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線構造
岩石(岩漿岩)的一種構造。岩漿或熔岩流動使長條狀、柱狀礦物呈定向排列所形成的構造。常見於噴出岩,但在侵入岩中亦偶有。
岩漿岩
岩漿岩又稱火成岩,它是因地殼變動,熔融的岩漿由地殼內部上升後冷卻而成。

深成岩是岩漿在地殼深處,在很大的覆蓋壓力下緩慢冷卻而成的岩石,其特性是:構造緻密,容重大,抗壓強度高,吸水率小,抗凍性好,耐磨性好,耐久性很好。
噴出岩是熔融的岩漿噴出地表後,在壓力降低、迅速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當噴出的岩漿層厚時,形成的岩石其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噴出的岩漿層較薄時,則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結構。
火山岩又稱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發時,岩漿被噴到空中,經急速冷卻後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火山岩都是輕質多孔結構的材料。
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形成於燕山期,

同熔型侵入岩。由太平洋板塊向北西俯衝或陸陸碰撞,使深部地殼熔融岩漿上升凝固而成。侵入體定位較淺,有高溫結晶序列及斑狀結構的特點。石英中氣液包裹體均一,溫度160~475℃,成岩溫度970一1143℃。這類岩體與同期火山作用有密切關係,常受火山構造控制。以桐廬橫村埠花崗閃長岩、天目山花崗閃長斑岩、富陽里山花崗岩為代表。
由於岩漿侵入作用通常發生在火山噴發作用之後,侵入岩往往分布於中低級火山構造的中心或其周緣的環狀、放射狀斷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雜岩,較典型的有橫村埠火山雜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