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制標本保護技術
正文
利用藥劑浸漬液的化學性質,處理和保存標本,防止標本發生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同時,採取其他技術手段,限制或消除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延長標本壽命的工作。浸制標本的固定和保存,均採用化學方法。整個過程是在化學藥劑的水溶液里進行的。這種方法適用範圍廣,各種生物材料,特別是含水量大的動植物材料,包括人體解剖材料均可採用。浸制後的標本形態保存效果好,但顏色的保存效果不理想。
浸制標本在固定和保存過程中,出現的變色、退色、變形、霉變等現象,均為程度不同的質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化學質變。由化學反應引起的質變。如類胡蘿蔔素是廣泛分布於植物體的色素,它們易與空氣中的氧作用,發生自動氧化反應而引起退色,其中脂肪的破壞,是由於脂肪受熱或金屬催化劑的活化後,分解成不穩定的游離基,再與氧生成過氧化物游離基,進而生成氫過氧化物而分解。②生化質變。標本如果固定不充分、不及時,就不可能迅速殺死細胞,細胞就會發生死亡後變化,導致細胞膨脹、解體。酶促褐變是引起標本變色的原因,它是由酚酶催化酚類物質,形成醌及其聚合物而造成的。甲酚酶可使植物體中的酪氨酸生成多巴,進而生成多巴色素。多巴色素經聚合作用成為黑色色素。③生物質變。微生物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會害各種生物材料,通過酶的作用引起被侵害物的生物降解。同時,微生物還靠本身的著色作用,引起標本變色。④光化學質變色素分子吸收可見光後,形成電子激發態,被激發的色素分子參與光氧化反應造成色素的裂解。
針對浸制標本的質變機理,防治方法主要有:①選擇固定劑。酒精和福馬林為常用固定劑。採用濃度70%的酒精,5~10%的福馬林的固定效果最佳。②選擇保存液。5%的福馬林是最常用的植物標本保存液,動物浸制標本則多保存在10%的福馬林液中。③選擇添加劑。在處理液中適量添加亞硫酸鈉等酚酶抑制劑,可控制酶促褐變作用的危害。添加沒食子酸、檸檬酸等抗氧劑,可制約自動氧化反應。④環境控制。標本庫房應具備低溫和弱光照特點,展廳要避免使用天然光,採用不含短波輻射的人工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