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淡水祖廟文化廣場前身為淡水八景之一的協天宮,有“在家第一雄”之稱。
惠陽區淡水祖廟文化廣場,廣場面積為1萬平方米,建設資金1700萬元。
以淡水祖廟為主體,還有文化廣場、商業街等建築,融文物保護、文化休閒、民俗活動於一體的觀光旅遊、休閒、祭拜的綜合性景區。
歷史
淡水祖廟主殿,又名“協天宮”,始建於明朝神宗(朱翊鈞,即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距今已經400多年歷史。根據記載,淡水從宋朝末年就居住著古老的詹、戴、李三大姓。起初,這三大姓為爭奪城中一塊公認的風水寶地,糾紛不斷。後來,縣官判這三大姓人在該地共同修築一座廟宇,祭拜民間流傳的關帝,名為忠義廟,也就是現在的祖廟。忠義廟建成後,三大姓的人再也不為爭這塊地互相侵擾,淡水人丁也越來越興旺。
淡水祖廟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
1938年12月10日,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曾生就是在這裡主持有500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宣布成立東江地區以及華南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惠陽縣第二區行政委員會。
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廟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
1988年冬祖廟復修。
1993年被列為惠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祖廟管理委員會尊回了譚公、魯班、華佗、天后、觀音五位神像,使祖廟現除供奉關帝外還供奉了以上五位神像,也即是早時廟宇群中主要供奉的神像。
1999年的重建。
布局
祖廟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總面積約1830平方米,建築面積1337平方米,其中正殿面寬8米,進深16米,主體建築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正殿屋脊裝飾有雙龍戲珠的陶塑。殿堂內神像莊嚴肅穆,香火繚繞,殿堂分為二進三開間,一進為拜亭,二進擺放神像。兩邊牆上飾有龍鳳、山水、花鳥、二十四孝圖、三顧茅蘆、三戰呂布、八仙過海等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