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

浙江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

國家級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於2009年11月5日經農業部、國台辦批准設立。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位於浙江、福建兩省的交匯處,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區域之一。國家二級公路78省道縱穿馬站鎮、沿浦鎮直達霞關港口,甬台溫高速公路、環海公路、瀋海高速公路複線橫貫境內,溫福鐵路在蒼南切口設站,該園區距溫州機場園區110多公里,交通便捷。該園區建成將給兩地帶動了很好的經濟發展

園區位置

浙江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稱“蒼南創業園”)地處浙江省最南端,與台灣隔海相望,與福建省福鼎市相毗連,素有浙江“南大門”和“兩浙咽喉,八閩唇齒”之稱,是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區域之一,又是浙閩邊界縣市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也是南接海西區、北承長三角的共振區,是銜接兩經濟區的關鍵區域。蒼南已成為溫州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前沿陣地”,是溫州都市圈和福州城市圈的重要對接點。這一地理區位優勢,決定了蒼南創業園在華東、華南地區起到對台合作的“視窗”和“節點”作用。

建造規劃

蒼南台創園開園儀式現場 蒼南台創園開園儀式現場

2010年7月,蒼南縣已初步編制完成該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方案,顯示出一個“一軸一帶一核心,一區五園多輻射”的未來藍圖。創業園位於蒼南農業對外綜合開發區內,總面積22.64平方公里(3.40萬畝),涉及蒼南縣大馬站鎮(包括原來的馬站鎮、沿浦鎮、蒲城鄉、漁寮鄉和霞關鎮)和岱嶺畲族鄉。以馬站為起點經沿浦延伸至霞關漁港,將形成一條縱貫南北的創業園,集農業種植、加工、貿易為一體的“產業軸”。以蒲城、漁寮、岱嶺為支點,形成三角形自然、民俗、文化多功能時尚“觀光帶”。通過此“一軸一帶”輻射形成馬站現代農業核心區、霞關對台小額貿易園、沿浦農副產品加工園、岱嶺民俗風情園、蒲城古文化觀光園、漁寮濱海休閒觀光園的“一區五園”主體區域。

馬站現代農業核心區

馬站鎮農業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糧食、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水產養殖等六大農業生產基地,名特優產品種類多,其中蘑菇、四季柚、楊梅和中藥材聞名遐邇,馬站是 “中國蘑菇之鄉”、“中國四季柚之鄉”,沿浦是“中國紫菜之鄉”,霞關是“中國蝦皮之鄉”,馬站鎮已成為蒼南縣特色農業集聚區。

馬站現代農業核心區基礎設施完備,新78省道穿境而過,區內有縣四級公路馬礬、馬霞、馬城、馬漁、馬雲5條,各行政村聯繫道路已實現全部硬化,建設標準機耕路30多公里。區內有工業595、馬站596兩條高壓線路,能夠滿足全鎮範圍用電需要。

區內有馬站鐵場水庫,配套防滲渠道20多公里。有自來水廠1座,基本上滿足生活與工業用水需要。區內建有電信和郵政大樓,共有程控電話容量1萬多門,有線寬頻和無線通信網路實現全區覆蓋。全區已全部通有線電視,並與高壓線路進行同步改造,提高了電視的收視清晰度。區內學校、酒店、旅館、醫院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大大地改善了馬站核心區經濟發展軟環境。

霞關對台小額貿易園

霞關對台小額貿易園位於擁有國家一級深水漁港的霞關。園區規劃面積3172.32畝,其中填海區560.65畝,建設用地365.26畝。霞關地處浙閩兩省海上交通匯集點,海岸迂迴曲折,島嶼、港灣眾多,是台灣漁船避風、補給、小額貿易的理想口岸。霞關港距離台灣基隆港僅120海里,可停泊水域面積3.2平方公里,可停靠大小漁船1000多艘。

