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號機器人潛艇

海神號機器人潛艇

海神號機器人潛艇,由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發,專門用於深海探索的機器人潛艇。2009年5月31日,“海神”號機器人潛艇下潛6.8英里(約11000米),成功抵達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深淵”,“海神”號也是有史以來抵達海洋最深處的第一個自動工具,並著手展開對世界最深海溝的研究。

背景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馬里亞納群島東側,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深達11000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比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要深2000米。該深度的壓力是地球表面的1100倍。2009年5月31日,“海神”號機器人潛艇一路下潛,成功抵達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11000米深的“挑戰者深淵”。這是1998年以來,第一個抵達“挑戰者深淵”的探索裝置。“海神”號也是有史以來抵達海洋最深處的第一個自動工具。之前只有兩種由人操作的工具拜訪過這個地方。

1960年1月,科學家雅克·皮卡和唐·沃爾什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對成功地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進行科學考察。在9小時的任務中,兩人只在洋底停留20分鐘,並測量出下潛的深度為10916米。

1995年,日本的遙控潛艇“海溝”號出現在“挑戰者深淵”,並創下10911米的無人探測的深度記錄。它也再次發現了沉積岩心,拍到了許多生物照片,包括海參、蠕蟲和蝦。與“海神”不同的是,“海溝”必須依靠一根與水上船隻相連的纜繩才能獲得動力和得以控制。2003年,因與水面船隻相連的纜突然斷裂,日本的“海溝”號潛艇在一次潛水中神秘失蹤。

特點

目前,潛水最深的潛艇能下降到6500米深的海底,可讓科學家到達海底的95%。“海神”的目的是讓潛水深度完善到100%,與此同時,它還能讓科學家勘測比其他潛艇如“海溝”號勘測更大範圍。它還能根據任務類型變換兩種不同形狀,自泳式潛艇和帶纜式潛艇。

這種自動潛艇,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它是自動的,無需船上人類操作員進行操作。“海神”能執行預定的任務,繪製海底地圖。伯文說:“它是一種有著板上智慧型的帶電池的工具……,能通過使用化學感測器、聲納和數字攝影找到特別重要的區域。”

完成任務後,“海神”會自動回到船上,變身為水下搖控作業載具。這一變形包括增加一個機械臂,允許“海神”收集樣本和使用工具,和增加一根40000米長的纖維光纖光纜,科學家可從船上控制潛艇。潛艇兩種模式的轉變發生在船上,需要大約12小時。

“海神”號還可以切換至“自泳式自動工作”模式。顧名思義,就是無需遠程控制,完全自動執行預定任務,包括繪製海底地圖等。在完成既定任務後,“海神”號會自動返回水面,再度變形為遙控探測工具,甚至包括增加一個機器手臂,幫助使用工具和收集樣本。據悉,“海神”號兩種模式的切換需要在水面船隻上進行,每次切換需要約12小時。此外,由於“挑戰者深淵”的壓力是地表的1000倍,設計者採用新型輕量級材料取代傳統建材,並且套用既輕且薄的特製陶瓷材料使得潛艇表面更為“堅硬”,從而加強其抗壓能力,應對深海的巨大水壓。“海神”號功能強大,不僅比其他各類探索工具下潛更深,還能同時繪製海底地圖以及拍攝深水照片。最為創新之處在於,“海神”號具有雙重模式——“遠程遙控模式”和“自動工作模式”。首先,科研人員通過纖維光纖光纜,能夠在海面船隻上對“海神”號進行遠程遙控,又稱“帶纜式”。在下潛時,“海神”號攜帶的40000米長纖維光纖光纜就會像毛線球一樣,緩慢釋放。這種光纖光纜,直徑只相當於人的頭髮,而且由玻璃纖維製成,為防止被折斷,設計者在其外部包裹了塑膠保護膜。

“海神”能執行預定的任務,繪製海底地圖。它還能通過使用化學感測器、聲納和數字攝影找到特別重要的區域。目前,科研人員只發布了一張“海神”號在世界最深海底工作的照片。照片顯示“海神”號正在用機械臂挖掘海底沉積物。

意義

“海神”號機器人潛艇可以幫助人類充分揭示馬里亞納海溝的秘密。對於進一步探索這塊“地球上最神秘的區域”,潛艇開發者兼項目經理人安迪·伯文宣稱:“這標誌著海洋探索進入了新的紀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