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過剩的影響

對巨觀經濟的影響

(一)巨觀經濟局部過熱

流動性過剩給經濟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積壓在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造成信貸資金增長,多餘的資金受到投資渠道的限制,導致不良貸款反彈。投資持續增長,不少行業已經生產能力過剩,房價也持續上漲,房地產出現泡沫跡象,股票市場持續處於牛市狀態,股指持續上揚,加息效果不明顯。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6%。股市經過2006年全年高達130%的上漲後,今年股指仍強勁上揚,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二)經濟機構失衡

中國經濟已經存在結構性失衡,流動性過剩加劇了這一問題。藉助流動性過剩的力量,除了貿易盈餘造成的外部失衡無法扭轉,投資和消費的走勢差異所導致的內部失衡也有所加劇。2007年前4個月15%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說明中國的消費能力已然非常旺盛,而在過多流動性的支持下,同期社會投資增長達到25.5%,使得當前的投資消費比達到70%以上。外匯占款在基礎貨幣中占大部分比重,說明中國內外需已經嚴重失調。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嚴重弱化了內貿部門對要素資源的競爭力。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效力

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而信貸投放保持相對較低的增長,這表明以商業銀行為主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受到阻滯。貨幣政策的傳導效力也隨之降低。央行針對流動性使用了一系列逆向貨幣政策工具,諸如發行票據,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掉期,提高法定準備金率,調高基準利率等,但效果不盡如人意。

央行票據本身存在缺陷,其操作成本較高。同時央行票據占據商業銀行證券資產比例的大部分,會導致商業銀行資金更多的沉澱在中央銀行,無法支持實體經濟。其規模遠不及外匯儲備增幅。公開市場操作受到國債規模的制約,無法有效地對沖流動性過剩。貨幣掉期只能暫時鎖定流動性,不能治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使用最頻繁的工具。自去年至今,央行已經先後8次提高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率,共深度凍結資金12800億元,但與巨額的流動性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難以抑制流動性泛濫,會使得低收益資產在銀行總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導致銀行總體盈利水平下降。為了抵消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升的不利影響,商業銀行會增加高回報和高風險的業務。因此這一工具的頻繁使用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資金的結構性不平衡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缺乏有效的連通渠道,因此,貨幣市場的過剩資金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較小,大量中小型企業沒有必要的資金支持,只能從地下錢莊等民間金融渠道獲取資金,說明流動性過剩與資金缺乏是同時存在的,是資本市場與部分實體經濟部門缺乏資金情況下的一種相對過剩。過剩的流動性並沒有配置到效率較高的行業和企業,而是流向了相反的方面。2006年全社會投資額為10萬多億元,超出投資資金來源的8.7%,即有8千億元的過剩資金,其中92%流向房地產。房地產是資本密集,高耗能的行業,其發展拉動的只是產業鏈條中技術含量低,能耗高的底層產業,且是整個國民經濟中競爭力最弱的部分。因此,大量資金流向非實體經濟部分,將對我國經濟結構升級造成需求約束。

對銀行體系的影響

過多的流動性會導致銀行業過度競爭,非理性降低貸款條件和下浮貸款利率。這些將放大銀行貸款的風險,不利於金融體系的穩定。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商業銀行全年新增人民幣信貸投放3.18萬億元,新增貸款占存款比重64.6%。2007年1月至4月間,銀行信貸再次急劇放量,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4.4萬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新增貸款1.84萬億元,同比多增2737萬億元,接近去年新增貸款的60%。

銀行的利息收入下降,貨幣市場利率走低也使銀行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失,企業活期存款定期化的趨勢使得銀行存款成本上升,擠壓了銀行的盈利空間。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貨幣市場的短期基準利率將逐步向超額準備金利率靠攏,難以建立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利率曲線。這導致商業銀行無法進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和金融產品定價,制約了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效率和產品定價能力的提高。

總之,銀行體系面臨諸多的兩難困境:存款負債的增長約束與金融成長的選擇困境,流動資產收益率下降與信貸投放約束的選擇困境,加快實施經營戰略調整的迫切要求與流動性加劇的困境。這些都給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