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2005年,獲準以此為基礎成立醫藥學院。現有固定人員48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1名,“綠卡工程”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骨幹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講師1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名、碩士生導師26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0%。科研人員中有1人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2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為青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糖化學與糖生物學、海洋天然產物化學、藥物合成化學、分子藥理學、海洋藥物工程、分子醫學生物學、海洋藥用資源學。現設有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理學、分子生物學、藥劑學、分子醫學生物學、生物活性篩選等12個研究室和1個海洋藥物信息中心。擁有獨立的、設施優良的研究實驗樓,總面積5000m2;擁有用於藥學和生物學研究的系列配套大型儀器設備,總價值達4100餘萬元。
實驗室自1991年開始招收海洋藥物研究方向研究生,1994年,經教育部批准創辦了我國最早的以海洋藥物研究為特色的藥物化學本科專業;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定生藥學碩士點,同年,接收海洋藥物研究方向博士後;2000年,增設了藥物化學碩士點;2003年獲準設定藥物化學博士點;2005年獲準設定生藥學博士點,建成藥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形成了我國以海洋藥物研究為特色的相對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在2004年10月7日公布的“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中,實驗室所屬一級學科在藥學學科名列全國第8位。現擁有1個首批設立的“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特聘教授崗位,1個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1個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已培養本科生323名,碩士139名,博士72名,出站博士後3名;現在讀本科生215名,碩士生97名,博士生102名,在站博士後2名。
長期以來,實驗室一直圍繞著國內外海洋藥物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根據國家的發展需求,開展了一系列的基礎、套用基礎和開發套用研究,承擔著國家海洋藥物研究領域的重大課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十五”期間,主持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1項)、國家重大基礎前期研究專項(1項)、國家海洋“863”項目(11項,不含滾動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908”重大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6項)等國家級科技項目38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省部級基金和攻關項目25項;立項經費達5700餘萬元;已成為我國海洋藥物研究領域重大科技計畫項目的主要承擔者之一。1985年,實驗室成功研製了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第一個現代海洋西藥--藻酸雙酯鈉(PSS),並與此後開發的“甘糖酯”、“海力特”等海洋藥物和生物工程製品都實現了產業化;目前,三個國家一類新藥(抗愛滋病海洋藥物潑力沙滋、抗腦缺血藥物D-聚甘酯和抗動脈粥樣硬化幾丁糖酯)已進入II期臨床研究;抗老年性痴呆藥物HSH-971獲得新藥臨床研究批件,尿路結石抑制劑HSH-872完成新藥臨床申報工作;近五年來,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共81項,已獲授權2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52篇;與“九五”期間相比,SCI收錄論文增長近4倍;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0餘項。
實驗室注重與國內外知名的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有效的合作關係;與美國Iowa大學、美國Michigan大學、瑞典Upsalla大學、德國Duesseldorf大學、法國Brest大學、丹麥Roskilde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法國Ifremer海洋研究所等研究院所在資源共享、人員互派、學術交流、科學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對外交流的擴大與合作的深入促進了實驗室對外影響與整體地位的穩步提高。
機構願景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實驗室將遵循“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以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自主創新方略的實施為契機,緊緊圍繞創新這一時代的主題,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發揚團結勤奮、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為培養創新型的高層次藥學人才、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成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