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海南省文昌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文昌市在西漢時建紫貝縣,唐貞觀元年(627年)改文昌縣,歷經2000多年,1995年撤縣建市。是海南省乃至全國有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和將軍縣,是被世界譽為東方奇蹟——宋氏三姐妹的故鄉。文昌雞是海南省的地方雞種,已有400多年的養殖歷史,具有皮薄嫩滑、肉味馥香的特點。 2004年09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海南文昌雞”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因產自文昌故名文昌雞,是海南省地方優良肉雞品種,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名牌產品,以其體型方圓,腳脛細短,皮薄骨酥,肉質香甜嫩滑,營養豐富,具有色、香、味、型、營養俱佳,百吃不厭等特色,榮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產地環境

文昌市屬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光、水、濕、熱條件優越,全年無霜凍,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23.9℃,年最低氣溫0.3—6.6℃,出現在1月份。年平均日照1953.8小時。夏日日照最長是13.19小時,冬日日照僅10.57小時。年太陽輻射總能量為108.8—115.0千卡/平方厘米。

文昌雨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乾、濕季明顯,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間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對於發展熱帶農業生產條件十分有利。

2004年09月29日 2004年09月29日

文昌地處海南島的東北部,東、南、北三面臨海,陸地面積2488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600平方千米,碧海藍天、綠樹成蔭、四季如春。文昌雞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然生態和豐富的人文歷史中誕生,鑄就了文昌雞香甜嫩滑的獨特肉質風味。

歷史淵源

《文昌縣誌》載,文昌從西漢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文化歷史豐富的縣城。

文昌白切雞 文昌白切雞

據史料記載,文昌雞約在1600年,隨大陸移民引入文昌。

對文昌雞的描述,最早見於清代的《嶺南雜事詩抄》。書中稱“文昌縣屬有一種雞牝,而肉若牧肉,味最美,蓋割取雄雞之賢,納於雌雞之腹,逐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漸疏,異常肥嫩。以其法於他處試之則不可,故曰文昌雞”。這種雞是經過閹割的公雞,海南俗語叫“雞閹”。

據傳,文昌雞的祖先發源於海南島文昌縣的潭牛鎮天賜村,村裡有幾棵大榕樹,樹籽滿落地上,樹籽富含營養,家雞啄食,體質極佳。從光緒年間開始,一代代的生化作用之下,就逐漸養成了身材嬌小,毛色光澤,皮薄肉嫩,骨酥皮脆的優質雞種。

現代,文昌雞以集約化的方式養殖,雖然沒有那么多榕樹籽可喂,卻也是十分講究。需在山場樹林之中放養,給它一個空間,讓它自由活動,並採食到充足的野果以及螺、蟲、蜢等動物蛋白,一早一晚,還得餵養小量大米,糠和番薯之類的農作物,真正做到了原生態養殖。放養6個月後,雞已可食。不過,宰殺之前,還需將雞置於安靜避光處籠養,禁止其隨便走動,育肥60天左右,這便是文昌雞的獨特之處。

生產情況

2004年,海南文昌雞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註冊。

2009年,海南文昌雞獲得國家“證明商標”註冊。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

2016年,海南文昌雞飼養量6500萬隻,出欄量達4780萬隻,種雞存欄91萬套,孵化雞苗1.5億隻,規模養殖戶1871家,產值19億元,占文昌市畜牧業產值60%,從業人員2.6萬人。文昌雞出島量達1716萬隻,占總出欄量的30%。

產品榮譽

2004年09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海南文昌雞”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18年9月10日,該菜在河南鄭州舉辦的2018首屆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大型交流會上榜上有名。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海南省文昌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雞場條件

雛雞 雛雞

(一)雞場環境

1.環境質量應符合NY/T388標準的要求。

2.大氣質量應符合GB3095標準的要求。

3.雞場距離工廠或礦場2公里以上,離村莊及其他畜牧場1公里以上,離交通主幹道500米以上。不受污水和廢氣影響,無噪音和外來人畜干擾,避免應激。不應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以及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內修建雞場。

