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人號超巨型原油船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超巨型原油船,被稱為ULCC((Ultra large Crude oil Carrier,超巨型原油輪)。“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油船是一是艘超巨型原油船,是1975年日本住友重工業為香港船主董浩雲造的。載重噸42萬噸,這艘船於1979年啟用,1980年它的中部被延長了80米,成為56.4萬噸。1981年它被改名為“Jahre Viking”號,至2009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輪,長458.45米,寬68.9米,吃水24.5米。2010年在印度Alang拆船廠被拆卸解體。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油船是一是艘超巨型原油船,是1975年日本住友重工業為香港船主董浩雲造的。載重噸42萬噸,這艘船於1979年啟用,1980年它的中部被延長了80米,成為56.4萬噸。1981年它被改名為“Jahre Viking”號,至2009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輪,長458.45米,寬68.9米,吃水24.5米。2010年在印度Alang拆船廠被拆卸解體。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超巨型原油船,被稱為ULCC((Ultra large Crude oil Carrier,超巨型原油輪)。此時,甚至有業者開始設計載重噸達100萬噸的油船。但是,船舶的噸位也無法繼續膨脹的。
1973年,為了彌補美元貶值帶來的收入劇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決定大幅度提高油價,從每桶2美元上漲到11.5美元,猛漲4.8倍,更逢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石油被減產並禁運,對西方工業國家形成沉重打擊,爆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石油需求被顯著抑止,於是大批的VLCC訂單被取消。1979年又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更飆升至31美元,1981年更突破40美元,使得尚未復甦的資本主義世界緊急陷入了持續衰退的境地。這樣,西方國家被迫改變能源結構,從以石油為主轉向其他諸如煤、核能、可燃氣等多元化能源結構,從而更大幅度地降低了海上石油運輸量(1979年海上油運量14.97億噸,跌至1985年僅9.81億噸)。總運量的降低,導致了已有巨型油船的空載或閒置,70年代初大量建造的油船特別是VLCC陷入了嚴重的過剩狀態,巨型船舶的熱潮時代從此淡去。
“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號超巨型原油船在油船發展史上它既是有里程碑意義的油船,又是有警示作用的油船,它告訴人們:船舶的噸位不能,也無法繼續膨脹的,任何事物都有個度,超巨型原油船也不例外。
(施鶴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