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浣溪沙(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詞牌釋義
〔題考〕 【南唐書】:『王感化善謳歌,聲韻悠揚,清振林木,系樂府為歌板色。元宗嘗作﹝浣溪沙﹞詞二闋,手寫賜感化。』此﹝浣溪沙﹞一調創於五代南唐中主。所謂﹝攤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調結構破一句為兩句,增七字為十字。後人以李璟本首細雨、小樓一聯膾炙人口,因名之為﹝南唐浣溪沙﹞。而本調沙字意當為紗;或又作﹝浣紗溪﹞,則應作為紗,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調別名﹝山花子﹞。〔作法〕 本謂四十八字,儼然一首七言詩,但頷聯與尾聯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為七言詩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與仄起七言詩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為不完全之七言詩第四句。後半首二句句法,更與七言詩頸聯無異。第三句亦與七言詩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於仄起七言詩之末尾三字。據詞中有減字之例,則此調殆亦可名為減字七言詩矣。
菡萏香銷翠葉殘,
⊙●⊙○⊙●△(平韻)
西風愁起綠波間。
⊙○⊙●●○△(協平韻)
還與韶光共憔悴,
⊙●⊙○●○●(句)
不堪看。
●○△(協平韻)
細雨夢回雞塞遠,
⊙●⊙○○●●(句)
小樓吹徹玉笙寒。
⊙○⊙●●○△(協平韻)
多少淚珠何限恨,
⊙●⊙○○●●(句)
倚闌乾。
●○△(協平韻)
賞析
這首紀游詞,是神宗元豐七年(1084),蘇軾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乎的態度。
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雲淡盪,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於淡雲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於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恆流之處。“入淮”句寄興遙深,一結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源於合肥,北流至懷遠合於淮水,地距泗州(宋治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後,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寫作者遊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徵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物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誇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閒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