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日戈鎮

海勃日戈鎮

海勃日戈鎮(原深井子鎮)隸屬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位於前郭鎮西南41公里處。地理坐標東經124°32′,北緯44°48′。東與套浩太相連,南與長龍鎮為鄰,西與烏蘭塔拉鎮接壤,北與蒙古艾里鄉交界,西南一角與農安縣永安鎮毗鄰,西北一隅與乾安縣相接,南北狹長,形狀象把手槍,面積301.8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鎮駐地海勃日戈屯。東西最寬12公里,南北最長19.5公里。現轄11個村和一個林場一個牧場,29個自然屯,51個村民小組。有6324戶,人口23170人,全鎮除漢族外,還有少數民族人口1450人,分別為蒙古族1259人,滿族146人,回族25人,朝族16人,彝族2人,鄂溫克族1人,侗族1人。

海勃日戈鎮是松原通往西部的必經之路和重要交通樞紐;國道203從鎮區經過,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鎮內公路里程達20公里。

行政區劃

現轄11個村和一個林場一個牧場分別是孤楊村、閻家窩堡村、 腰井子村、 雙龍山村 、長發屯村 、朝陽坡村 、旱龍坑村 、三義井子村、深井子村、 十家戶村、七棵樹村、 深井子林場村 、深井子牧場村 。

【深井子屯】
清光緒二年(1876年),建立深井子屯。由“刀老爺”祖上走馬占地,開基立屯,曾用蒙語“黑布勒”,譯成漢語為“肋巴”之意,後漢人增多,稱之為“肋巴屯”。中華民國時期,有八戶人家在此開店,人稱八大店,其中有一戶姓馮的開的大車店特別有名氣,人們管肋巴屯也叫馮家店。滿洲國時,因地靠乾安縣而稱為深井子。現有農戶512戶,18412口人。

【興隆堡屯】
1938年劉向舟(官名四紀)從東南井子招來王國太、王國忠、王立業、周志明、李發六戶人家,來今興隆堡開荒種地,打井蓋房,開基立屯。因打井時斧子掉入井中,而稱之為斧子井,而周邊的人因是劉四紀領建的屯子,所以有人也稱之為“四紀圍子”,後來請陰陽先生給屯子起名“興隆堡”,從此以後就稱興隆堡。現興隆堡共有208戶,724口人。

【膘井子村】
1962年由孤羊大隊分出腰井子屯和腰坨子屯、雙泉山、寶泉山、雙龍山,成立腰井子大隊,1979年將雙泉山、寶泉山、雙龍山三個屯劃出成立腰井子大隊,轄腰井子、腰坨子兩個屯至今,1983年改稱腰井子村,駐地腰井子屯。現有409戶,1556口人。

【腰井子屯】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老田家租種“刀老爺”的土地,在今腰井子屯中部修高牆打圍子,建房造屋,在屯子中間打一口八棱大井,而稱腰井子。現有人口786人,農戶221戶。

【孤羊村】
1948年3月,由深井子嘎查劃出孤羊、付乙、腰井子、腰坨子、前閆家、後閆家、雙龍山、雙泉山、寶泉山成立孤羊村。1962年從孤羊大隊劃出腰井子大隊,1978年又劃出閆家大隊至今。建屯時,因經常有一隻黃羊在此出沒,而稱為孤羊。現有農戶571戶人口2014人。

【付乙屯】
付乙字井約建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原在興隆堡後1.5公里處,因地處澇窪塘,受水氣,不久就搬遷至今付乙處建屯,因離其不遠有正乙字井而稱付乙字井。現有160戶,人口543 人。

【閆家村】
1978年,孤羊村是縣組織部的試范點,為了便於管理,將前閆家屯、後閆家屯由孤羊大隊劃出,成立閆家大隊,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姜立國,1983年改稱閆家村。現有農戶215戶,人口752人。

