王英布謀反有功封其為期思侯。期思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蹟俯拾即是,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來豫南觀光不到期思古城憑弔將會留下許多遺憾。

西周蔣國是蔣姓華人始祖誕生地,蔣國雖然不存,但蔣姓子孫四海繁衍,名人輩出。從蜀漢大將軍蔣婉、三國魏謀士蔣乾到明代農民起義軍領袖蔣福成、清代大文學家蔣士銓、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蔣翔武乃至前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父子都以其不同的奮鬥方式光耀祖宗名留史冊。期思等待著所有的蔣姓同胞,特別是海外蔣姓僑胞前來尋根拜祖,祭慰先靈,共謀發展大計。

期思是西周蔣國故址, 歷史有明確記載,《左傳》杜預注指出 " 蔣在弋陽期思縣 ", 《水經注·淮水篇》載 "( 淮水 ),又東北,過期思縣北, 縣故蔣國, 周公之後",進一步指出蔣國是周公後裔。周公是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成王年幼時輔政,時武庚串通管叔、蔡叔、霍叔以及淮夷諸國叛亂,周公旦攻滅東 方 l6 國,並對東方的領地重新進行了分封, 自封於魯,長子代之。《史記索隱》載 " 周公元子就封於魯,次子留相王室,其餘食小國者六人: 凡、蔣、邢、茅、胙、祭也",《春秋左傳注·僖公二十四年》記周召穆公糾合宗族於成周作詩時明載 :" 管、蔡、 ……郇文之昭也 " 即文王子。" 邗、晉、應、韓武之穆也 ", 即武王子 " 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即周公旦之嗣。並在注中說 :據《通志氏族略·二》蔣為周公第三子伯齡所封國,傳世器物有'將兌殷'、'將子爵'" 。從周公旦子封於蔣,至公元前617年楚大夫復遂攻滅蔣,蔣國已有600年左右的發展史。滄海桑田,遺蹟未泯,蔣城故址仍然在向人們展示它當年的文明和輝煌。現存的古城牆東西長約1700米,南北長約500米,牆基寬32米,東南有烽火台一處,殘高約7-8米,其它牆段殘高1-- 3米。 期思古城位於淮濱縣城南15公里,居於大別山北麓,淮水之陰。地勢綿延起伏,域內河湖密布。淮河、白露河、期思河三川爭流,澆鑄出期思古老的文化 ; 草湖、方家湖、兔子湖三湖相映, 沉澱著期思厚重的歷史。期思的傳說神奇而瑰麗,"八角田" 、 " 琉璃井 " 、 " 三里廟 " 、 " 烏龜冢 " 、 " 妖精洞 " 、 " 埋蛇嶺 " --則則優美而動人。期思的景色質樸而秀麗春看菜花幾抹黃,秋聞稻香滿地金。村舍遠近,耕牛悠悠,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南有十里草湖綠接天, 東有百畝鮮荷映日紅,西有千頃碧波鎖玉兔,無論是泛舟湖上還是漫步田間,都會使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在古城遺址範圍內,遍布灰色土層,繩紋陶片到處可見。在古城西牆南端發現大量紅燒土和漢代筒瓦, 因此處地勢較高,當地稱之為 " 炮台"可能為漢代遺蹟。在古城外西北隅有一台地,當地稱為" 北城埂 ", 經調查為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與古城牆址並無聯繫。近年來,古城內外不斷出土有 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戈、銅矛、銅劍、銅鼎和銅壺,最近,在古城南郊發現有春秋墓群。第一次發現楚國金幣 " 郢愛 ", 而發現最多的是楚幣蟻鼻錢。這些文化遺物,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徵,它反映期思古城在滅蔣入楚之後的歷史背景。

文化藝術

布雕畫

淮濱布雕畫由防胡鎮農民鄭鎮懷所發明 ,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作品以色彩豐富、質感強烈、不退色不老化、便於收藏等特點,深受國內外藝術收藏愛好者的喜愛,稱之為“華夏一絕”。作品《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圖》、《古代軍戎士圖》等在各界國家級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屢獲大獎。

