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概況
海棠古觀,原名嶼腳庵,是潮陽最早全真派道教點,位於河溪桑田馬鞍山南麓,始建於明末天啟五年(1625年),由桑田鄉人林朝傅倡建,谷饒鄉歲貢,林登施祖谷二十五石作為本觀香火之用,清初期間,為保護朝庭衛兵,受草寇燒毀。嘉慶十二年(1807)老道長日高重修,道光七年(1872)清庭仰釋揚道,古觀香火昌盛,日寇侵華後,鄉村被毀,古觀只存舊址,後由揭陽錢崗人黃宗惜道長護修,他受法於江祖師,並在羅浮山受戒,以醫德感應萬民,弘揚道法,供奉道祖太上老君;後由桑田鄉人林志全道長(俗名林典明)暫住持該觀;文革時期,神像全毀,古觀作為山林場所,古碑文失散,古觀破落不堪。1992年,中國道協會長黃信陽、副秘書長袁志鴻到本觀訪問和指導,表示熱心支持潮汕道教事業的發展。一九九四年五月份,由宗教部門頒發宗教活動場所許可證,海棠古觀成為潮汕第一個道教開放點。古觀原來只有三百平方米的破屋,四周怪石嶙峋,後經林道長一番獨具匠心的設計和改造,現占地面積約六千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古觀總體面積設計共分三進,前廳供奉“王靈官”即道教神明中的護法神,中座是“玉皇殿”,分戶門用木雕漆金門、龍翔鳳舞,殿內供奉一尊高為一丈零八寸的木雕漆金玉皇像,后座為“三清寶殿”,供奉原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二樓“大羅寶殿”供奉鴻鈞老祖,三樓“瑤池天宮”,供奉瑤池金母,東西兩側分別為“菩提洞”、“斗姥閣”、“藏經閣”、靜房和宿舍等,主體建築為仿古水泥、木雕混合結構,別具一格。另古觀素有雙龍集觀、企鳳展翼、龜蛇相會、石缽沉香、雙牛上山、水簾洞天、石鏡明台、石獅朝觀八大景點,隱藏於自然中,實而不華,令人嘆為觀止。古觀現已是鎮級文保單位,2000年被市文化部門評為文保先進單位。
聯繫地址:汕頭市潮陽區河溪鎮桑田鄉中田村 郵編:515164
老道長介紹
林誠慧道長是龍門正宗全真派丘祖師的玄裔弟子,他出生於一九四九年,他有高明的醫術和崇高的道![林誠慧道長](/img/5/0e8/nBnauM3X4gTM3ETO2MTMwQjM5MTM0kTO0kjMwQTNwAzMxAzLzE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風水墓地初建於農曆庚辰年(2000年),農曆戍子年(2008年)重修,是本觀開山祖師林誠慧道長的紀念墓園。三面環山,龍畔大鑽石穩踞是石廊上,虎畔鏡台石橫空而出,後腦象鼻石俯飲泉眼,遠眺西臚山脈,山巒疊嶂,蜿蜒迤儷,俯視近處,一條逶迤的石廊時而仰天長嘯,時而俯伏潛行,成為墓園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潮陽道教
潮陽最早的道教點,據縣誌記載,是潮陽東山玄帝廟西的超真觀,唐鹹亨(670-673)龍虎山道士陳假庵創建,宋進士吳丙重修,舍園地60畝(有石刻存),明成化之季(1465-1487)邑人葉崇馨等改作三清殿,崇禎五年(1632年)邑人吳仕訓重修。這是潮陽最早的道教發源地之一。全真派因擇徒嚴格,創派較慢,上傳下接,脈脈相承,清同治年間傳至東初張祖師,系浙江人氏,張祖
![道教](/img/8/a1e/ml2ZuM3X1AjM2EDM3MTMwQjM5MTM0kTO0kjMwQTNwAzMxAzLzE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海棠古觀,原名嶼腳庵,是潮陽最早全真派道教點,位於河溪桑田馬鞍山南麓,始建於明末天啟五年(1625年),由桑田鄉人林朝傅倡建,谷饒鄉歲貢,林登施祖谷二十五石作為本觀香火之用,清初期間,為保護朝庭衛兵,受草寇燒毀。嘉慶十二年(1807)老道長日高重修,道光七年(1872)清庭仰釋揚道,古觀香火昌盛,日寇侵華後,鄉村被毀,古觀只存舊址,後由揭陽錢崗人黃宗惜道長護修,他受法於江祖師,並在羅浮山受戒,以醫德感應萬民,弘揚道法,供奉道祖太上老君;後由桑田鄉人林志全道長(俗名林典明)暫住持該觀;文革時期,神像全毀,古觀作為山林場所,古碑文失散,古觀破落不堪,在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落實宗教政策後,經查閱縣誌,才得知古觀以上的歷史淵源。
潮陽另一全真道教點,是西臚泉塘的永覺古觀,永覺古觀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老道姑黃宗馨主持創建,黃道姑以縫紉為生,平時以修道行善為己任,早晚供奉太上老君,日寇侵華後,古觀失修,僅存舊址,於一九四五年第二代住持林誠智道姑修復古觀,後因古觀失修,破落不堪,於一九九一年,由第三代住持人陳信英道姑復建,陳道姑系林誠慧道長的後學,仍以縫紉為生,早晚修持,供奉三清祖師,余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