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師院附中

涪陵師院附中

附中是涪陵區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由重慶市授牌的“無吸菸學校”,涪陵區委、區府授予“三、五”普法先進集體,是涪陵區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涪陵區級“安全文明小區”,連續五年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檢查評比中獲滿分一百,是涪陵區“文明單位”

簡介

烏江邊,長江濱,矗立一座古老的希望城,那就是巴國故都涪陵。涪陵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校就處在這片人傑地靈的熱土上,位於涪陵師範學院境內,毗鄰涪陵建陶,東依插旗山、雨台山,西靠烏江,北接長江。這裡擁有濃厚的學苑氣息,有渝東南唯一的一所普通大學。翼王石達開曾在此屯兵插旗,巴國先人在這裡求雨祈福,長江、烏江在這裡交融,涪陵區委、區府規劃將江東建成文化旅遊區(即涪陵的“沙坪壩區”),形成人文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附中創建於1982年,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涪陵最早的高級完全中學之一。附中創始人,著名教育家、涪陵師範學院前黨委書記夏仕蓮老先生在附中創建之初(夏老一九九二年又受地委、行署之託創辦了涪陵實驗中學)就明確了辦學目標——“科研基地、人才搖籃”。二十年風雨兼程,二十載春華秋實。附中發展成為現在的高、國中三十多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58人的涪陵最早的省批高級完全中學校之一。學校建成了實驗樓,標準的學生公寓,能容納上千人就餐的學生食堂。改建了運動場,設有計算機網路教室、電教室、階梯教室、教工之家,有全區最為完備的美術教學設備、設施。近年來,學校加大硬體建設力度,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改建了體育室,成為涪陵區示範體育室。校園及學生公寓均安裝了202卡、IC卡電話,方便師生與家人聯繫。校車從每天早上6:20至晚上10點每天數趟,往返城內接送師生。通過美化、淨化、綠化,附中校園假山池沼、小橋流水、藤蔓搖曳、綠樹成蔭,優良的育人環境使其成為涪陵高完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獲得成就

附中師生勤奮好學,蔚然成風。近幾年每年均有教師考研就讀北京大學、國防科工委、重慶大學等著名學府和科研單位。校友中多人赴海外留學。附中是師院教育教學實習、科研基地,和師院、區教科所、西南師範大學合作多項科研項目。現有國家級項目二個,區級項目五個,還有我校獨立承擔的涪陵區重點科研課題“中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全市首創、全國唯一的涪陵區重點科研課題“中學學科作文”由我校獨立承擔。近年來,我校教師參加國家級、市級、區級學術團體97人次,在各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獨著、合編專著及教輔資料10餘本,獲各級教學、教研競賽獎400餘人次。

在教學中,附中教師大力提倡個性教育、強調師生的“溝通”與“合作”,強調師生的互動關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人物,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個性,同時又嚴格要求學生。作為教學 改革的一部分,學校加大了課程改革力度,提倡創新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春期舉辦田徑運動會;秋期有“校園藝術節”、元旦文藝匯演;每期有男女生均參加的班級籃球聯賽、桌球賽,有書畫展、卡拉OK賽、演講賽、辯論賽、不同學科的學術講座;每周四晚,英語愛好者可參加由師院外語系英語俱樂部主辦的英語沙龍,訓練口語(外語系師生參加,含三名美籍教師、一名日籍教師),讓您領略歐美風情和扶桑風光。學校辦有不定期出版的《附中之聲》和《附中教研》,並有完全由學生投稿、編輯、組版、出刊的“滄浪文學社”社刊《滄浪》、《新世紀》學生報,大多數班級均辦有班報。辦有完全由學生采編、主持、每天播音兩次的《校園之聲》廣播站,並實現了從編輯到播音的電腦化。有美術、音樂、書法、攝影、手工製作、文學、朗誦、英語、生物、航模等興趣小組。住校生單獨成立了由師院音樂系、體育系幼兒藝體專業學生擔綱指導的舞蹈隊、合唱團。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讓學生學會創新、學會學習。逐步構建起一個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組成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我校是繼實驗中學後設立心理諮詢室的學校,得到了區教委蔣主任的首肯。

二十一世紀將是附中大展雄風的時代!二00三年秋期,附中招收初、高中新生各三百人,屆時初、高中教學班將達三十五個以上。

附中是“團結求實、開拓進取”的附中,是“文明誠信、不甘人後”的附中。攜巴山的雲,乘烏江的風,附中將滿懷豪情踏上新世紀征程。

2005年—2011年,在校黨委書記李小平的堅強領導下,附中在升學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附中各屆畢業生工作於祖國的大江南北,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附中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