【前閆家屯】
十九世紀末,閆興伍來到前閆家開基建屯,克稱閆家屯,後因有後閆家,為了區分而稱為前閆家。現有農戶63戶,人口197 人。

【雙龍山村】
1979年秋,由腰井子大隊劃出雙龍山、雙泉山、寶泉山三個屯成立雙龍山大隊,大隊部因建在雙龍山屯,故稱雙龍山大隊,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劉子歧。現有316戶,人口1264人。

【雙龍山屯】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孫喜祿一家和老余家、老寧家三大家從懷德來這裡開荒種地,奠基立屯。當時因屯前有一山包,屯後有一山包,故稱雙龍山。如今屯前的山包因村民建屋蓋房,已經沒有了。現有156戶,642口人。

【寶泉山屯】
1938年,老薑家一家大戶由農安縣來到這裡租地開荒,開基立屯,請陰陽先生取名寶泉山。現有82戶

【雙泉山屯】
1960年,前閆家屯的隊長代友臣一家大戶在前閆家屯的前邊建屋蓋房,自立成屯,取雙龍山的“雙”字,寶泉山的“泉”字,稱之為雙泉山,現有78戶,人口308人。

【朝陽坡村】
1977年,朝陽坡屯、候家窩堡、劉家圍子由深井子大隊劃出,大部部建於朝陽坡屯東邊而稱朝陽坡大隊。1996年原大隊部土房因時間太長而扒掉,在三個屯的中心點重建村委會房屋至今,朝陽坡村現有農戶444戶,人口163人。

【朝陽坡屯】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辛小個子一家從農安縣搬到今朝陽坡西北1公里處,租地開荒立屯,稱老鎮窩堡。因馬倒圈,幾年之內,馬全死光,就搬到今朝陽坡屯處重新立屯。因屯後有一山包,故稱朝陽坡。1941年左右,有老宮家、老朱家、老梁家三大戶人家從農安來投奔辛小個子,以且戶數逐漸增多。現有123戶,人口365人。

【候家窩堡屯】
民國3年,候喜唐從農安縣搬到今候家窩堡屯租地開荒,建候家窩堡。不久又從農安搬來老盧家、老滿家等幾大戶,戶數增多。現有115戶,586口人。

【劉家圍子屯】
20世紀四十年代初,劉姓一大家在今劉家圍子東0.5公里入插圍子立屯,後來增戶逐漸西移,因是老劉家立的屯故稱劉家圍子。現有108戶,人口412人。

【長發村】
1991年,從十家戶村分出長發屯、東北井子、李家圍子三個屯,組長長發村,因村部在長發屯,故稱長發村。現有農戶486戶,人口1754人。

【長發屯】
康德3年(公元1933年),在深井子開大車店的劉月到到今長發屯所在地開荒種地,蓋起草房,立起屯落,取“經常發財”之意,將屯子稱之為“長發屯”。現有農戶196戶,人口684人。

【東北井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包家戶陳國福來到此開荒種地,奠基立屯,因在七棵樹屯東北,取名“東北井子”。現有農戶115戶,人口354人。

【西南窩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長文從農安縣三道溝子來七棵樹西南3.5公里處插窩堡立屯,稱之為劉長文屯。四十年代,劉長文家搬走,屯裡人因其在七棵西南,故稱之為西南窩堡。

【李家圍子】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販馬老客李祥年來到今李家圍子租蒙古族人白福榮地,開荒種地,安家插圍子,故稱李家圍子。

【十家戶村】
十家戶村坐落於十家戶村西部,203國道南,因十家戶屯而得名。人民公社成立時(1958年)建立十家戶大隊,當時管轄十家戶、付好井、長發、李家圍子、東北井子,1991年長發屯、李家圍子、東北井子劃出成立長發村,轄十家戶、付好字井兩屯至今。現有203戶,738口人。

