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
茂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稱“江南名鎮”,素有“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之說。境內青山環繞,東溪古溪兩水相抱,魁峰挹秀,風光秀麗,遊人流連。鎮域平坦開闊,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建築昌盛,鱗次櫛比,展唐、宋、明、清風格各異,府第軒園、樓亭坊塔尚存300餘處,極具價值。史上名人輩出,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書吳芳培、江南河道總督潘錫恩、新中國曾任國家財政部長吳波等;為文者,有並稱“茂林三吳”的近代書法家吳玉如、文學家吳組緗、畫家吳作人等。
茂林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位於赤坑山中的蜜蜂洞是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遇難地。尚有保存完好的新四軍前線作戰指揮所舊址。
資源相關
茂林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山場面積16214公頃,毛竹蓄積量465.9萬根,木材蓄積量76.8萬立方米,年採伐毛竹59萬根、木材5073立方米。林業苗圃有57畝。綠色無公害的農副土特產的盛多,主要有糧食、木竹、蠶繭、茶葉、中藥材、食用菌、靈芝、板栗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硫鐵礦、銅礦、鐵礦、煤礦、鉬礦、鉛鋅礦、矽灰石礦,製造業資源主有防腐泵、管道、閥門和電機等。
經濟相關
鎮內建有工業企業園區。有縣重點骨幹企業安徽臥龍泵閥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太平湖藥業有限公司和安徽盛唐泵閥製造有限公司等皖氟龍集團16家企業。
旅遊資源
皖南事變主戰場標記物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皖南事變”主戰場標記物,由紀念廣場、立體字樣和背牆等組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標記物主體工程為大理石砌鑄而成的“41.1.7”字樣,蒼然雄渾,壯嚴肅穆,表示“皖南事變”發生的時間。標記物後邊是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漸增高的背牆,象徵著一面紅旗,牆體記載“皖南事變”的經過,整個紀念廣場拾梯而上。廣場背景是巍峨的東流群山、莊嚴的魁山飛雄塔和烈士墓。西側是紅七軍團長尋淮州烈士紀念亭,遠近景物交融,頗為壯觀。
烈士陵墓
建國後,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闢為烈士陵園。這裡安葬了紅軍將領尋淮洲的忠骨,現藏有陳毅同志於1938年5月率部隊東進抗日途經茂林時,為尋淮洲烈士撰寫的墓志銘,該碑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此外還安放了在“皖南事變”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遺骨,陵園青松挺拔、山花爛漫、環境幽靜,令人肅然起敬。
“皖南事變”主戰場——東流山
在茂林之東,巍然屹立的東流山,懸崖峭壁,山高林密,幽谷邃深,雄峻瑰麗,左右曲澗流泉,環繞田疇,景色秀麗。“皖南事變”中,新四軍戰士在這裡浴血奮戰了七天七夜,抗擊國民黨頑軍。後人可在此觀景,探尋革命先烈的遺蹟。
蜜蜂洞
由鎮區東南前行二十五華里,有赤坑山、雪山狹谷,山勢險危。“皖南事變”中,我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隱蔽于山上的蜜蜂洞中,伺機突圍,後遭叛徒出賣被殺害。這裡已成為後人憑弔先烈追憶往事的歷史遺址。
吳氏大宗祠
是現存宗祠當中,唯一稱“大宗祠”的,是茂林吳姓的祠堂。祠名匾上“吳氏大宗祠”五字,人稱“蒼龍脫骨體”,縣誌記載明邑庫生吳國搶所書,稱其書法如“老樹枯藤,互為撐柱;天梯雲棧,自相鉤連。”宗祠主體五楹三進,建築面積1131平方米,吳氏宗譜記載,明崇楨已卯年(1639)湖廣布政使吳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軍撤離皖南時,在此祠召開告別大會,又為革命遺址。
飛雄塔
茂林鎮區南行約一公里便至魁山。此山拔地突起,獨聳一峰,圓如古鐘,秀拔出眾。山頂高處有座三層六角磚塔,飛檐翹脊,古意盎然,塔心內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層,該塔於乾隆三十八年癸巳縣貢生吳延選出資興建,名曰飛雄。
里潭牌坊
位於茂林鎮裡潭倉的石拱橋邊,三層枋額石坊,翹角,左右二方形石柱,均二面鑲石鼓,麻石基腳。第一層石額,豎“聖旨”二字,雙龍戲珠紋邊。第二層石額,橫刻“貞烈”二字,上層樓枋上刻花卉紋飾,下層橫坊上刻人物圖案。第三層石額刻“旌表故儒徐文藻之妻吳氏開娣孝烈坊”。額枋上署“嘉慶二十四年四月三日題大清道光二年十月建”。
茂林勝景--“十里石堤”
“溪邊一片月,十里長堤花”。該堤位於茂林鎮東溪河畔,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砌石而成,長數十里,宛如游龍翹首騰飛。又為觀花賞月,陶冶心情的好去處。
尚友堂
建於清乾隆年間,為“四代五世同堂”居宅之一,宗譜載有“一堂聚五世,得旌十三人。嘉道乾間歷采入通志”。該宅為白石門坊,花磚門牆,獨有建築特色。1986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郎曾來考察,拍攝大門照片登在《住宅建設》封面上。
十四牌坊群遺址
昔時茂林十四牌坊聞名遐邇,依次排列十三座牌坊,向南約20米又單獨一坊,形成世上罕風的牌坊群;另外周邊建有各類牌坊6座之多,計20有餘。分別有“文武進士坊”、“樂善好施坊”、“孝子坊”、“貞節坊”、“節孝坊”、“節婦坊”等。牌坊群的宏建是茂林歷史上鼎盛時期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