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研究方向海洋動物學包括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魚類生理及分子生物學,水產動物優良品種培育及繁育技術,水產動物免疫學及病害防治技術。 魚類生物學包括藻類生理生態學與全球變化,海藻優良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技術,赤潮藻類生物學。 海洋生物技術包括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生物修復技術,環境管理與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策略,生態毒理學與水產品安全,養殖生態學。

研究方向

  • 海洋動物學
    包括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魚類生理及分子生物學,水產動物優良品種培育及繁育技術,水產動物免疫學及病害防治技術。
  • 魚類生物學
    包括藻類生理生態學與全球變化,海藻優良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技術,赤潮藻類生物學。
  • 海洋生物技術
    包括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生物修復技術,環境管理與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策略,生態毒理學與水產品安全,養殖生態學。
  • 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
    包括功能食品開發,特異微生物資源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
  • 研究內容

  • 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的營養生理及高效配合飼料研發
    主要研究藍子魚、鯛類、黃姑魚、青鱸、鋸緣青蟹等海水養殖動物的營養生理及新型高效、低成本配合飼料。
  • 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的苗種繁育及產業化技術
    主要研究對象包括太平洋牡蠣、華貴櫛孔扇貝、鮑魚、鯛科魚類、藍子魚、卵形鯧鰺、鋸緣青蟹、對蝦、海參、真蛸(章魚)、日月貝、半滑舌鰨等。
  • 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的免疫學及病害防控技術
    主要研究鋸緣青蟹、對蝦及重要養殖魚類和貝類的免疫特性及抗病、抗逆機制,免疫增強劑研發,海洋生物生態養殖技術或健康養殖模式,病害綜合防控技術。
  • 海藻優良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技術
    主要研究壇紫菜、龍鬚菜等粵東優勢海藻養殖品種的品質改良、規模化人工育苗及高產栽培技術,羊棲菜、海蘿、蜈蚣藻等新興海藻養殖品種的全人工育苗技術和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 海藻生理生態學與套用藻類學基礎研究
    主要研究藻類初級生產力及其固碳機理與環境變化的關係,全球環境變化下CO2濃度升高與海水酸化的生態學效應、CO2與陽光紫外輻射的耦合效應,藻類在環保、能源以及化工方面的套用研究。
  • 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包括龍鬚菜瓊膠、藻膽蛋白及藻多糖提取,殘次海藻利用等大型海藻的高值化利用技術;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提取,海洋天然產物的開發與利用,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藥物開發;海洋微藻和微生物資源利用技術。
  • 養殖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技術、海域管理策略
    包括近岸海域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技術,水產養殖環境的生態調控與生物修復技術,環境毒理學與水產食品安全,中華白海豚保護生物學,海域利用與管理對策。
  • 實驗室主任

    李遠友,男,1964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兼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汕頭市優秀拔尖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汕頭市漁業龍頭企業評定和運行評價專家,汕頭市智慧財產權專家庫專家,汕頭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庫成員;汕頭市金平區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牛田洋水產研發中心”顧問兼主任;中國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日本動物學會、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水產學會會員,廣東省動物學會、廣東海洋學會及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等三個省級學會的理事;《水產營養與飼料》、《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期刊的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魚類營養和生殖生理學、環境生理學及水產病害學等。已主持包括1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21項,參與國際、國內合作研究10項,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獲得學術和科研獎勵10多次,向世界基因庫登記新基因序列7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在海水魚脂類營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處於國際前沿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