【十家戶屯】
1920年左右,劉巨、劉光理等十戶人家來到現今十家戶屯租種蒙古族人的土地,打井蓋房,開荒立屯,故稱十家戶。現有118戶,425口人。

【付好字井】
1928年,農安縣董坨子人陳良在今付好字井屯西1公里處開荒種地。打圍子立屯,稱陳良圍子1929年老李家一大家來今付好字井屯北1.5公里處蓋房落腳,租種陳良所開荒地。1930年,人們都稱白馬之年的庚午年,發大水,大水齊腰,將陳良圍子和李家房屋全部衝倒,因西部不遠處有一個正好字井,而稱付好字井。現有85戶,313口人。

【七棵樹村】
七棵樹村1937年時轄第四努圖克,稱七棵樹嘎查。1940年由深井子努圖克管轄,稱七棵樹嘎查。1948年改稱村,由深井子區管轄,稱七棵樹村。1956年由旱龍坑管轄,1958年稱七棵樹管理區,1962年稱七棵樹生產大隊,1983年稱為七棵樹村至今。現有638戶,2376口人。

【七棵樹屯】
建於清朝乾隆後期,因在屯南1.5公里入有七棵大榆樹,蒙語稱為“打拉嘛特”,譯為漢語就是七棵樹之意,是深井子立屯最早的地方。現有460戶,1704人。

【小巨龍山】
七棵樹人白雲海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召褚得海等戶去今小巨龍山開荒種地,開始因在七棵樹東南,稱小東南窩堡,滿洲國時因其挨近大巨龍山而稱小巨龍山。現有83戶,人口325人。

【龍坑村】
1946年以前,龍坑村歸劉家圍子努力圖克管轄,稱龍坑嘎查,1946年光復,成立旱龍坑農會,第一任會長王德,管轄旱龍坑前龍坑、前胖薩圍子、三義井、喇嘛甸子、候家窩堡、火龍地,1948年建立龍坑村。1956年至1958年稱龍坑管理區,1958年10月改稱龍坑大隊。現有454戶,1719人。

【前龍坑】
蒙古族人白泌瑪在滿洲國初期來到前龍坑開基立屯,當時稱泌瑪屯,1958年大躍進時改稱前龍坑,現有144戶,586口人。

【後龍坑】

後龍坑屯原名旱龍坑,建於前清時期,因屯前1公里處有一個大坑,澇年積水,旱年見底,十年九旱,因稱旱龍坑,蒙語叫“卜圖來”,後來因建前龍坑屯而稱後龍坑。

【三義井村】
1978年由龍坑大隊分出三義井、前胖薩圍子、喇嘛甸子成立三義井大隊,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史占成。現有386戶,人口1430人。

【前胖薩圍子】
19世紀二十年代,蒙古族民白胖薩來到今前胖薩圍子開荒種地,建立胖薩圍子屯,胖薩是蒙語胖老頭之間,後來漢人增多,蒙語意變,今也稱龐沙圍子,後在八十年代因又成立了後胖薩圍子屯,為了區分稱前胖薩圍子。

【三義井屯】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三義井的地都歸蒙古貴族“刀兒吉”掌管,人們都稱其為刀老爺。刀老爺有很多牛羊,趕到今天三義井附近草原放牧,在三義井屯打了三口井,飲牲口,故稱三義井。
【喇嘛甸子】

滿洲國時,蒙古族把在今天喇嘛甸子四周的草原劃給嘛嘛由喇嘛掌管,喇嘛 從農安那邊招戶開荒種地逐漸形成村落,因是喇嘛的土地,因稱喇嘛甸子。原稱馬官營子。現有111戶,458口人。

【火龍地】
滿洲國時,由農安那邊來戶到火龍地落戶,因用拖拉機犁地而稱火犁地,後意變而稱火龍地。1958年大躍進時,火龍地的戶全部遣散,由人民公社從葦場、敬老院、長龍等地遷戶重新組成火龍地牧場,由人民公社直接管轄。現有104戶,316口人。

歷史改革

深井子鎮駐地深井子屯,於清朝乾隆後期首建七棵樹屯,清光緒二年(1876年)建立深井子屯。以後屯落逐漸增多。東北淪陷時期,這裡為深井子努圖克,1937年時屬第四努圖克管轄。1940年設深井子努力圖克,轄6個嘎查,42個自然屯。1946年3月建立深井子區,轄9個行政村,33個自然屯。1956年,撤銷深井子人民公社,建立深井子鎮;1984年12月,稱深井子鎮,2004年更名為海勃日戈鎮。

