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利用

海洋資源利用

海洋資源利用,又稱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是指賦存於海洋環境中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與海洋開發有關的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與海洋空間資源。在當今全球糧食、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開發海洋資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海洋資源利用的行業主要有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鹽及鹽化工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濱海砂礦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我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海洋生物資源

2011 年,我國海水產品產量 2 908 萬 t,占全國 水 產 品 總 產 量 的 52%,其 中 近 海 捕 撈1 241. 9萬 t,海水養殖產量 1 551 萬 t,遠洋捕撈 114. 8 萬 t。為有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我國從 1999 年開始實施近海捕撈產量 “零增長”戰略,10 餘年來強化了捕撈許可制度,積極引導近海捕撈生產結構調整,捕撈產品結構逐步最佳化。海水養殖空間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池塘養殖、灘涂養殖、近岸養殖向離岸養殖業發展,海水養殖設施與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遠洋捕撈作業漁場範圍不斷擴大,遠洋船舶類型結構得到初步改善,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遠洋漁業國家 。

海洋油氣資源

2011 年,我國海上油氣產量超過 5 000 萬 t油氣當量,占全國油氣年產量的近 20%。近年來,我國陸續公布了一批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招標區塊,與國外石油企業合作開發,2011 和2012 年 共 公 布 了 54 個 區 塊,區 塊 總 面 積28. 6 萬 km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 “海洋石油 981”,在距離香港東南 320 km 的南海荔灣 6-1-1 井成功開鑽,標誌著我國油氣開採向深水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海洋空間資源

2011 年,全國沿海港口萬噸以上泊位 1 422個,完成貨物吞吐量63. 6 億 t,貨物吞吐量超過億噸的港口增加到 17 個。完成貨櫃吞吐量1. 46 億 TEU,貨櫃吞吐量超過 100 萬 TEU 的港口達到 15 個。2011 年,全國確權海域面積 185 946 hm 。從 用 海 類 型 上 看,漁 業 用 海 確 權 海 域159 745 hm ,占全國確權海域的 85. 91%;交通運輸用海 10 809 hm 、工業用海 10 391 hm ,分別占全國確權海域的 5. 81% 和 5. 59%;其他確權海域面積較小 。

海水資源

我國已建和在建工程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60 萬 t/d。已建成的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有:5 000 t/d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3 000 t/d 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工程,1. 25 萬 t/d 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項目。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後設計製造的設備有 3 000 t/d 和 4 000 t/d 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裝置。全國海水直接利用已超過600 億 m3,隨著海水利用技術的不斷進步,海水直接利用從工業領域向農業領域擴大,對其他產業的支撐以及保障用水安全具有長遠意義和戰略意義。

海洋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發電是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最為成熟的技術,具有電站長期運行、管理和維護的經驗。全國潮汐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 000 kW,居世界第三。近年來我國湧現出多個具有開發前景的波浪能、潮流能新技術與新裝置,並已在實海況條件開展試驗研究。雖然我國溫差能資源蘊藏量在各類海洋能中占居首位,但目前溫差能技術僅僅完成了實驗室原理試驗。此外,鹽差能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海洋資源不合理開發利用

由於海洋漁業開發利用過度,漁業種群再生能力下降,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受到制約。隨著海洋捕撈船隻數量持續大量增加,捕撈強度超過了資源再生能力。傳統漁業種類消失,部分漁業種類資源枯竭,優勢種更替加快,生物多樣性降低,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改變,影響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大規模圍填海工程消耗了大量的天然海岸線,全國超過一半以上的海岸線已為人工岸線。由於缺乏應有的統籌規劃,沿海各地臨港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項目一哄而上,造成臨港工業、港口碼頭等重複建設,岸線資源粗放式管理,難以發揮我國沿海地區岸線資源的整體功能。2011 年我國原油進口量超過 2. 5 億 t,90%的進口石油是通過海上船舶運輸來完成的,船舶溢油風險明顯增加。1973—2009 年,我國沿海共發生船舶溢油事故 2 821 起,平均每 4 ~5 d發生一起。此外,隨著海上油氣開發強度的增加,海上油氣平台及輸油管線的跑冒滴漏等造成的石油污染事故頻繁發生,並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2011 年,渤海蓬萊 19 - 3 鑽井平台發生溢油事故,對當地漁業及海洋生態資源帶來巨大的災難 。

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不足

1、探采能力落後

我國海洋油氣開發能力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雖然有了質的飛躍,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海洋油氣的勘查與開採能力相對不足。目前,我國近海原油探明率不足 20%,天然氣探明率不足 10%,且 70% 的油氣儲量位於深水海域。渤海、東海、南海北部三大石油勘探區石油資源勘探難度越來越大,資源規模變小、類型變差、隱蔽性變強。天然氣勘探仍立足於近海淺水區,近年來尚未獲得重大發現,勘探局面尚未打破,主攻方向尚不甚明確。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程度較低,僅初步了解南海北部陸坡的西沙海槽、東沙海域、神狐海域和瓊東南海域等 4 個調查區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及其分布情況。

2、裝備與技術水平差距大

我國在深海工程裝備及關鍵技術方面雖有突破性進展,如海洋油氣的勘察、物探、鑽井、起重、鋪管等系列深水工程裝備, “海洋石油981”第六代深水半潛式平台及第一艘深水工程船舶等,但是從總體上看仍不能滿足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需要。在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我國產品大多為中低端。在海洋工程裝備的產業結構中,海洋鑽井平台及各種特殊船舶等高端產品研發、設計、工程總包、關鍵配套系統和設備基本由歐美壟斷,韓國和新加坡在海洋油氣鑽井平台總裝建造領域居於第二陣營。突破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技術與設備,是海洋油氣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重點方向

綠色、科學、立體開發海洋資源

綠色、科學、立體開發是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現實選擇,也是必然選擇。走綠色開發海洋資源的新型開發模式是當今世界的趨勢。綠色開發海洋資源是基於海洋的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轉變粗放式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按照整體、協調、最佳化和循環的思路,促進環境、資源、經濟社會良性發展,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

藍色海洋與綠色生態環境是沿海地區的生命線,必須堅持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科學規劃海洋資源的開發,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從整體性、長遠性和戰略性布局,促進海洋資源有序開發、有效利用,促進海洋資源科學發展,以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海洋資源的多層次複合性和多功能性的特點,決定了必須立體開發海洋資源。推行海洋表層、中層、底層立體開發方式,統籌兼顧,提高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最佳化海洋空間格局,統籌海陸資源配置和經濟布局,實現海洋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

從淺海到深海,由近海到遠海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深遠海資源開發,深海油氣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深海生物基因資源、遠洋漁業資源的開發已成為國際海洋資源開發的熱點。深遠海資源開發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已成為海洋資源開發的大趨勢。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管轄外海域資源的開發利用,一些海洋大國以深海科研和技術裝備優勢壟斷國際海域資源開發。

我國近海環境污染呈交叉、複合污染態勢,海岸帶和海洋關鍵自然資本存量銳減,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局部區域環境資源承載力已達極限,沿海地區發展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漁業開發利用過度,漁業種群再生能力下降,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受到制約。我國近海油氣資源開發進入平台期,產能上升空間有限,我國進口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 50% 的能源警戒線,國家能源安全形勢嚴峻。走向深海,以提高深海技術裝備發展帶動資源開發,充分發揮其紐帶、輻射和牽引作用,進一步推動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深海資源開發是我國拓展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和國家戰略空間的需求,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