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圖集利用現有監測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再分析,描述了淮河流域過去30年來水環境變化和當地人群死因,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死亡水平變化。圖集由淮河流域水污染與腫瘤的相關性評估研究成果和108幅地圖組成。序
《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淮河流域水污染與腫瘤的相關性評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圖集是利用現有監測數據,對數據進行再分析,按照空間分析的原則,描述淮河流域過去30年來水環境變化和當地人群死因,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死亡水平變化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運用了水環境的常規監測數據和死因調查數據完成了這項工作。兩組數據分別來源於環境和公共衛生部門,數據採集相互獨立、互不交叉。
當各個斷面的水監測數據,按照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幹流、一級支流、二級支流和湖泊分類在地圖上展現時,清晰地顯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分布和變化特點。同時,在比對淮河流域地區人群30年死亡模式的變化趨勢時,發現了污染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恰恰是消化道腫瘤死亡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區,其上升幅度是全國相應腫瘤死亡平均上升幅度的數倍。空間分析結果顯示嚴重污染地區和新出現的幾種消化道腫瘤高發區的分布高度一致,這是本圖集最重要的發現。
雖然這些結果並不能解釋水環境污染如何導致腫瘤,這是致病機理研究要回答的問題,但是這個現象使我們相信,這裡一定存在內在的聯繫:水污染不僅影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對人民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消化道腫瘤的發生髮展有促進作用。
媒體報導環境污染導致腫瘤的新聞,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環境與健康的綜合監測”也成為環境和衛生部門共同關注的話題。可行的環境健康綜合監測體系的思路並不清晰。本課題在環境與健康調查和監測的基礎上,建立淮河流域環境與健康資料庫,利用常規監測數據,通過空間分析,建立環境與健康問題的關聯關係,評價環境狀況,預警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為深入研究環境污染物質對健康問題的特定影響進行了很好的探索,也為環境健康綜合監測的進一步實施奠定了基礎。
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需要科學證據支持。本圖集通過對客觀數據的採集和分析,令人信服地證明了環境污染和健康的關係。我們希望通過編制本圖集,讓環境方面的專家、健康方面的專家、各級政府部門能全面深入了解淮河流域水環境問題的現狀與歷史,了解當下和未來淮河流域人群的健康狀況,並為深入研究污染與健康的專家、治理淮河的各級政府、關心污染與健康的各部門和組織及淮河地區人民,了解淮河流域的環境狀況和健康情況提供依據,以促進淮河的治污取得更大的成效,使淮河變得更安全,淮河兩岸人民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水質污染與消化道腫瘤
淮河流域水質嚴重污染地區:淮河流域新出現的幾種消化道腫瘤高發地區:
水質嚴重污染地區與消化道腫瘤高發地區的地圖疊加效果:
本圖集最重要的發現,是通過比對淮河流域地區人群30年死亡模式的變化趨勢,發現污染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也是消化道腫瘤死亡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區,其上升幅度是全國相應腫瘤死亡平均上升幅度的數倍。空間分析結果顯示嚴重污染地區和新出現的幾種消化道腫瘤高發區高度一致。
目錄
淮河流域水污染與腫瘤的相關性評估研究一、概述
(一)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徵
(二)淮河流域社會經濟狀況
(三)淮河流域環境污染情況
二、方法學簡介
(一)淮河流域地表水水環境質量分析
(二)淮河流域腫瘤死亡分布及對比分析
三、主要結果
(一)1982-2009年淮河流域水環境變化
(二)淮河流域人群消化道腫瘤死亡變化
四、結論
附錄
附表1幹流監測斷面水質等級變化
附表2 一級支流監測斷面水質等級變化級)
附表3 二級支流監測斷面水質等級變化化
附表4 京杭運河監測斷面水質等級變化化
附表5 沂沭泗水系監測斷面水質等級變化級
圖例
第一部分序圖
淮河流域地勢
淮河流域水系及水質監測斷面
淮河流域地下水水質
淮河流域行政區域概況
淮河流域人口密度(2004年)
淮河流域人均GDP分布(2005年)
淮河流域分區及健康監測縣區
第二部分幹流水環境變化
1986-1995年水質等級
1986、1995年水質等級對比
1986-1995年BOD濃度等級
1986-1995年COD濃度等級
1986-1995年氨氮濃度等級
1995-2005年水質等級
1995、2005年水質等級對比
1995-2005年BOD濃度等級
1995-2005年COD濃度等級
1995-2005年氨氮濃度等級
2005-2009年水質等級
2005、2009年水質等級對比
2005-2009年B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C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氨氮濃度等級
1986-2009年不同等級水質構成
1982-2009年不同等級BOD濃度構成
1982-2009年不同等級COD濃度構成
1982-2009年不同等級氨氮濃度構成
第三部分支流水環境變化
1997-2005年一級支流水質等級
1997、2005年一級支流水質等級對比
1997-2005年一級支流B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一級支流C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一級支流氨氮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一級支流水質等級
2005、2009年一級支流水質等級對比
2005-2009年一級支流B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一級支流C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一級支流氨氮濃度等級
1997-2009年一級支流不同等級水質構成
1997-2009年一級支流不同等級B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一級支流不同等級C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一級支流不同等級氨氮濃度構成
1997-2005年二級支流水質等級
1997-2005年二級支流B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二級支流C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二級支流氨氮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二級支流水質等級