社會事業

海勃日戈鎮中學 海勃日戈鎮中學

【中學】海勃日戈鎮中學是一所三年制普通初級中學。開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勞技、健康等應開學科。海勃日戈鎮中學校園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20平方米。生源所轄範圍為海勃日戈村、閆家村、孤羊村、雙龍山村、腰井子村、朝陽坡村、長發村、十家戶村、七棵樹村、三義井村、龍坑村、火龍地農場、深井子林場。鎮中學機構配置齊全,現有教師82人,其中教學能手4人,教學新秀5人,市級縣級骨幹教師12人,十佳教師1人。

海勃日戈鎮中心國小 海勃日戈鎮中心國小
【中心校國小】海勃日戈鎮中心國小校是一所六年制全日制國小。按照上級規定,學校開設了語文、數學、歷史、自然、體育、音樂、美術、蒙文、英語等應開的學科。中心校下轄朝陽坡、孤羊、三義井、七棵樹、龍坑等5所村小。校園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海勃日戈中心國小校現有教師164人,其中本科1人,大專81人,中師79人,高中3人,小教高級28人,小教一級88人,其餘為小教二級。有市級骨幹教師4人,縣級骨幹教師22人。“三率”達到100%。

【郵電局】成立於 1975年,辦公面積為307平方米,員工人數5人,主要業務範圍是:本鎮內的郵政業務。

【信用社】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現有員工人數11人,主要業務範圍是:存款、貸款、結算、儲蓄業務。

【衛生院】海勃日戈鎮衛生院始建於1957年,設診室、藥房、處置室、住院處。能開展一般的外科、婦科手術,有醫、護、藥、政人員63 人。

【防保站】海勃戈鎮保健院始建於2000年,在職人員14人,主要負責全鎮的兒童接種和婦幼保健。

【武裝部】 海勃日戈鎮武裝部,人員編制1人,
自武裝部建立以來,充分發揮民兵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農田基本建設、防汛、抗旱、修路和植樹造林等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武裝部工作也和其它工作一樣,從單一的軍事工作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抓好民兵軍事、政治和思想三落實的同時,充分利用基幹民兵年輕力壯,知識廣泛的優勢,在為全鎮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上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每年都為上級部隊輸送一定數額的優秀兵源。

【團委】 人員編制1人,轄1個團總支,11個團支部,共有團員729名。1986年以來,共召開團代會5次,舉辦各類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培訓班30多次,湧現出的青年致富典型40多人,向上級輸送青年幹部4人。

【婦聯】 現有在編人員1人。轄11個基層婦聯組織,舉辦30多次全鎮婦女致富技術培訓班,培訓面達到95%以上,湧現出各類致富典型40多個,充分發揮了婦女組織的職能作用。

【民政】 工作人員1人,為鎮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負責救災救助,優撫安置、五保照顧、城鎮低保、敬老院管理、基層政權建設。

【財政所】 隸屬於鎮人民政府,現有幹部4人,人員體制為政府編制。主要負責本鎮預算內外資金管理及分配,對行政和事業單位經費撥付及監督,對支農資金和農業開發資金的撥付、發放回收工作。每年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餘。

【土地所】海勃日戈鎮土地所屬事業性收費單位。現有人員4 人,主要負責本鎮的土地管理和建設用地管理。土地所職能設定齊全,科學管理,服務高效。

【計生站】 海勃日戈鎮計生站隸屬於海勃日戈鎮政府,它的前身是1979年6月成立的計畫生育辦公室。當時只有一名計畫生育助理,2名宣傳員。1998年設立計畫生育服務室,配備X光機、波姆光機等醫療設備,1989年改稱計畫生育工作站。辦公室7間,占地面積168平方米,擁有七種醫療設備,對全鎮計生工作實行微機管理,工作人員5人。通過努力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17‰以內,受到了縣計生局的充分肯定。

