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農民家庭

流浪的農民家庭

流浪的農民家庭Peasant Family on the Tramp是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與1652年創作的蝕刻版畫。

個人簡介

倫勃朗對速寫有濃厚的興趣,在阿姆斯特丹時,他就經常在外面畫速寫,在他的筆下,社會中的各色人等都呈現出鮮明的特徵,在這些速寫作品中,有不少是描繪流浪者的,這些人是社會的閒雜人物,但卻有著自己的個性,他們遊蕩在大街小巷,酗酒,聚眾賭博,但在他們骯髒的外表下,卻體現出人性的本真面目。通過無數次的寫生,倫勃朗練就了快速把握描繪對象,生動而簡潔地勾畫出對象的姿態和特徵,這為他後來的大幅創作奠定了基礎。

這幅《流浪的農民家庭》為倫勃朗描繪流浪者的蝕刻畫作之一,他曾經把自己扮演成一個流浪者,去體會流浪者的表現面孔,襤褸的衣服,皺巴巴的步態,去感受這些社會底層的人的生活。在感受著社會疏遠的期間,他並不是作為一個觀眾去描繪這幅《流浪的農民家庭》,而是利用線條和光線的代入感,賦予了流浪者的真實情感和個性化的面孔。

收藏信息

收藏博物館包括國立博物館,阿姆斯特丹,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英國博物館,倫敦圖書館,巴黎國家藝廊,華盛頓特區。

1885 收藏郵票正面(盧格特1024)柏林商人收藏。

1897.11 亨利F. 休厄爾(1816-1896, 紐約, 盧格特1309)從MFA購入。

1916 赫歇爾V. 瓊斯. 威廉M. 拉德收藏。

1943 萊辛. 朱利葉斯. 羅森沃爾德(盧格特1760b)獻給國家美術館藝術。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簡稱:MFA;又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是全美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物館之一。

參考文獻

1923 海達,亞瑟M.《倫勃朗的版畫目錄》。倫敦:出版社有限公司

1969 懷特,克里斯托弗和卡雷爾 G. 伯恩。《倫勃朗的版畫》第二卷。阿姆斯特丹:范亨特公司

1993 1450年至1700年的新荷蘭 佛蘭德(法國)的蝕刻版畫、木刻(藝術家:倫勃朗、艾瑞克和賈格斯)。鹿特丹:聲音與視覺互動,1996 - 266號,國家I / III

其他 新荷蘭 266 I/III;巴奇131 I/II; 約克隆52-3; 海因德 259; Rovinskii 131; 塞德利茨131

作者信息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台灣簡稱為林布蘭特。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

倫勃朗是荷蘭十七世紀最大的畫家,是世界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是一個有天才、好學而熱愛藝術的人。年輕從師學畫,二十三歲即小有聲譽。他的畫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出色的構圖技巧,又在宗教題材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他曾一時輝煌,卻是以窮困潦倒而終其一生。命運的坎坷並未使他的創作衰落,反擊使他的藝術追求更富於獨立自主的精神。生活的拮据窘困,沒有使他討好上流社會,反而讓他對於十七世紀中葉以後荷蘭的社會矛盾看得更深刻,從而激發起高度的民主精神和人道精神。

一生畫了大量自畫像,其數量之多,足以陳列一個美術館,是世上畫家中僅有的。如:《自畫像》。在他的形象的真他們的藝術更顯出獨具風貌的民族特徵。實刻劃中,當然也含有美的理想,他的理想就在於能夠從一向被人們看作是下賤粗醜的人物身上,發現他們純良的品格和豐富的情感。還有許多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但他卻把聖經傳說中的事跡,當作人身邊所見的人物--尤其是不幸下層者的故事來描繪。如:聖家族之類的。他是個有多方面才能的畫家,無論宗教、神話、肖像、風景、動物等各種題材的繪畫,都有獨到的成就,儘管沒有留下關於自己生平自傳文字,但他卻是歷史上最令人感到親切的畫家之一,因為他的一些自畫像已經向人們訴說了他一生的遭際。

