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流浪哥,2010年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畢業半年遊走五城市,到處流浪找自由。2011年4月5日,浙江理工大學老師劉曦,在課堂上看到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是去年畢業的小陳。小陳說,他是路過,來看看老師的。“接下來怎么打算?”劉老師問,“和過去半年一樣嗎?”小陳點了點頭,是的,繼續“流浪”,下一站,是廈門。
理工大同學:他替我們圓了把流浪夢。
昔日班主任:他還是少了點人生規劃。
事件
半年裡流浪了5個城市
同學們的記憶里,小陳在校期間就較另類,冬天穿拖鞋睡草蓆,髮型也變過好多風格。2010年6月21日,小陳帶著1萬元錢,坐上北上大連的火車,其中3000元是父母給的,7000元是自己打工攢的。半年裡,他流浪了5個城市——大連、呼倫貝爾、北京、平遙、西安。“在街上走走,觀察觀察那裡人的生活,再找人聊聊,然後找份可以過活的差事,在一個地方體驗一段生活,喜歡就待得久點,不喜歡就離開。"小陳不太提自己是大學畢業生,乾過保全,當過收銀員、服務員,做過傳菜員,也擺過地攤。最少的一次月工資,連1000元都不到。小陳一般都選求職公寓,一張床就滿足;四季衣服都在行李箱裡;對吃也沒要求,在北方就一直吃麵食;工作最好能包吃住,比如保全;工資,只要一天有50到60元就可以,“不要只出不進就成”。
“有時工作會受氣的,但想想,不會一輩子拴在這裡,還有下一站,心情又好起來。”小陳在人人網上發了很多各地風景,還有做保全時的自拍。“回憶著大連的海,呼倫貝爾的草原”、“湛藍的天空,低垂的雲,超迷人的!”
“流浪哥”回校園引師生議論
在班主任劉老師的記憶里,小陳雖順利畢業,但絕對叛逆,“我以前找他聊過,希望他重視學習,但他說,他有個想法,畢業後去流浪。“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挺難說服的,我只好說,行,如果真要流浪,你最好通過經歷找到自己的目標。”這點,小陳也承認,高中時就很叛逆。
“現在的學生,父母都很愛護,很多孩子都有個獨自流浪、離開家的夢想,但最後只能是聽家裡的話,按部就班,是小陳圓了他們的‘流浪夢’。”劉老師說,但這個例也太特殊了,很多同學認為他很勇敢,其實也因小陳沒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沒有很明確的人生規劃。
反應
理工大學生記者就此採訪了大學生,學生父母也參與討論。
材料與紡織學院學生俞蕭說:“我很敬佩他,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夢,卻很少人能真正這樣去做。但對家庭似乎沒有擔負起責任,有時候對於家庭來說,安穩是一種責任”。
文傳學院的吳璇表示,只允許孩子想想而已,“我家孩子是女兒,在外不安全,生活來源也不穩定,怎么可能捨得?”
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的謝辰說,一方面覺得流浪也能見世面,另一方面覺得“男人也要負責,總要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謝辰的爸媽說,放手讓男孩子離家,能鍛鍊獨立能力,但要有個度,出去了還得回來,最終要承擔起家庭責任,無論為人子還是將來為人夫、為人父,必須要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