霞關港是浙江省距離台灣最近的港口,而霞關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建設漁用碼頭2座,駁岸1210米, 1000噸冷庫1座、倉庫2座,面積2700平方米,堆場面積3820平方米,油碼頭1座。另外,建成漁船簽證檢查站、對台漁民接待站、3家修造船廠和12家水產品加工廠。另外,“78省道”與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及溫福鐵路相連,使霞關與內陸互通性進一步提高。2010年11月2日正式啟動對台貿易,目前,業務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將形成兩岸物流的新通道,為蒼南縣發展外向型經濟、融入海西經濟圈起到推動作用。

沿浦農副產品加工園

沿浦農副產品加工園,北部毗鄰沿浦,南部接壤霞關,78省道由北向南貫穿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10940.25畝園,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513.27畝,海塗圍墾土地2422.1畝,大部分是廢棄鹽場。

蒼南將充分利用沿浦加工區的土地和區位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打造現代化創業園管理區和生活服務區。營造一個生態、清靜、優美的工作、生活和科研環境。承擔農業信息技術服務、農業技術人才與農民教育培訓、農產品質量檢測,以及農業優新品種、產品與技術博覽、舉辦各類會展和論壇等功能,促進海峽兩岸農業科技、信息的合作和交流。

岱嶺民俗風情園

岱嶺民俗風情園位於少數民族鄉——岱嶺,規劃面積2641.67畝。岱嶺人口6402人,其中畲族人口2432人。目前,岱嶺富源村仍保持畲族原有的天藍、水清、山綠、環境優美的少數民族村容村貌,保存較為完整的畲族民俗風情。在充分利用畲族村落,展現畲族民俗文化的同時,將引進台灣民俗文化設計理念,修繕畲族民居,設定阿里山、日月潭、媽祖廟、黃廷陵園等微縮景觀,建設群雕、高山族與客家民居、客家族始祖墓、竹雅園等建築物,建立一個畲族和台灣民俗相結合的特色園。

蒼南將充分利用蒼南畲族村落,展現畲族民俗文化,引進台灣特色植物和民居建築,展示台灣民俗風情、生活習慣、飲食文化,體現大陸和台灣兩地獨特的民族文化旅遊價值,加強民族感情,增進兩岸友誼和團結,建立的一個畲族和台灣民俗相結合的特色園。

蒲城古文化觀光園

蒲城古文化觀光園位於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蒲壯所城,規劃面積2611.06畝。蒲壯所城是中國古代海防城堡建築,屬明代朝廷為防倭寇而建,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明代抗倭名城。蒲城古文化觀光園由抗倭設施體蒲城建古城布局傳統風貌3部分組成。抗倭設施體系由一中心所城、三城堡、二寨和十六座輻射分布的堠、台、墩組成;蒲城建築由寺廟、宗祠、民居、名人住宅和其他建築小品等組成;古城布局和傳統風貌由十字街傳統風貌區、蒲壯所城、壯士所城總體風貌保護區組成。蒲城有歷史悠久的民間春社活動——撥五更,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七期間,蒲城人請出城內東西兩廟的八尊晏公神,依次舉行一系列儀式。目前,蒲城不僅是蒼南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開展古城憑弔、歷史考察和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蒼南將發揮與台灣“五緣”根深的優勢,開展對蒲壯所城的文物、環境風貌得到應有的保護、整治和利用。建立完善的保護、研究和旅遊機制,對接海西人文資源。藉助蒼南蒲壯所城人文景觀,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民俗和文化領域的對台交往。著力打造對台文化交流基地,成為面向國內外的著名文化研究和旅遊勝地。

漁寮霧城濱海休閒觀光農業園

漁寮霧城濱海休閒觀光農業園位於漁寮景區,規劃面積2445.05畝。漁寮景區呈帶狀分布,由漁寮、霧城岙、後槽三個沙灘和草嶼山、大麗關島等島嶼組成。其中漁寮大沙灘是我國沿海大陸架上最長最大的沙灘,號稱“東方夏威夷”。景區內有音樂石、象鼻山、獅頭山、龍頭嘴、龍潭等景觀,盛產蝦皮、高山盤菜以及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等,淺海養殖有羊棲菜、貽貝、西施舌、南美白對蝦、海參等產品,吸引大批遊客來嘗鮮。目前漁寮景區已形成集娛樂、運動、觀光、休閒、商務、美食、度假為一體的濱海休閒度假旅遊區,成為“溫州市民最喜愛的十大景區”、“溫州市首屆十大魅力鄉村”、“浙江省最值得去的50個旅遊景點”之一。