人物生平

阿姆斯特丹時期(1632-1648)從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創作的成熟階段。成名作《尼古拉·特爾普教授的解剖課》(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突破團體肖像畫呆板的程式,在構圖和人物神情上處理得逼真而又生動。這時期的大量宗教畫,均表現世俗內容,具有巴洛克畫風。1636年所作《參孫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畫細膩而複雜,被評論家形容為相當於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夫人。類似的傑作還有《畫家及其妻莎士基亞》、《懷抱薩斯基亞的自畫像》(藏德勒斯登畫廊)等。

遭遇不幸

1640-1648年,個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觀察和理解社會,藝術創作也進入一個深化的階段。1642年兒子去世使他悲痛萬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問世,一開始又不被人理解,這幅帶有風俗畫和歷史畫性質,可以使人回憶起往昔荷蘭人民反抗異族統治鬥爭的史詩性傑作,因其進一步突破了傳統畫法,開始不被訂畫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時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樣採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現手法,含蓄地描繪畫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樣受到上層社會人士的歡迎,以致生活越來越困難。

晚年創作

(1648-1669)倫勃朗晚年生活困難。這時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繪荷蘭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羅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謀》和《呢商同業公會理事》(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團體肖像。

前一幅具有紀念碑式氣魄,可惜現只存一塊殘片,藏於斯德哥爾摩國立博物館;後一幅因表現了因人而異的外貌性格特徵,成為他的不朽之作。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並未摧毀這位倔強的老人,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方法,直至逝世前還畫出了《浪子回頭》、《掃羅與大衛》等名畫。據20世紀60年代統計,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畫600幅,蝕刻版畫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後還陸續有新的發現。

主要成就

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而且幾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畫中出現過。

倫勃朗在繪畫史——不獨是荷蘭的而是全歐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明暗法,這名詞,一經用來談到這位畫家時,便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換言之,倫勃朗的明暗和文藝復興期義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的。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Fromentin)稱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羅浮宮中藏有兩幅被認為代表作的畫《木匠家庭》、《以馬忤斯的晚餐》,我們正可以把它們用來了解倫氏的“光暗”的真跡。

作品《聖史蒂芬被石塊擊斃》(藏里昂美術館),通過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了塑造有個性特徵的人物形象,他畢生研究相學,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繪畫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光線運用

倫勃朗光線是一種普遍而善用的光線,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餘部分隱藏於光暗之中。給人以穩定莊重的感覺。

倫勃朗的油畫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倫勃朗對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獨到地運用明暗,他靈活地處理複雜畫面中的明暗光線,用光線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他這種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畫風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要特色。

家庭關係

倫勃朗(也翻譯成林布蘭特)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他們共有九個孩子,而他是最小同時也是兄弟們中最聰明的。倫勃朗14歲進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歷史畫家拉斯特曼學畫;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家鄉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1631年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1650年代後,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利用迭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

從1640年代開始,他經常到鄉村漫步和作畫,創作了許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畫,風格質樸。1661年是他作畫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後就作畫較少,結交了許多中下階層的市民,眼界更為開闊,技巧更為成熟,創造力達到頂峰。

倫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個孩子,只有最小的一個孩子泰塔斯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後不久去世,他和女僕韓德瑞克住在一起,女僕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為此受到教會的正式譴責為“罪惡的生活”。由於他喜愛收藏珍品,所以很快就到了破產的邊緣。1669年他在貧病中去世,身邊只有女兒科爾內利亞陪伴,死後葬在西教堂一個無名墓地中。

17世紀的荷蘭,是一個繪畫風潮泛濫的時代,但當時的繪畫主要是為市井各種階層做肖像畫,故僱主的滿意與否是一個畫家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個時候,荷蘭有一個成功的畫家倫勃朗。

倫勃朗早年得志,當時他的畫在荷蘭十分的受歡迎,故而生活十分優越。倫勃朗的妻子是一個沒落貴族的女兒,為了維持家庭的體面,倫勃朗購買了一幢很大的房子,也供給著妻子幾個兄弟無度的揮霍。

