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丸[聖濟總錄]

海蛤丸[聖濟總錄]

海蛤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七十九。主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

組成

海蛤(研)、防己各七錢五分,陳皮(炒去白)、郁李仁(去皮,炒)各半兩,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葶藶(隔紙炒)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九,漸加至三十丸,米飲送下,早、晚各一服。

主治

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

附方

名稱:海蛤丸

組成:海蛤(醋淬三遍)、當歸、海金沙膩粉、硇砂、海藻、粉霜、水蛭(炒)、青黛、滑石、乳香、硃砂(為衣)、地膽(去頭足翅)

用法:上為末,鹽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煎燈草湯,空心服之。小便下冷濃惡物乃效,卻以黃連、紫河車、板藍根各二錢,煎湯漱口

主治:癲疝

出處:《潔古家珍》

名稱:海蛤丸

組成:海蛤、白瓷屑(定州者,研,水飛過)、滑石(研)、商陸(切,焙)、漏蘆(去蘆頭)

用法:上為細末,取生何首烏自然汁一升,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九,食前燈心湯送下

主治:小便卒淋澀不通

出處:《聖濟總錄》

名稱:海蛤丸

組成:海蛤(研如粉)、訶黎勒皮(焙)、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赤芍藥、牽牛子(炒令熟)、桑根白皮(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貝母(去心,焙)、白檳榔(銼)、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大黃(炒,銼)、枳殼(去瓤,麩炒)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煎棗湯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腳氣上沖,頭目面浮腫,咳嗽喘乏,氣促胸脹,兩脅硬,腰重,小便澀,胯冷,腿膝疼腫乏力

出處:《聖濟總錄》

重要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海蛤丸。海蛤(研)、防己各七錢五分,陳皮(炒去白)、郁李仁(去皮,炒)各半兩,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葶藶(隔紙炒)各半兩。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米飲送下,早晚各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