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似水輕紗不隔香

《浣溪沙·似水輕紗不隔香》是近代文學家王國維所作的一首詞,被整理收錄在王國維的詞稿《人間詞》乙稿之中。此詞反映了王國維近年著述有成就的愉快心情。詞人使用輕鬆明快的筆調描寫了一場愉快的佳會,寫得輕盈澄淨,溫馨柔美.是詞人為數不多的輕快明麗的作品。

作品原文

浣溪沙

似水輕紗不隔香。金波 初轉小迴廊 。離離 叢菊已深黃。

盡撤華燈 招素月 ,更緣人面發 花光。人間何處有嚴霜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②金波:謂月光。

③迴廊(láng):曲折迴環的走廊。

④離離:繁茂的樣子。

⑤華燈:光輝燦爛的燈。

⑥素月:明月。

⑦發:激發,激起。

⑧嚴霜(shuāng):濃霜,也比喻嚴厲。

白話譯文

月光如水,隱隱香氣透過來,是她從開遍菊花的迴廊深處走過來了。

這樣的夜晚,不需要燈盞,她的臉龐在月光下顯得光潔奪目。人間哪裡有什麼寒冷秋霜呢?

創作背景

1906年的秋月之下,菊花深黃,人的臉上也折射著花的光彩,面對佳人佳景,詞人心中的嚴霜一掃而光,便提筆寫下了這首詞用以記錄一場愉快的佳會。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三句為第一層。

這三句寫作者佇立小迴廊,看月光慢慢轉移,又聞到菊花的清香,領受這般幽靜的夜色。作者心淨神安的意態,可以見得。“似水輕紗不隔香”寫得很含蓄。“輕紗”而“似水”,朦朧之中蘊含著溫柔;“香”而“不隔”,典雅之中流露著親切。“金波初轉小迴廊”的“金波”這個詞,以金色的波流比喻月光。不用“初照”而用“初轉”,像那“金波”漸漸流動和布滿迴廊的過程。“迴廊”,可以想見其迴環曲折;“小”,可以想見其幽靜精緻。

下片三句為第二層。

“撤燈招月”,乃因人愛月;人、花相對而能光彩互映,人的神采煥發可以想見。作者用人的美來襯托花的美。“更緣人面發花光”的“發”,有激發、激起的意思。“人面”能夠激發出花的光采,那么人的美麗和花的多情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而且,能夠“發花光”的“人面”,也一定是幸福愉快而絕不會是愁眉苦臉的。由此就有了結尾一句:“人間何處有嚴霜。”

末句點破:人間何處有嚴霜”有兩重意思。首先,由於前面提到過“離離”的菊花,說明此時是秋天。秋天已是霜寒的季節,而作者卻一點兒也感覺不到秋天的寒冷,所以是“人間何處有嚴霜”。這是表面一層的意思。“面有嚴霜”是形容人的嚴厲和冷漠。而在一個悲觀的人看來,人間處處是嚴霜:不但人與人之間常常保持著嚴霜的隔膜和嚴霜的冷漠,整個人世對待每一個人也常常像嚴霜一樣冷酷無情。然而作者筆下的素月迴廊、叢菊人面都是如此美麗而多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愛的溫馨。

名家點評

近代作家顧隨《顧隨文集》:靜安先生亦有快樂之作:此詞乃寫月夜花前一美麗的女子,也寫得很好。

中華詩教學會會長陳永正《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秋宵清會,黃菊佳人,知靜安此時樂也。心上的嚴霜乍解,詞人感到人間還是值得留戀的。

作者簡介

王國維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 近代歷史學家、金石學家。字靜安,又字伯隅,號禮堂,又號觀堂,浙江海寧人。1901年秋赴日留學,不久病歸,相繼在上海、南通及蘇州任教。1922年應聘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信導師。1924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5年任退位清帝的南書房行走。早年從事文學研究,辛亥革命後隨羅振玉旅居日本京都,並在羅的影響下轉治經史金石之學。對於甲骨文、金文和簡牘研究均有貢獻。提倡二重證據法,強調以地下的文字資料與文獻材料互相印證,具有開創性。主要著作收入《觀堂集林》、《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