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瓢泉偶作

浣溪沙·瓢泉偶作

《浣溪沙·瓢泉偶作》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是寫瓢泉新居的修建情況和自己遷入以後的生活面貌的。雖然題為偶作,表明作此詞非出於本心有意為之,卻如從肺腑中流出,不煉而煉,渾然天成,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

作品原文

浣溪沙·瓢泉偶作 浣溪沙·瓢泉偶作

浣溪沙·瓢泉偶作

新葺茅檐次第成[1]。青山恰對小窗橫。去年曾共燕經營。

病怯杯盤甘止酒[2],老依香火苦翻經。夜來依舊管弦聲。

作品注釋

[1]新葺:新修,新治。茅檐:原指茅屋,這裡代指宅第。

[2]止酒:停酒,戒酒。

作品譯文

新建造的茅草房,一步步地完成了。坐在房子裡,看見窗子外的青山橫臥在那裡。這座房子是自從去年與燕子共同建造的。因為有病,酒杯菜盤都甘心情願的戒了;老年來,無聊的很,依靠著對神仙燒香燒紙,靜坐下來,耐心地苦念經文。但是到了夜裡,仍然要用管弦的樂聲解除憂愁。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寫瓢泉新居的修建情況和自己遷入以後的生活面貌的。雖然題為偶作,表明作此詞非出於本心有意為之,卻如從肺腑中流出,不煉而煉,渾然天成,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

詞的上片寫新居面貌。起句寫其規模初具。新葺,新修,新治。茅檐,原指茅屋,這裡代指宅第。這句詞是說他的新居已具規模。辛棄疾在《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詩中說:“疇昔人憐翁失馬,只今自喜我知魚”,對照本句,我們可以窺知在作者平靜的敘述背後,涌動著一股喜悅之情。第二句讚頌新居風物如畫。作者在上邊那首詩的開頭曾說:“草堂經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畫不如。”此句與之同意,言新居小窗臨水而開,登樓遠眺,水光山色,盡收眼底。一個“恰”字,把作者的喜悅之情,完全表達出來了。末句寫其經始。“去年”二字,照應起句,說明此居確為新葺茅檐;而“經營”二字,又見出新居為作者經心之作;而“曾共燕經營”,說明在新居建造過程中,燕已巢其堂上,而今物我兩忘,友好相處,在心靈上得到極大滿足,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喜愛新居之意。詞的下片寫自己當時的生活。起句寫因病止酒。言近來生病,怕見觥籌交錯場面,甘心情願把酒戒了,表現出他對止酒的積極態度。秦觀書住僧寺壁詩說:“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香火,香菸燈火,用於祭祀鬼神。“老依”句運用秦觀詩意,言年老多病,燒燒香,祭祭神,翻翻佛經,尋求一點超脫和慰藉。多少透露出一點病苦無奈之意。但作為豪士,作者是不甘沉淪的,他對生活仍充滿信心與渴望,故於詞的結句說:“夜來依舊管弦聲”,仍然和平日一樣,征歌逐舞,過著快樂的生活,表現了作者的樂觀精神和對病苦的超越。

作者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