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難題

浮士德/歌德
歌德以深刻的辯證法意識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兩種矛盾衝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惡”的因素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發展歷程,更以樂觀主義的態度表現了浮士德永不滿足,不斷地克服障礙、超越自我,“不斷地向最高的存在奮勇”前進的可貴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說,浮士德的內心衝突同時也是他與惡魔靡非斯特的矛盾衝突的內在化的體現,而他與惡魔靡非斯特的矛盾衝突則同時也是他內心衝突的外在化體現。在與惡魔靡非斯特這“一切的障礙之父”、惡的化身結為主僕,相伴而行之後,浮士德的前途可謂危機四伏,隨時皆有可能墮落為惡魔的奴隸。但是,不斷追求,自強不息,勇於實踐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徵,這使他免遭沉淪的厄運,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理想。而惡在這裡卻從反面發揮一種“反而常將好事做成”的推動性作用。歌德辯證地看待善惡的關係,不是視之為絕對的對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關係,揭示了人類正是在同惡的鬥爭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斷取得進步的深刻道理。這在詩劇的開頭時上帝有關善人須努力向上才不會迷失正途的議論,以及詩劇結束時天使們唱出的"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均能救"的歌詞中都得到了明確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