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國家之暹羅王國

海外華人國家之暹羅王國

泰國古稱暹羅,先民原居住在中國雲南一帶,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遷居中南半島。1238年,素可泰王國建立。14世紀中葉,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響很大。18世紀,華裔鄭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後來拉瑪一世拿握政權,建都曼谷,史稱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簡介

泰王國,簡稱泰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高棉,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安達曼海。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國正式名字是暹羅
鄭信。1734年生於泰國,祖籍為澄海上華鎮華富村人,是泰國歷史上華裔民族英雄。鄭信年少時入佛寺讀書,長大後進入宮廷當御侍,後因才華出眾,升任甘烹碧府太守。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暹羅 泰國 首都大城,全國四分五裂,鄭信招募華泰子弟組織新軍,進行抗緬復國的鬥爭。鄭信僅用半年時間便把緬軍驅出國境,建立吞武里王朝,並於1770年統一全國。鄭信逝世後,泰國人民為緬懷其功績,特地在披耶噠信路廣場中央樹立躍馬揮刀的鄭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鄭王大帝公園,立銅像;在噠府建鄭王大帝廟;在吞武里建鄭王大帝宮殿。泰國政府1955年還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慶典。

泰國歷史上的一位華裔國王泰國歷史上的一位華裔國王

1767年,緬軍攻入大城,城內的王宮、佛寺、民房和藝術寶藏均被摧毀。昔日的輝煌殿閣,如今只存殘垣斷壁,荒草遍地,謹供遊人憑弔而已。大城王朝的京城在1767年陷落後,緬軍仍留下士兵駐守,以鎮壓泰國人的反抗。但在泰國東南沿海一帶,卻崛起了一支抗緬部隊,這支部隊的主將原是大城王朝的將領鄭信(在中國史書稱鄭昭)。鄭信是華人後裔,其父鄭鏞原籍廣東澄海,由於家貧才往泰國謀生,並與一泰族女子結婚,於1734年誕下鄭信。鄭信當日在大城被侵時,率領隨從逃出大城,於泰國東南的羅勇府建立基地,組織力量,半年後部隊分乘戰船,沿湄南河而上,首先攻破了西岸吞武里,繼而乘勝追擊,到大城與靦軍展開血戰,最後終於收復渝陷的大城。鄭信進城,目睹昔日首都大城只留下一片焦土,故決定遷都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起泰國的第三個王朝一吞武里王朝,並削減了據地稱雄的其他勢力,收復失地,統一泰國。然而,宮廷內部的爭權奪利,很快又再次出現。鄭信在執政後期傳說因妃嬪爭寵而精神錯亂,並於1782年一次倒戈事件中被殺。另一說稱鄭信被亂黨困於宮中,後死在囚中,時為四十八歲。吞武里王朝就此覆滅,為時只有十五年。後人為紀念鄭王的豐功偉績,特在吞武里區域內建立鄭王廟,並在大羅斗圈廣場中央為鄭倩塑造了一座紀念碑,碑上聳立著鄭信的騎馬戎裝銅像,策馬揮劍,極之英武。每年12月28日即鄭王加冕之日,循例在銅像地區舉行鄭王朝祭大典,並封鎖附近公路,舉行兩晝夜的文娛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