【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原名農經站,2005年10月鎮及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時,改名為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編制6人。負責全鎮農村經濟管理,代管11個行政村和1個農場的村級財務。

【林業站】主要負責全鎮林業生產,協助鎮政府制定林業發展規劃,改造荒山荒坡。

【畜牧站】 畜牧站現有職工8人,3間磚瓦房,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業務歸縣畜牧局管理,轄于海勃日戈鎮人民政府。
畜牧站自成立以來,充分地發揮其職能作用,防疫隊伍不斷壯大,承擔全鎮29個自然屯的防疫、繁改和牧業開發工作。該站由於實行了“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大牲畜及各種疫苗注射密度每年均達到100%,口蹄疫免疫密度達到100%,豬禽各種疫苗免疫密度達到95%以上。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推廣牧業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在全鎮實施黃牛改良人工“冷配技術、四良四改”技術、科學飼養肉雞技術,特別是黃牛改良人工冷配技術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文化站】主要負責全鎮農村文化建設,現有秧歌隊11 個,籃球隊 15 個,基層文化活動室8個,遠程教育接受站 12 個。

【廣播電視站】海勃日戈鎮廣播電視站其前身為鎮廣播站,始建於鎮政府成立之初,現有職工4人,隸屬於前郭縣廣播電視管理局,行政歸鎮政府管轄。主要業務是對全鎮各村大喇叭的管護,負責鎮有線電視的維修與安裝。

【農機站】 海勃日戈農機站為全鎮廣大養車戶提供服務。從2011年來,加強了全鎮農用車輛的安全管理,大大地減少了農機事故。目前,全鎮共有大中小型農用機車3236 多台(套)。農機站現有工作人員4人。

【農業站】 海勃日戈農業站自1986年以來,由原來2名工作人員發展到4名,服務項目也由原來單一服務轉向多項型服務,十幾年來,共推廣了20多項科技成果,深受農民民眾的歡迎。
每年都組織有關專業人員為農民講課,培訓人數達6000多人次,由於多年的培訓,全鎮農民受訓面達95%以上,多數農民都能掌握兩門以上農村實用技術。
從服務農民的角度出發,堅持農業技術、農用物資配套服務,培養專業村,建設科技示範園區,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始建於1990年8月,校址設於鎮中學院內,現有在編教師3人,兼職教師13人。負責全鎮的掃盲教育、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科技推廣等成人教育活動。通過積極工作,現在全鎮已全部掃除文盲通過上級教育部門兩次驗收;對成人實行技術培訓率達100%。

【水管站】 海勃日戈鎮水管站,原名水利所, 1986年有工作人員5人,屬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人員性質屬全民所有制契約制工人。隸屬於縣水利局。
辦公室設備齊全,視窗服務配套。主要負責全鎮農田水利建設,搞好水利工程維修、整修,搞好水土保持,貫徹落實《水法》,負責全鎮的大型機電井的建設與維護。下設水泥管廠,年創收近2萬元。

【司法所】 隸屬於鎮人民政府,現有工作人員2名,主要負責法律宣傳、民事糾紛調節、司法公正等工作,協同領導做好全鎮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勞動保障事務所】 隸屬於鎮人民政府,成立於2003年2月,工作人員2名。屬事業單位(行政管理)。負責勞動保障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和培訓信息等服務,做好全鎮的勞務輸出工作,保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派出所】派出所現有公安幹警6人,主要業務範圍是:治安戶口管理,打擊、防範、管理、控制、服務為一體。由縣市區公安機關直接領導的多功能戰鬥實體。