4.雞場選址宜在地勢較高、平坦、乾燥,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排水方便、電力保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隔離條件好的區域。在丘陵山坡地建場宜選擇向陽、冬暖夏涼、坡度小於30的山坡地。

5.雞隻放養場地應選擇在無漬水、無污染、滲透性強的有林坡地或果園、休作田地;無林區應搭涼棚,防止強日光長時間照射。排泄物堆放區及污水處理區與放牧區分隔。

(二)水源

雞場水源符合NY5027的要求。

(三)電源

保證電源充足,用於照明、保溫和抽水。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

(四)場內布局

1.雞場分為生活區、辦公區和生產區,三個區間應隔離,且有明確標識。生活區和辦公區位於生產區的上風向。養殖區域應位於污水、糞便和病死禽處理區域的上風向。同時,生產區內污道與淨道分離,不相交叉。

2.雞場設有相應的消毒設施、更衣室、獸醫室及有效的病禽、污水和廢棄物無公害化處理設施。

(五)防疫設施

1.雞場周圍設定1.5—2米高的圍牆或圍網。

2.雞場的大門口、生產區入口設定供機動車輛通行的消毒池,與門同寬,池長3米,深20-30厘米。各通道設人行通道消毒池和洗手盆,消毒池長3米以上,深5—10厘米。各舍門口設定消毒墊和消毒腳盆。

3.生產區入口處設淋浴、更衣、消毒室。

二、雞舍條件

(一)雞舍具備抗颱風,防鼠、防蟲、防鳥、通風、保溫、降溫功能。舍與舍之間距離15米以上。

(二)雞舍地面為水泥結構,便於清潔、清洗和消毒。

(三)育雛舍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

育雛舍保溫性能要好,並具備通風換氣、防鼠功能。可採用電熱棒、紅外線燈泡、煤爐、柴爐、炭爐等進行供暖保溫。

(四)種雞舍

可採用密閉水簾降溫式、全開放或半開放式。全開放或半開放式雞舍要有防寒、降溫設施,雞舍四周要安上鐵絲網。種雞採用二層或三層金屬單籠式雞籠,乳頭飲水器飲水,槽式餵料飼養。單籠規格為高35厘米、寬40厘米、深40厘米,每個單籠可養種母雞3隻。

(五)肉雞舍

採用全開放式,有防雨防寒設施,雞舍四周安裝鐵絲網。每平方米雞舍飼養肉雞20隻,舍高約1.8米,舍寬約5米。

三、飼料營養

(一)種雞各時期飼料營養需要:見表1

表1種雞飼料營養需要(參考標準)
營養成份 雛雞 0—5周齡 中雞 6—12周齡 育成雞 13—17周齡 預產期種雞 18周齡至產蛋率10% 產蛋種雞
產蛋率>60% 產蛋率<60%
代謝能(兆焦耳/千克) 12 11.8 11 11 12 11
粗蛋白質(%) 20 17.5 16 16 17.5 17
粗脂肪(%) 2.8 2.8 2.8 2.8 2.8 2.8
鈣(%) 0.90 0.90 0.80 2.0 3.80 3.50
總磷(%) 0.50 0.50 0.40 0.40 0.60 0.55
食鹽(%)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蛋氨酸(%) 0.42 0.38 0.30 0.30 0.38 0.35
賴氨酸(%) 0.90 0.80 0.65 0.60 0.75 0.70

(二)肉雞各時期飼料營養需要:見表2

表2肉雞飼料營養需要(參考標準)單位:%
營養成份 小雞 0—5周齡 中雞 6—12周齡 大雞 13—17周齡 育肥雞 18—25周齡
代謝能(兆焦耳/千克) 12 11.8 11 11.
粗蛋白質(%) 20 17.5 16.5 11.5
粗脂肪(%) 2.8 2.8 3.2 3.2
鈣(%) 0.90 0.90 0.80 0.60
總磷(%) 0.50 0.50 0.40 0.30
食鹽(%) 0.35 0.35 0.35 0.35
蛋氨酸(%) 0.42 0.38 0.30 0.30
賴氨酸(%) 0.90 0.80 0.65 0.60