2005-2009年二級支流B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二級支流C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二級支流氨氮濃度等級
1997-2009年二級支流不同等級水質構成
1997-2009年二級支流不同等級B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二級支流不同等級C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二級支流不同等級氨氮濃度構成
1997-2005年京杭運河水質等級
1997-2005年京杭運河B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京杭運河C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京杭運河氨氮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京杭運河水質等級
2005-2009年京杭運河B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京杭運河C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京杭運河氨氮濃度等級
1997-2009年京杭運河不同等級水質構成
1997-2009年京杭運河不同等級B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京杭運河不同等級C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京杭運河不同等級氨氮濃度構成
1997-2005年沂沭泗水系水質等級
1997、2005年其他支流水質等級對比
1997-2005年沂沭泗水系B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沂沭泗水系COD濃度等級
1997-2005年沂沭泗水系氨氮濃度等級
2005-2009年沂沭泗水系水質等級
2005、2009年其他支流水質等級對比
2005-2009年沂沭泗水系B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沂沭泗水系COD濃度等級
2005-2009年沂沭泗水系氨氮濃度等級
1997-2009年沂沭泗水系不同等級水質構成
1997-2009年沂沭泗水系不同等級B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沂沭泗水系不同等級COD濃度構成
1997-2009年沂沭泗水系不同等級氨氮濃度構成
第四部分湖泊水環境變化
1983-2009年水質等級
第五部分水環境污染頻度時空變化
1997-2009年分區水質
1997-2009年水質污染頻度
2001-2009年水質污染頻度
2005-2009年水質污染頻度
1997-2009年BOD污染頻度
2005-2009年BOD污染頻度
1997-2009年COD污染頻度
2005-2009年COD污染頻度
1997-2009年氨氮污染頻度
2005-2009年氨氮污染頻度
1973-1975年男性腫瘤標化死亡率
1973-1975年女性腫瘤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腫瘤標化死亡率
1973-2006年腫瘤標化死亡率變化幅度
1973-1975年男性肝癌標化死亡率
1973-1975年女性肝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男性肝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女性肝癌標化死亡率
1973-2006年肝癌標化死亡率變化幅度
第六部分人群消化道腫瘤
1973-1975年男性胃癌標化死亡率
1973-1975年女性胃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男性胃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女性胃癌標化死亡率
1973-2006年胃癌標化死亡率變化幅度
1973-1975年男性食道癌標化死亡率
1973-1975年女性食道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男性食道癌標化死亡率
2004-2006年女性食道癌標化死亡率
1973-2006年食道癌標化死亡率變化幅度
索引
名詞解釋
索引
主編簡介
楊功煥,女,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進入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工作,1987年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習,1988-1990年在世界銀行開發中國家成人健康研究組從事開發中國家成人健康問題研究;1990年回國,以後一直擔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監測室主任,負責建立和運轉全國疾病監測系統;並作為世界衛生VII健康促進子項目中央專家組組長,在項目地區建立了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系統,評估危險因素干預的效果。 1999-2000年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無煙菸草行動部門(TFI)工作,參與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準備工作,繼後以專家身份,加入中國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政府談判代表團,參加全球菸草控制框架公約談判。並同時擔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慢性病控制辦公室和全國控煙辦公室主任。2003年到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研究院任流行病學教授,從事慢性病危險因素研究和菸草控制研究,並擔任全球控煙研究所中國分中心主任。2004年後到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國家控煙辦公室主任。現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研究院教授和全球控煙研究所中國分中心主任。莊大方,男,出生於1963年4月6日,博士,研究員,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項目專家組專家。主要從事資源環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特別是資源環境大型空間資料庫建設與數據共享方面的研究工作。莊大方承擔並完成了國家、部委項目或課題24項。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電子政務工程”試點項目“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交換分中心建設任務;作為課題負責人負責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計畫“濕地資源監測與評估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