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安縣博物館館址設在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愛國老人韓國鈞(紫石)先生故居內。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築,青磚小瓦、火巷迴廊,火車車廂式小花廳是當年韓國鈞先生倡議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海安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1085平方米,館藏文物1100餘件。辟有“韓國鈞先生生平業績展”、“館藏文物選展”、“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韓國鈞先生故居”、“陳毅會見韓國鈞的西花廳”、等。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位於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里人稱為“韓公館”。
韓公館正廳
正廳屏門上掛'陳毅拜會韓紫石'巨幅國畫中堂,由南通國畫院原副院長張淮繪作。對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由著名書法家仲貞子篆書。
在圓融精美的卷棚與端莊厚實的屋樑下高懸著24盞宮燈,每有貴客來臨,必燈火通明,既熱烈又溫馨。
大廳內陳設著造型簡練、古趣清雅和雕刻細膩、富麗華貴的明、清家具。居中的圓桌上,置一盆韓國鈞當年珍玩的黃楊,其乾回蟠折屈,一寸三彎,為典型的揚派盆景,曾參加南通國際盆景比賽獲銀牌獎,這是如皋綠園原總經理花漢民收藏後捐贈故居的。
正廳內上懸匾額4塊,其一'魏公間氣',是韓國鈞八十壽辰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陳果夫、吳稚暉題贈;其二'潞國精神',為韓國鈞1925年任國民政府江蘇省長時的水陸警備司令(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江蘇省副省長)冷遹敬贈;其三'大德必壽',系韓國鈞八十壽辰時世界紅十字會敬立;其四'學有淵源',乃韓國鈞題贈海安名醫杭海軒,杭老先生後又轉贈給故居的。4塊匾額所題創意不凡,寓意而不露,為故居增添了光彩。正廳抱柱楹聯'千秋古史乃家法,紫袍玉帶真天人'為清代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的翁同龢手跡。
榮譽
1995年被江蘇省文化廳、公安廳評為“館藏文物安全年先進集體”,
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社會事業先進單位”稱號,
1998年被江蘇省文化廳表彰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
歷史
據韓國鈞自撰《永憶錄》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景欠豐,百姓飢號,韓國鈞的祖父韓鳳翔欲濟無款,向他人勸募又無應者,遂將自家主屋3間拆去,換得米麥,以賑饑民,一時韓家門庭為滿。待後年景轉豐,韓國鈞父親韓希彭方自外而內建造了部分廳屋。
同治二年(1863),其父去世,家境中落,原備續建房屋木材悉以還債,已建之廳屋亦用作抵債。至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韓國鈞先生50歲,官至河北礦務局總辦、交涉局會辦時,他告假返里,於舊址重建祖屋,距其祖父拆屋時已80餘年。
按韓國鈞自訂《止叟年譜》記載,韓國鈞於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自日本考察回國後於當月初九返里,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十八日赴豫,現韓國鈞故居的主體建築,就是在此期間籌建的。
歷史意義
那是1940年春,新四軍挺進蘇北敵後,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阻截未逞,於9月集結部隊妄圖攻取黃橋,大戰一觸即發。韓國鈞應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的呼籲,力持正義,於9月中旬邀請蘇北8個縣知名人士,在這座小洋房內主持召開了“聯合抗日座談會”。會議通過了致韓德勤、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陳毅蘇中各方軍事長官函,呼籲各方軍隊團結抗日,制止一切破壞抗戰的摩擦和分裂活動。會議團結了愛國人士,壯大了抗日力量,為新四軍黃橋決戰的勝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參觀指南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