自然環境

(1)地質特徵。海勃日戈鎮在地質構造上屬於亞洲東部第二沉降帶中的松遼沉降區盆地中央凹陷區,地勢東南略高於西北,屬沙壟崗地。鎮境東西最宛處為16.5公里,南北長32公里,南北狹長.地勢比較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有一部分油砂土,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區,有一部分紅砂土,主要在北部的林帶邊緣;一部分鹼土主要在西部草原和南部龍坑泡子;有一部分風沙土,主要分布在南部.(2)氣候特徵。海勃日戈鎮屬於溫帶大陸性季節氣候,氣候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多風沙、升溫快,溫度變化差異大;夏季濕熱多雨,降水集中;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漫長,降雪量小,寒冷乾燥。降水量年度差別不大,年平均降水量為450.8毫米,多集中七、八月份,一年平均氣溫4.5℃,低溫出現在一月份,高溫出現在七月份。全鎮平均年照射時數為2879.8小時,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063.5毫米。(3)水域特徵。海勃日戈鎮屬低洼地,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資源儲量大,在西部草原還有自噴井。地表水也極為豐富。在龍坑村西南的旱龍坑泡子,面積最大年份達1000萬平方米,常年蓄水量為1840萬立方米。旱龍坑水主要是農安縣永安鎮的客水侵入,為了泄洪,加強對澇區的治理,1967年修建了從旱龍坑至查乾湖深重澇區排水溝,在胖薩圍子修了一條2.5公里長的堤壩,形成滯澇區,對排澇滯澇工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海勃日戈鎮土地總面積30180公頃,全鎮人均占有土地面積1.3公頃,耕地961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41公頃,農業人口均占有耕地0.45公頃,林地665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草原7762公頃,稻田面積360公頃,還有其它用地5794公頃,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很大。

(2)礦產資源。海勃日戈鎮沙子儲量極大,截至2000年底,共有沙場四個即深井子沙場、腰井子沙場、孤羊沙場、林場沙場。有淨沙、毛沙、中沙、水洗沙不等,質量各異。其中腰井子沙場儲量最大,沙質最好。儲量達2千多萬方,年創利潤10萬元。全鎮共鑽油井15眼,年出原油6萬噸左右。並且還在繼續勘探、鑽井,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3)植物資源。海勃日戈鎮草原面積廣大,野生植物較多,天然植被在西部草原植生很密。以禾本科植物羊草、紅眼巴、啞巴葦子、狗尾草以及豆科植物甜草等為主一各雜草混生。野生經濟植物達400多種,其中藥用類有:甘草、防風、桔梗、遠志等。食用類有:黃花菜、莧菜、苣蕒菜、小根蒜、山韭草、地環、薄公英等,還有百合、蒼耳、大籽蒿、艾蒿、菖薄、狼毒、野亞麻、胡枝子、山杏子、山丁子、山葡萄、山里紅等等。

羊草資源豐富,分為采草場和放牧場。其中采草場4500多公頃,年產羊草5000噸左右,放牧場3200多公頃,載畜量為4頭(匹)/公頃。

旱龍坑泡子有一葦場,共有葦源面積300多公頃,常年產量800噸左右,豐年可達1200噸。蘆葦質地優良,遠銷省內外。

全鎮共有林地665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護路林、護田林交織成網。近幾年經濟林面積有所增加,達760公頃。

(4)野生動物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有:狼、野雞、狐狸、山野兔、刺蝟、艾虎子、大眼賊、黃鼠狼、狍子、沙半雞、大雁、鵪鶉、老鷂鷹、喜鵲、烏鴉、啄木鳥、布穀鳥等上百種。旱龍坑葦場旁有一天然魚塘,魚塘面積4.5公頃。每年出產鮮魚3噸,魚肉鮮美、清香,天然的泥鰍、川丁子、老頭魚、鯽魚、草魚、嘎魚。

經濟狀況

海勃日戈鎮年產玉米6萬噸(玉米秸稈6萬噸)、雜糧雜豆1.5萬噸、畜禽飼養量為14萬頭(只),龍坑泡有著150萬平方米的廣闊水域和漁業資源、370萬平方米茂密的蘆葦盪,有55眼穩產油井,地下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

