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海底煙囪
英文:Submarine chimney
釋文:又稱
海底煙筒。
在大洋中脊或弧後盆地擴張中心的熱液作用過程中,由於熱液與周圍冷的海水相互作用,使熱液噴出口附近形成幾米至幾十米高的羽狀固體-液體物質柱子,形似煙囪故名。
因組分和溫度差異,形成黑、白兩種不同的煙囪:一般海水溫度達300~400℃時,形成黑煙囪,是暗色硫化物礦物堆積所致,主要礦物有磁黃鐵礦、閃鋅礦和黃銅礦;而溫度為100~300℃時,則形成白煙囪,主要由硫酸鹽礦物(硬石膏、重晶石)和二氧化矽組成,在煙囪附近散落有暗色硫化物和硫酸鹽礦物並形成基地小丘、分散小丘等。
海底煙囪,可反映熱液作用不同階段的物質來源和溫度條件,在其附近水溫達300℃以上,壓力亦甚大,但周圍生長有許多奇特的蠕蟲、貝類生物群體,似白煙雪球。它們有時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可能與熱液噴口周圍溫度及物質變化有關。這種生物現象,被認為是當代生物學的“奇蹟”,已有不少學者以此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