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簡介海豐農場,因行政區域的改變而有兩個含義,原指上海海豐農場,今指處江蘇省大豐縣境內東部黃海邊的海豐農場,占地25萬畝,合166.5平方公里。東北瀕臨黃海,西與上海農場、大豐縣毗鄰,南與大豐縣接壤,南北長22.6公里,東西寬13.9公里。全場現有耕地7萬畝,水域7.5萬畝,居民點、道路及其他用地1.5萬畝。未利用地9萬畝。迄今開發種植面積5.5萬畝,水域多為人工開挖的河溝和魚蝦塘,未利用地多分布在新墾區。農場現管轄69個單位。 海豐農場歷史前沿海豐農場建於1973年3月,原是上海市勞改局所屬上海農場的一部分。即元華分場(含現在的新華管區)、下明分場、隆豐和安豐兩地區、鹽場以及未圍南鹽場草盪。從1973年3月~1975年3月,上海農場將上述地域分三次劃給海豐,土地總面積為182275畝。其中,元華分場、下明分場、隆豐和安豐兩地區構成了海豐的老墾區,土地面積為114015畝。1975年,上海市在江蘇鹽城地區配合下,從老墾區向東圍黃海灘涂24.2萬畝。其中2.2萬多畝劃給江蘇大豐縣,4.6萬畝劃給上海農場,其餘17餘萬畝歸屬海豐,構成了海豐農場的新墾區。1980年,將下明分場劃給上海農場,老墾區面積減少4萬畝。至1990年,海豐農場新老墾區共有土地36.06萬畝。 海豐農場地理環境海豐農場土地因海水多年浸漬,氯化物鹽類的含量較高。新墾區多為重鹽土,老墾區多為中鹽土和輕鹽土,少部分為脫鹽土。高鹽量抑制農作物的生長。建場以來採用開河排水、引淡水洗鹽和種植綠肥等辦法改良鹽土,減輕鹽害。於五六十年代開墾的老墾區,建成了部分排灌系統。海豐建場後,在老墾區又增開了引水河和排水河,疏浚和拓寬了部分河道;在新墾區開墾農田2.8萬畝,開拓了引水河和排水河,建成了新墾區排灌水系。到1987年,海豐農場農田水利建設基本完備,對排水洗鹽和引淡色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礎設施海豐農場先後開辦13所國小,4所初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還開辦了職工學校,電大輔導站,函授輔導站和寶鋼技校等。教師由場內自己選拔、委託培訓,學生入學率80%,總場有職工醫院,分場有分醫院或衛生所,基層有醫務室。電影院4座,35毫米放映機4台,座機1台。圖書館1個,圖書室68個,藏書10萬餘冊。電視轉播站1座。1973~1990年,國家撥款(總投資)累計3.4億元。 職工構成海豐農場職工大部分來自上海市的初高中畢業生,到1980年,農場共有職工33649人,是年年底,知青和郊縣來的職工全部遷到郊縣農場,留下二三千人都是從市區、當地和外地調入的幹部、技術人員和及其家屬子女。1982年,從新疆農墾系統轉到海豐農場上海支疆青年9715人,1987年起,部分新疆上海知識青年轉移到郊縣農場。1990年全場有職工7284人。 經濟狀況海豐農場的作物有水稻、棉花、黃豆、大麥、油菜和田菁等。水稻連年種植,到1985年,平均畝產徘徊在118.5公斤到245.5公斤之間。1990年平均畝產提高到637公斤;棉花連年種植,19海豐農場81年前,平均畝產18~55公斤。1988~1990年,平均每畝72公斤。1985年開始,擴大種植大麥、黃豆和油菜。種植大麥1044畝,1990年擴大到13502畝。畝產從44公斤增長到217公斤;1984年種植黃豆1111畝,1990年擴大到13370畝,畝產從35.5公斤增長到56公斤;1984年種植油菜1337畝,1990年擴大到3124畝,畝產從27.5公斤增長到106公斤。全場農業機械總動力11280千瓦,1988年起改變了經營承包種植,從農場職工承包種植,發展為當地農民承包種植。海豐農場畜牧以養豬為主,1990年,飼養量3224頭,上市量2218頭,水產現擁有養殖水面22805畝,其中精養魚塘775畝,半精養魚塘650畝,對蝦塘4080畝,1990年,生產淡水魚537噸,對蝦276.16噸。對蝦按銷售契約交上海外貿出口。全年出口原值604萬元。海豐農場工業,建場初期,只有一些為農業生產、職工生活和基本建設服務的加工業。到1987年,有場辦工廠12個,部門辦工廠8個,隊辦工廠9個,職工500餘人。生產門類有建築材料加工、機械、日用五金、服裝、針織、紡織、皮塑橡膠、食品飲料、化纖長毛絨玩具等。1988年開始,有海新飲料廠、勝利機械廠、海佳童鞋廠、海豐蜜餞廠、海豐織帶廠、海豐針織廠、海藝標準件廠、海豐塑膠廠等單位同市郊農場聯營,將設備和人員遷往市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