態度

倫勃朗是一個為了繪畫可以不顧一切的人,當他走進畫室,也許就連著幾個星期對外界不聞不問完全投入到了繪畫中去,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倫請了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年輕村婦來做保姆,後來又和她生了一個孩子。這下子整個阿姆斯特丹都興奮了,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醜聞,這是一種通姦,整個小市民階層陷入了一個有機會對高貴的靈魂潑髒水而興奮的境地,每個人都在看好戲,每個人都在對畫家進行嘲笑,而加爾文教派的牧師也開始譴責那個村婦,這下一場更猛烈的風暴爆發了。

再也沒有人上門請倫勃朗來作畫了,只有各種債主開始上門討債。倫勃朗的生活從此陷入了困頓之中。倫勃朗晚年生活困難,家產被拍賣,油畫作品買主不多,只有宗教題材的蝕刻版畫還有人訂製。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幣版畫》的作品,就是依其售價而定名的。一個高貴的靈魂就此沉淪,荷蘭畫派自此也開始沒落。

那幅《夜巡》被民兵們帶回去之後,因為太大無法掛在門廳裡面就自行把周遍裁掉,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灰在畫上落了厚厚一層煤灰,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黯淡,以至於18世紀的時候人們認為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他取名《夜巡》。這幅畫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有著自己獨立的房間,當我們凝視的時候,仿佛感到畫布上有生命在流動……

猶太情結

從19世紀開始,許多猶太人遷到了阿姆斯特丹市內倫勃朗曾經生活過的那片區域,而那裡原本就已經有了一座猶太教堂。由於這些原因,那片區域被人稱為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區”,而關於倫勃朗是猶太教徒或是與猶太人有密切聯繫的說法也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到後來,人們又“發現”倫勃朗經常描繪猶太人的形象並使用猶太模特,為這一類的說法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倫勃朗的許多作品都被冠上與猶太人有關的名稱,比如著名的《猶太新娘》(The Jewish Bride)。還有人宣稱,倫勃朗跟猶太裔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以及傑出的猶太拉比門那塞·本·以斯瑞爾(Menasseben Israel,1604-1657)過從甚密。“‘猶太’倫勃朗”展覽的負責人埃德華·凡·沃倫說:“倫勃朗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圓頂無沿帽、大鬍子、杏仁眼、大鼻子等事物,他也經常在作品中使用希伯來文字母,所有這些都使人們——尤其是19世紀的猶太收藏家——覺得他與猶太人之間有密切聯繫。有人甚至認為他已經接受了猶太教義。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各種會議上問我倫勃朗是不是秘密加入了猶太教。”然而,這類的說法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猶太’倫勃朗”展覽無情地否定了這些帶有浪漫色彩的說法。根據展覽內容,“猶太區”在倫勃朗時代的名稱是“藝術家區”,而他作品中那些戴著無沿小帽、留著大鬍子、讀著希伯來文本的人實際上是基督教神職人員。根據傳說,倫勃朗所畫基督的原型是他在猶太教堂里遇見的一個模特;有關記載卻表明,他那幅畫是根據一名中世紀僧侶的描述來創作的。除此之外,“猶太新娘”也是一個錯誤的標題。根據藝術史專家的研究,那幅畫描繪的是《舊約·士師紀》里的一個故事:在與亞捫人(Ammonites)作戰的時候,以色列士師耶弗他(Jefta)向上帝許願,戰勝之後以從家門出來迎接自己的第一個人向上帝獻祭,結果發現那個人是自己的獨生女兒。因此,那幅畫畫的是耶弗他和他的女兒,並不是什麼猶太夫婦。

凡·沃倫說:“實際上,只有一幅畫經得起考驗,那就是猶太醫生厄爾拉姆·布埃諾的畫像。他是倫勃朗的鄰居,那幅畫也的確出於倫勃朗的手筆。”除了這幅畫以外,只有兩個確實的證據能顯示倫勃朗與猶太人之間的淵源:一是倫勃朗寫的一封信,裡面講到了他和一位猶太鄰居之間的爭執;另一個是一位猶太商人發布的一份經過公證的聲明,其中指責倫勃朗受託為該商人之女所作的畫像跟本人完全不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