蒼南將充分利用海濱“海水-陽光-沙灘”資源優勢,藉助“海峽旅遊”大平台,借鑑台灣休閒觀光農業理念和經驗,對接閩台旅遊品牌,深化資源互享、信息互通和市場互動,著力打造集觀光、遊覽、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海濱休閒度假旅遊區,成為浙江的“黃金海岸”。

開園典禮

出席領導 出席領導

中國僑聯副主席王成雲,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一德,省台辦副主任林呈生,省農業廳副廳長趙興泉,省商務廳副廳長韓傑,市委副書記朱賢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卓高柱,副市長孟建新,市政協副主席戴祝水,縣領導黃壽龍、蘇慶明、董慶華、楊成秋、林曉峰、丁振俊、章月影、邵潘鋒,以及台灣民意代表、中國國民黨嘉義縣黨部主委翁重鈞,閩台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委員蔡武璋,台灣21世紀基金會執行長孫明賢等出席開園儀式。

氣候狀況

蒼南創業園與台灣氣候相近(見表1),素有浙江“小台灣”之稱,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是浙江省唯一具有亞熱氣候特點的地理單元和“南種北引”的馴化基地。因東、西、北三面有高山阻擋北方寒流入侵,南向大海敞開,形成了冬暖夏涼的得天獨厚的小區氣候,年平均氣溫19.7℃,年平均降水量1668.7毫米,無霜期304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950多小時。園區優越的氣候條件適宜水果及反季菜專業化、商品化生產,為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表1 氣候與台灣北部氣候對比表

序號 項目 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 台灣北部
1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2 年平均溫度 19.7℃ 22℃
3 年最高溫度 41.8℃ 38.6℃
4 年最低溫度 -2.3℃ 10℃
5 年降雨量 1670mm 2100mm

園區環境

蒼南縣馬站現代農業核心區地勢低平,可分為內側的沖積平原、中部的灣內淤積平原和外側的海濱平原,山地、丘陵從北部山區至東南平原逐步遞減,坡地面積大。土壤類型多樣,分布有25個土種。土層深厚,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含量多在1.0-2.0%之間,PH值在5.5-7.0之間,宜種作物廣泛。良好的地形土壤環境為發展蘑菇、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提供了優越條件。鄰近海域適於貝、蝦、蟹、藻類等生長繁殖,周邊海區地處大洋性生物索餌回遊的溢道、產卵場,瀕臨的海上漁場是理想的“資源庫”。漫長的海岸線和鄰近廣闊海域,為發展海水養殖和灘涂養殖提供了充足條件。馬站現代農業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9.13%,區域內無重型工業,清潔的空氣、土壤和水體為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社會經濟

蒼南台灣農民創業園所在的浙江省蒼南縣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之一,2008年生產總值205.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2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288元;招商引資逐步深入,出口額達3.26億美元。馬站核心區以農業為主導產業,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270元。農業基地已初具規模,龍頭企業蓬勃發展,服務功能逐步配套,旅遊景觀絢麗多彩,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海水養殖)、海洋漁業、旅遊業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

文化信仰

創業園居民與台灣地區民眾血緣相親、語言相通、信仰相同、商緣相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蒼南縣有閩南(台)語系人口57.4萬人,蒼南籍台胞約1.5萬人,在蒼南居住的台灣籍同胞300多人,台屬5萬多人,每年都有大批的台灣同胞回蒼探親。園區沿海居民與台灣民眾有著共同的媽祖信仰,園區內有20多座媽祖廟,台灣地區每年組織信徒到蒼南進行祭拜媽祖活動。蒼南創業園與台灣地區始終是一衣帶水的鄰居,相似的人文環境為入駐園區的台灣企業、農民創造了先天的歸屬感,為生活和創業提供了便利。

