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23.3億元,增長19.5%,第二產業投資459.9億元,增長31.0%,第三產業投資177.3億元,增長29.8%。 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經濟零售額14.9億元,增長15.4%。 全年出口創匯3792萬美元,增長27.34%。

涼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1年3月)
二〇一〇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州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 “乘勢而進、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以投資拉動和產業支撐為著力點,大力實施提速增量、提質增效“雙提升”戰略,全州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2010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784.19億元,增長17.5%,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比全省增幅高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72.06億元,增長4.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71.05億元,增長29.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4.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41.08億元,增長10.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0.8%。人均GDP達到17564元,比上年增長15.3%。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1:40.8:34.1調整為21.9:47.3:30.8。“十一五”時期,涼山地區生產總值從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長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成為全省增長最快的地區。
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17.08億元,增長21.8%。其中,一產業增加值58.97億元,增長4.3%;二產業增加值239.73億元,增長31.5%;三產業增加值118.38億元,增長13.5%。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5.3%。
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同比上漲2.9%,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1.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4.1%。居民生活消費八大分類指數呈“六升二降”的態勢,其中食品類上漲7.4%,居住類上漲2.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1%,菸酒及用品類上漲1.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2%,衣著類下降2.6%,交通和通訊類下降0.4%。
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攀升。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累計指數上漲23.76%,其中:輕工業產品上漲11.03%,重工業上漲26.14%。
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深入落實統籌型、捆綁式扶貧開發機制,大力實施“八大扶貧工程”,開展州內縣市對口幫扶活動,基本完成“三房”改造任務。全年各級各類扶貧資金投入4.95億元,增長12.9%,其中:省下達我州扶貧資金1.22億元。
二、農業
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主線,加大農業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加強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82.79億元,增長4.5%。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經濟作物增產增效。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26萬公頃,增加1.42萬公頃,增長2.9%,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為70.2%;全年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19.04萬噸,增長2.7%,平均畝產290.5公斤。主要經濟作物中,烤菸產量12.75萬噸,減少5.0%;蔬菜產量199.16萬噸,增長10.2%;園林水果產量78.74萬噸,增長10.6%。
生態建設進展順利。鞏固和擴大以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94萬公頃,其中:完成退耕還林(包括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積2507公頃,年末全州森林覆蓋率達42.38%。森林保護工作繼續鞏固,森林火災損失控制在0.15‰以下,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到100%。
畜牧業發展加快,漁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出欄肉豬614.70萬頭,增長3.6%;羊出欄424.79萬隻,增長5.1%;牛出欄44.77萬頭,增長4.9%;家禽出欄2560.82萬隻,增長5.2%。全年肉類總產量達66.09萬噸,增長4.2%,其中豬肉產量47.75萬噸,增長3.8%;羊肉產量8.62萬噸,增長4.7%;牛肉產量5.27萬噸,增長5.0%;家禽肉產量4.2萬噸,增長6.8%;牛奶產量3.99萬噸,增長1.6%;蠶繭產量2.06萬噸,增長7.9%;水產品產量2.94萬噸,增長5.8%。實現畜牧業產值124.48億元,增長5.04%,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達44.02%。
農田水利建設成效顯著,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42萬公頃,年末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89萬公頃,新增0.35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83萬噸,增長2.2%;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12.05萬千瓦小時,增長14.89%。
三、工業和建築業
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推進“工業涼山”戰略。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90.45億元,增長25.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2.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26個,比上年新增52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0%,銷售產值增長52.2%。