(三)飼料質量及其生產過程符合NY5037的要求。嚴禁飼餵發霉變質飼料。一般採用全價配合飼料飼餵。如自配飼料,各類原料在飼料配方中的大致比例為:谷實類45—65%,糠麩類10—30%,植物性蛋白質類5—25%,動物性蛋白質類3—10%,礦物質類3—7%,乾草粉2—5%,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類0.5—1%。

(四)飲用水質量符合NY5027的要求。保證充足的飲水。

四、種雞的飼養管理

(一)各階段的飼養方式 育雛期地面平養、網上平養或籠養。育成期網上平養、牧養或籠養。100 日齡後和產蛋期籠養。

(二)各階段的飼養管理方法 根據周齡的不同採用不同的飼養方法。

0~5 周齡:用雛雞飼料,自由採食;6~11 周齡:用中雞期 飼料,自由採食;12~17 周齡:用育成期飼料,按體重、強弱分群,控制生長速度,使體重按標準體重 上升;18~21 周齡:用預產期飼料。20 周齡逐步開始增加光照;22 周齡:改用產蛋期飼料,體重未達 標的,適當增加飼餵量;23~40 周齡:根據生長發育情況和均勻度,確定產蛋高峰前的飼料增加時間和 數量。當產蛋率達到40~60%時,飼料增加到全程最高;41~66 周齡:產蛋率每下降1%,減少飼料0.6 克/日.只,每周減料不多於2.3 克。

五、肉雞的飼養管理

無公害肉雞的飼養管理按照農業部NY5027、NY5035、NY5036、 NY5037、NY/T5038 等標準執行。

六、肉雞出欄和運輸

(一)肉雞出售前按GB16549進行產地檢疫,檢疫合格可上市,殘次雞另行處置。

(二)肉雞出欄前6小時停餵飼料,抓雞、裝籠、搬運、裝卸中動作要輕,以防擠壓和碰傷。運輸設備應沖洗、潔淨、消毒。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文昌雞是如何得名的呢?

民間存在這樣一種說法文昌的潭牛有個村莊,此村盛長榕樹,榕籽營養豐富,成熟後落滿地,家雞啄食而生長,體制極佳。相傳清乾隆年間,潭牛鄉間有一老人家,為了在京城當翰林的兒子衣錦還鄉時能吃上“雞閹”,便把幾隻大閹雞關在籠中用米糠、番薯餵養,兒子回來後吃了母親育肥的雞,覺得是“美食之冠”。後來翰林回京,便帶了幾隻靠吃榕籽長大又精心育肥的閹雞供奉皇帝,皇帝品嘗後稱讚曰:“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於是,雞便因此而得名曰“文昌雞”,因為是有皇帝賜名,所以村民便商定把村名改為“天賜村”,以示榮耀。由於文昌雞作為貢品供奉皇上,後來每逢傳統佳節,家家戶戶都以文昌雞作為祭品祭拜祖先,生意人也把文昌雞作為祭品供奉財神,這一傳統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抗擊非典

文昌雞還有一段光榮的故事。在2003年全國抗擊“非典”期間,4月7日的《海南日報》登刊了一篇關於廣東醫學專家論述喝雞湯能預防感冒,並對“非典”也有一定預防作用的文章。為了增強北京醫務人員的免疫力,能夠專心抗擊“非典”,1696隻文昌雞航運至北京抗擊“非典”的特別醫院——小湯山醫院。文昌雞在特別時期“飛”進了北京,並為抗擊“非典”做出了貢獻。2006年,文昌雞被農業部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是國家家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的地方雞種。文昌雞也因此被稱為“國寶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