2006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000公頃,糧食總產量8萬噸,肉類產量1357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2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000萬元,占51%(瓜菜等高效經濟作物收入200萬元),畜牧業收入4830萬元,占35%,二、三產業收入1000萬元,占7%,勞務收入970萬元,占7%。

民間傳說

七棵樹傳說:很早以前,七棵樹屯前1.5公里入有七棵大榆樹,中間一棵四周六棵,儼如眾星捧月。中間這棵樹冠,團團如傘蓋,翠葉成蔭。人們都喜歡到這裡乘涼談古論今。據訪問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他們說這七棵大樹不知生於何年,在他們小時候看到的時就有三摟粗,樹上鳥窩連片,淘氣的孩子爬上樹冠一筐一筐往下拾鳥蛋。人們都把她們看成神樹,是龍脈,是七棵樹屯發達的象徵。每逢乾旱年頭,農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到這裡敲鑼打鼓,祭祀求雨,多時可達七天。她的龍脈直通套浩太鎮水龍坑,是一個風水寶地。神樹屬陽,最怕陰氣、邪氣侵襲。有一回有一名婦女在大樹底下分娩,將神樹侵襲,從此以後大榆樹日漸凋零,沒有了靈性。二十世紀初,隨著當地人口的增多,大榆樹逐漸被砍伐,到五十年代時最後一棵大榆樹被放倒,站在樹兩邊互相看不見,拉到長山堡屯,打一眼井,一棵大樹整好打一眼大井。到此七棵大樹全部消失。

龍坑的傳說:據採訪老年人講,很早很早以前,有一條龍從天上掉下來,掉在今旱龍坑泡處,搖頭擺尾,掃出一個大坑。因天旱無雨,龍飛不上天了,只能趴在那裡不動,每一顆鱗片都有簸箕那么大,在陽光下熠熠升輝。大龍趴在那,人們都去觀看,一天兩天,十多天過去了,天沒有一點下雨的跡象,人們發現龍的眼裡不再濕潤,身子挨地的地方已開始腐爛生蛆,人們看到,如果再這樣下去,龍就會死掉,就自發地團結在一起,敲鑼打鼓去求雨,求了七天七夜,終於天上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降了下來,雨點淋到龍的身上,大龍漸漸甦醒,來了精神,昂起了頭,隨著傾盆大雨的降落,天颳起了大風,大龍擺起了尾巴,只聽一聲霹靂,大龍扶搖直上飛上了天空。在她身下的大坑裡,積滿了水,水中躍起了活蹦亂跳的鯽魚和泥鰍魚,魚肉鮮美、細嫩,人們說那是大龍在感謝他們而回報他們,龍坑就這樣形成了。

內設機構

【武裝部】 海勃日戈鎮武裝部,人員編制1人,

自武裝部建立以來,充分發揮民兵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農田基本建設、防汛、抗旱、修路和植樹造林等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武裝部工作也和其它工作一樣,從單一的軍事工作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抓好民兵軍事、政治和思想三落實的同時,充分利用基幹民兵年輕力壯,知識廣泛的優勢,在為全鎮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上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每年都為上級部隊輸送一定數額的優秀兵源。

負責人:卜玉海

【團委】 人員編制1人,轄1個團總支,11個團支部,共有團員729名。1986年以來,共召開團代會5次,舉辦各類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培訓班30多次,湧現出的青年致富典型40多人,向上級輸送青年幹部4人。

負責人:包永剛

【婦聯】 現有在編人員1人。轄11個基層婦聯組織,舉辦30多次全鎮婦女致富技術培訓班,培訓面達到95%以上,湧現出各類致富典型40多個,充分發揮了婦女組織的職能作用。

負責人:韓秀雲

【民政】 工作人員1人,為鎮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負責救災救助,優撫安置、五保照顧、城鎮低保、敬老院管理、基層政權建設。

負責人:王占軍

【財政所】 隸屬於鎮人民政府,現有幹部4人,人員體制為政府編制。主要負責本鎮預算內外資金管理及分配,對行政和事業單位經費撥付及監督,對支農資金和農業開發資金的撥付、發放回收工作。每年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