支柱產業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增長21.5%,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7.5%,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增長10.4%,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業增長41.6%,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9.5%。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產量5194萬噸,增長35.6%;銅選礦金屬量5.87萬噸,增長5.6%;鉛選礦金屬量19.12萬噸,增長35.8%;鋅選礦金屬量26.58萬噸,增長36.3%;生鐵產量104萬噸,增長2.5%;成品鋼材產量120.47萬噸,增長0.5%;水泥產量536.33萬噸,增長27.6%;農用化肥19.3萬噸,增長32.6%;發電量97.75億千瓦小時,增長31.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8.7億元,增長50.12%;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為64.6億元,增長67.03%;利稅總額為121.7億元,增長60.89%;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38.9%,比上年上升51.13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21.88%,比上年提高3.52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38次,比上年提高0.0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11.83%,提高1.2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1.03萬元/人,增加6.83萬元/人;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15.96%,比上年下降5.63個百分點;虧損額2.25億元,下降52.05%;產銷率97.8%,下降0.2個百分點。
建築業穩步增長。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0.60億元,增長46.2%。全州資質等級四級及四級以上的建築企業30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1.06億元,增長59.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3.4萬平方米,增長17.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大力推進項目建設,以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設施項目為重點,增強投資拉動。年末全州施工項目達到1531個,比上年增加67個,增長4.6%。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6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3%。
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23.3億元,增長19.5%,第二產業投資459.9億元,增長31.0%,第三產業投資177.3億元,增長29.8%。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78.7億元,增長21.1%;更新改造投資完成79.7億元,增長54.7%;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5億元,增長111.6%;其他投資完成19.9億元,增長44.5%。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加快,瀑布溝水電站、深溪溝水電站陸續投產發電,會理昆鵬銅業10萬噸陽極銅、西昌瑞康6萬噸金紅石鈦白粉、西昌煙廠30萬大箱技改等項目竣工投產;溪洛渡、錦屏一二級水電站,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江銅冕寧稀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雷波200萬噸磷銨等項目加快推進;官地水電站、重鋼集團太和鐵礦技改擴能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項目建成投產率達到73.81%,比上年上升1.41個百分點;新增固定資產327.8億元,增長47.6%,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49.63%,比上年上升5.93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和旅遊
在國家擴大內需、提升消費的政策效應下,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批發業零售額8.1億元,增長20.8%;零售業零售額196.2億元,增長18.0%;住宿業零售額3.4億元,增長19.8%;餐飲業零售額37.2億元,增長23.0%。
從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零售額為185.9億元,增長19.8%;農村市場零售額為59.0億元,增長16.1%。
在各種經濟類型中,國有經濟零售額14.9億元,增長15.4%。非國有經濟零售額230.0億元,增長19.1%,其中私營個體經濟零售額181.5億元,增長17.2%。
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完成銷售總額392.4億元,增長28.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179.2億元,增長38.6%;零售也零售額213.2億元,增長21.2%。
深入實施資源聚合型和精品帶動型旅遊發展戰略,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772.69萬人次,增長18.1%;旅遊總收入64.74億元,增長23.9%;旅遊外匯收入74.7萬美元,增長12.3倍。
六、對外經濟
對外經濟合作不斷擴大。廣泛開展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務實推進成涼、攀涼區域合作,啟動昆涼區域合作,促進廳州、局州緊密合作,不斷拓寬對外經濟合作領域。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53個,比上年增加71個,其中總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4個;協定引進資金443.0億元,增長229.2%;實際到位資金273.56億元,增長39.2%。其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個,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2.7億元。
全年出口創匯3792萬美元,增長27.34%。
七、交通、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穩步發展。瀘雅高速公路涼山段全線通車,會攀路改造完成,建成一批通鄉通村公路。年末全州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163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裡程1481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528967萬噸公里,增長21.6%,旅客周轉量295553萬人公里,增長20.1%。
郵電通訊業快速增長。全州郵電通訊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3.95億元,增長9.3%。通訊企業當年新增光纖5840皮長公里,年末光纜總長度達到42938皮長公里,增長24.8%;新增長途業務線路1633路,累計達到11069路;電話網程控交換機容量達到395.24萬門,增長44.1%。年末國際網際網路上網用戶數15.43萬戶,增長39.5%;公網電話用戶達245.52萬戶,增長19.9%;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2.31萬戶,下降3.5%,行動電話用戶203.20萬戶,增長26.2%。全州電話普及率達到51.58%,比上年提高7.72個百分點。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地方財政收支持續增長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90.85億元,增長27.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2.69億元,增長28.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0.81億元,增長19.1%。
