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肺散[中藥]

涼肺散[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涼肺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書》卷下。主治小兒大人一切實嗽。

歌訣

涼肺散中用石膏,山梔薄荷共連翹;黃芩甘草淡竹葉,還有大黃功莫逃。

組成

桑白皮(去粗皮,銼碎,蜜水炒過)二兩,桔梗(銼,炒)、天花粉(淨者)、乾葛、麻黃(不去根節)、薄荷(和梗)、黃芩、杏仁(不去皮尖)、知母、貝母、木通(去節)各一兩,款冬花(淨者)、麥冬(去心)各七錢半,甘草(生用)一兩八錢。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加生薑三片,蔥一根,煎八分,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小兒大人一切實嗽。

方義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天花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消腫。乾葛解肌退熱;發表透診;生津止渴;昇陽止瀉。麻黃髮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薄荷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黃芩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木通清熱利尿;活血通脈。款冬花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諸藥合用,可治小兒大人一切實嗽。

加減化裁

如有熱氣促,加大黃、制枳殼各一兩。

附註

1.藜蘆羅過三碗,生用,每以三碗曬將二碗入;硫黃一兩,蛇床子、蘭錢、輕粉少許,斑蝥、荊芥各五錢,大椒三錢。右同為末,熬麻油乘熱清調,臨臥塗疥瘡上。次以前藜茸一味,入甘草三贏十錢同為末,每服半錢,酒調酉時服,名涼肺散。大忌炒豆、黃菜,用之果效。治小兒頭瘡及一切疥瘡。(《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2.涼肺散加減:生地、桑白皮、白芍、元參、當歸、車前子(另)各15g,麥冬、菊花、龍膽草、黃芩各10g,甘草6g。(《實習醫師臨床手冊》)

方論選錄

1.《簡明中醫病證辭典》:“皮膚痛,症名。指患者自覺皮膚疼痛者。多由火邪侵襲肺衛所致。《靈樞·五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雜病源流犀燭-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肉,防衛筋骨者也⋯⋯心實之痛,深至肉間,宣導赤散加減;火爍之痛,如欲炙手,宣加減涼肺散;風熱之痛,癢痛相間,宣上清散;肺經火郁之痛,不可撫按,宜瀉肺湯。’癰疽瘡瘍斑疹等證,亦常見患處局部皮映疼痛。”

2.《近代中醫珍本集 五官科分冊》:“外偃月,從風輪上半邊有白翳遮下,隱隱似月初之形,由肺熱,白珠爍化下垂,因恣燥啖熱,多食辛辣炙熔厚味,飲酒過度,熱邪傷肺而成,宜服涼肺散則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