肖營泥塑

淮濱縣三空橋鄉肖營村傳統文化產品泥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採用當地泥土,經過仔細篩選、和泥、捏制、燒煉、彩繪等工序製作而成,用泥塑製作的動物和人物造型,不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有孔可吹,是淮河流域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淮濱泥叫吹是河南省可以同淮陽泥泥狗、濬縣泥咕咕並列的三大泥玩具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填補了淮河流域無泥彩塑的空白。

淮濱名人

孫叔敖 楚國令尹,政治家、軍事家、治水專家;

劉盼遂 現代教育家、國學大師、北師大教授 ;

齊未煌 民國教育家 ;

徐 振 民國詩人。

醫療衛生

2009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級醫療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教育(職業培訓)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室289個,2009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263個。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173張,衛生技術人員119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3人,註冊護士257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390人;鄉村醫生141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3人。[4]

綜合實力

2009年,淮濱縣生產總值719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234萬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84354萬元,增長17.7%;第三產業增加值246349萬元,增長18.3%。[6]2010年淮濱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80.46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20.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3億元,同比增長1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27元,同比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21元,同比增長11.3% 。

2010年,淮濱縣縣域綜合經濟實力由“十一五”末期(2005年)的全省倒數第一(河南省第108位)上升到全省第66位,上升了42個位次。2008年在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上,被評為“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快縣”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和獎勵。

交通狀況

鐵路:京九鐵路自安徽阜南縣進入淮濱,途徑欄桿(9.74公里)、台頭(11.02公里)、張莊(3.9公里)、鄧灣(4公里)4個鄉鎮21個行政村,全長28.7公里。淮濱境內設淮濱、台頭兩個車站。淮濱站設在欄桿鎮蔡坡村,站台長度500米,基本站台寬6米,中間站台寬9米,並設一座4米的旅客用地道;站台設在台頭鄉胡寨村,站台長度400米,寬度5米。

淮濱人民政府網 淮濱人民政府網

淮濱段的勘測工作於1992年4月份全面展開。境內設計淮河大橋一座,全長3.6公里,中小橋8座,各種涵洞82個。淮河鐵路橋於1999年完成鑽孔樁873根,完成預製32米預應力混凝土梁92片,提前23天完成全年施工任務,被評為樣板工程。同時8座小橋,82座涵洞及路基土方工程均全面進行施工,整個線路提前29天完成任務,被評為阜九段第一名。1995年1月18日,淮濱淮河鐵路大橋舉行最後一片橋樑上樑典禮,至此,京九鐵路第三大鐵路橋,淮濱淮河特大鐵路橋已全面架通,比預期提前33天。1995年3月,淮濱境內淮河鐵路大橋及路基全面架通、築齊。6月,由鐵道部第四工程局新線處承擔鋪軌任務,從安徽阜陽段轉入淮濱境內正式鋪軌,於4月10日全面結束。8月,為了迎接京九鐵路順利通車,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圍繞京九通車研究制定對策做好通車前的準備工作。在境內京九鐵路兩側制定了《關於京九鐵路淮濱段安全通車的通告》,完善了維護鐵路規定的有關章程,開展了愛鐵路、護鐵路的教育。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通車。

航運:淮濱航運由史已久,船體從七十年代前的木帆船演變為鋼筋水泥船,繼而到九十年代至今運輸船舶都改建為鋼質駁船,由過去的百十噸發展到數千噸鋼質船,現已是司空見慣。淮濱造船業日益發展,現已有20多家造船廠,上自淮河大橋,下至谷堆,年產船舶100多艘。水運企業已發展到六大家(輪船公司、航運一公司、二公司、淮管處航運公司、港航運輸公司、水運公司),現擁有船隻778艘,載重噸位41.45萬噸。

地方特產:  河南炸饊子、炸麻葉、炸丸子都是河南小吃一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