金融業穩步發展。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99.04億元,增長19.5%。其中企業存款餘額189.99億元,增長18.47%。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45.31億元,比上年淨增86.77億元,增長33.6%。其中:短期貸款餘額99.88億元,增長29.8%;中長期貸款餘額236.56億元,增長38.9%。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1127.25億元,增長15.24%;現金支出1155.44億元,增長15.35%;現金淨回籠28.19億元,增長19.76%。
年末全州證券經營機構2個,全年證券交易量290.54億元,下降20.8%,日均交易量12006萬元。
保險業穩步增長。保險機構保費收入9.34億元,增長7.98%;其中財產保險保險費收入4.85億元,增長11.24%;人壽保險保險費收入4.49億元,增長4.67%。處理各種賠案支付金額3.23億元,增長4.53%,其中財產保險賠款金額2.30億元,增長3.14%,人壽保險賠款金額0.90億元,增長4.6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政策,“兩基”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實施彝區免費職教計畫和藏區“9+3”免費教育計畫,組建涼山州職業技術學校,職教攻堅初見成效。年末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005所,在校學生數83.88萬人,比上年增加0.7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6.40萬人,比上年增加2.83萬人;教職工人數4.34萬人,比上年增加0.11萬人;其中專任教師3.86萬人,比上年增加0.18萬人。
義務教育成效顯著。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書本費和學雜費的學生74.26萬人,享受國家生活補助的寄宿制學生21.5萬人。年末全州國小學校數1773所,在校學生54.8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05%,其中少數民族學齡兒童入學率95.78%,分別比上年上升1.30個和0.71個百分點;國小輟學率4.79%,下降0.44個百分點。普通中學208所,在校學生25.0萬人,增加1.58萬人,增長6.73%。
職業教育不斷加強。中等專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11249人,職業中學15所,在校學生1.55萬人;技校3所,在校學生602人。
高等教育穩步發展。西昌學院本年度招生4099人,在校學生1371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799人,畢業生2902人。
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全州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8038人,畢業3432人;參加全國統一自學考試的人數22983人。
科技研究和套用能力增強。州級部門直屬科研單位6個,州級各部門全年共承擔科研項目79個,其中國家級項目2個,省部級項目12個,列入國家和省級“星火計畫”項目2項,獲得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三等獎2項,評選州級重大科技成果獎63項。
十、文化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不斷發展。年末擁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11個,藏書量63.12萬冊,文化館18個,鄉鎮文化站610個,博物館2個,文物保護機構15個。
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涼山民族藝術節,涼山民族文化藝術中心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文化“三下鄉”活動、農村電影“2131”工程、“社區文化”活動穩步推進。全年藝術表演團體演出172場次,觀眾人數達70萬人次;農村電影放映46216場次,電影觀眾724萬人次,翻譯民族語影片40部。
廣播電視事業繼續加強。全州共有衛星地面接收站25.82萬座(含村村通工程小鍋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5.33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90.0%,廣播人口覆蓋率81.16%。
新聞出版事業持續發展。全州出版地方報紙彝、漢文版兩種,發行量2967萬份;出版地方雜誌彝、漢文版兩種,發行量6800冊。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醫療服務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推進,參合農民365.79萬人,參合率達90.91%。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1040個,病床位1237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509人,其中:醫生5609人,護師護士4047人。在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個,衛生技術人員805人;婦幼保健機構18個,衛生技術人員441人;鄉鎮衛生院638個,衛生技術人員3732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開展民眾體育運動,舉辦縣及縣以上運動會場15次;參加國家、省級運動會17次,獲得比賽金牌60枚;體育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州業餘體校在校學生達到2853人。
十一、人口
據公安人口統計,全州年末戶籍人口478.94萬人,增長1.25%。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53.26萬人,增長2.34%,占總人口的52.88%;彝族人口為236.63萬人,增長2.41%,占總人口的49.41%。全年出生人口6.12萬人,出生率為12.86‰,下降1.09個千分點;死亡人口3.30萬人,死亡率為6.94‰,上升1.61個千分點。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增長13.4%,人均消費支出10737元,增長13.0%。農民人均純收入4565元,比上年淨增605元,增長15.3%,農民人均現金支出4376元,增長9.6%。
城鄉居民儲蓄餘額穩定增長。全州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351.04億元,增長22.9%,其中:城鎮居民儲蓄餘額261.03億元,增長20.4%;農村居民儲蓄餘額90.01億元,增長31.0%。
社會保障就業事業進一步推進。年末全州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19.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9.0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1.24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427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2247人,登記失業率4.12%。
社會福利與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面擴大,城鎮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8.06萬人,增加0.27萬人,發放保障金1.45億元,增長8.3%;農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38.44萬人,增加0.19萬人,發放保障金2.70億元,增長28.8%;全年得到社會保障救濟人數128.66萬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2萬人,福利企業安置殘疾職工161人。全州共有各類福利院、敬老院67個,床位數6762張,收養人數584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