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20世紀70年代,中國建設航天發射場時,就曾經把海南島列為最佳場址之一,但鑒於當時冷戰的國際環境,沿海地區很容易被外國軍隊占領,最終不得不改在較為不易被攻擊的西昌。文昌發射中心 在冷戰後重新開工建設。
海南發射火箭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1988年12月5日,中國第一座用於科學研究的探空火箭發射場在海南島西海岸建成,主要是發射亞軌道火箭(如彈道飛彈)的測試基地。同年12月19日成功發射了火箭。該發射場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靠近赤道的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它的建成對中國發展空間科學和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海南航天發射基地項目從1994年開始啟動。從1988年至2006年,此發射場已經五次成功的發射了織女系列火箭。現在正在修建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最早可在2010年之前投入使用。
競爭優勢
美國、法國與俄羅斯等航天發射大國仔細研究海南衛星發射場建成後對國際發射市場的影響。這些國家一致認為,海南發射場建成後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強,“搶生意”的可能性不小。
這些國家的媒體分析認為,在選擇發射場時,衛星發射方都會儘量選擇低緯度地區,最好選擇在赤道附近,因為這樣可使火箭發射後得到地球自轉賦予的、向東的初速度,提高運載能力。
眾所周知,要將1公斤物品送入太空中,就要消耗成百上千公斤的燃料。因此,衛星專家總是在絞盡腦汁,保證衛星功能齊備的同時,儘量減輕衛星的重量。但運載火箭的體積不能無限膨脹,衛星的重量也不能無限減輕。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能將中國的“長征F”火箭的推力從70多噸提升一個檔次,讓中國發射衛星時節約燃料的有效辦法,就是將中國的航天發射場從北方高緯度的內陸地區“搬”到南方低緯度的沿海地區。這就是新衛星發射場選在海南的原因。
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蓋亞那庫魯的發射場。該發射場的緯度為南緯5°,由歐洲有關空間機構管理。歐洲的“阿麗亞娜”火箭就是在這裡發射的,這也是“阿麗亞娜”火箭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
另外,由美國波音公司牽頭的“海上發射”公司,不久前因為發射時火箭爆炸,海上發射平台受損慘重,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因此,海南衛星發射場的建成可以迅速填補低緯度發射的市場空白。
美國航天發射專家還估計,海南衛星發射場建成後,中國的“長征”系列火箭,以及將來的新大推力火箭,推力將可提升10%。在中國將來的登月計畫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可輕易地將載人飛船送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或將載人飛船送上太空,建立中國的永久性航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