交通條件

創業園水陸交通網路完備,通行便利。國家二級公路78省道(水霞線)縱穿馬站鎮、沿浦鎮直達霞關港口,甬台溫高速公路、環海公路、瀋海高速公路複線橫貫境內,溫福鐵路在蒼南切口設站,溫州機場距離園區110公里。海上自霞關港到達台灣基隆僅120海里,比廈門至高雄的航程還短,是浙江省距離閩台最近的縣份。自沿浦港和霞關港可直通福州、溫州、廣州、上海、南京等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園區在與周邊地區開展經貿合作交流中發揮樞紐和橋樑作用。

園區條件

資源條件

蒼南創業園位於馬站平原南端、沿浦灣東北海岸有4000多畝比較集中的海塗圍墾土地和建設用地,土地已完成集中流轉。蒼南縣2008年總人口為126.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7.3%。核心區所在的馬站鎮總人口為2.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到91.76%。輻射區所在的沿浦、霞關、漁寮、蒲城和岱嶺5個鄉鎮總人口為6.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到95.48%。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和山地農村下山脫貧逐步深入,將有更多的農民逐步從農業轉移到第二、三產業中來。廉價的土地租金條件與預備勞動力資源,大大降低了入園企業和農戶的生產成本,有力提高了園區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利潤和競爭力。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擁有蒲壯所城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漁寮大沙灘等省級風景名勝區,媽祖廟20多座,可成為浙南閩東北生態休閒觀光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條件

1994年浙江省蒼南農業對外綜合開發區成立以來,馬站區域集中進行以四季柚、蘑菇為重點的名特優種植業開發,以沿浦灣為重點的海水養殖業開發,以漁寮旅遊觀光為主的旅遊業開發和以霞關為主的對台貿易,已相繼獲得“四季柚之鄉”、“蘑菇之鄉”、“紫菜之鄉”、“蝦皮之鄉”等國字號和省級金名片。蒼南創業園農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已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樹成行”的農業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示範基地,包括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1.0萬畝,主要種植水稻。果園種植面積1679畝,主要種植四季柚、荔枝和楊梅。食用菌基地面積299畝,主要種植蘑菇。養殖基地2.2萬畝(包括沿浦灣養殖面積),主要養殖紫菜、南美白對蝦。設施農業500多畝,主要是西紅柿、葡萄套種。近幾年集中引種金苹棗、楊桃等多個台灣水果品種,並取得了試種成功。園區內農業加工業蓬勃發展,擁有蒼南縣天豐實業有限公司、蒼南縣昌盛蔬果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對水果、蔬菜、海產品等進行保鮮、儲藏、加工和銷售。霞關一級漁港一期工程項目對台民間小額貿易正蓬勃發展。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漁寮濱海沙灘已初步建成功能配套的省級旅遊勝地。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蒲壯所城的修復和開放也在有序進行。

貿易條件

蒼南創業園南端霞關漁港面向東海廣大漁場,可停泊水域面積3.2平方公里,港區水域寬闊、水深良好、沉積環境穩定,是穩泊條件優越的天然良港。霞關港與台灣之間的貿易交流合作歷史悠,自清朝宣統年間,霞關客商就將大米轉運台灣出售。1945至1949年,霞關共有對台貿易商號40家,當時生意紅火、商貿雲集,霞關因此有“小台灣”、“小香港”之稱。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霞關港為浙江省對台貿易口岸,2005年國家商務部批准其為國家級對台貿易口岸,成為浙江省僅有的兩個國家級對台口岸之一。對台口岸建立以來,共接待台輪2900多艘次,台灣漁民 7900多人次,對台勞務合作達10000多人次。2009年12月,霞關港口獲得對台小額貿易經營權,優越的港口和貿易資質條件將極大地推動兩地商品貿易和勞務合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