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的1981年,改革開放的富國政策似春風一般吹拂著祖國大地,派田村的第一批30多戶山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告別了祖祖輩輩的小山村,搬遷下山,在派田山腳的堤塘內,建起了9幢二層樓房。他們圍塗造田,種起了糖蔗、瓜菜和水稻,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留居在山上的山民,看他們搬遷後的好日子,個個看在眼裡,動在心裡。於是,在1989年,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援下,派田山上所有住戶全部搬遷下山,在政府統一規劃下,在新村里建起了兩條縱橫大街,街面寬達20米的水泥路面,還建起了一個小菜場,街兩旁建起了一幢幢整齊劃一的三層四層樓房。派田村從原來的100多戶,猛增到400多戶,現有人口2000人。村里還建起了一座完全國小,全村有150多名學齡兒童全部入學。
勤勞勇敢的山民下山之後,圍塗造田達400多畝,海塗養殖150多畝,村里還辦起了“溫州市吉士郎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引進上海食品專家駐廠指導,產品暢銷省內外。現在家家戶戶都過上溫飽富裕的生活。派田村從此改名為海濱村。
過去靠步行肩挑,翻山越嶺的村民,現在從縣城東門至西灣的水泥公路直通家門口,田野里的機耕路也四通八達。為了防止颱風、海潮的襲擊,江邊造起了石頭水泥大壩,壩外還造起了防護林。特別到夏天的夜晚,大壩上燈火通明,一家家海鮮排檔,引來四面八方客人,一邊在此乘涼一邊嘗吃海鮮,這裡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民們笑呵呵地說:“多虧黨的政策好,把我們從山上移居下來,我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我們子子孫孫都不會忘記共產黨的恩情。”
如今派田人,不,如今海濱新村人,正以團結奮進的精神,沿著黨的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方向,闊步前進。
相關詞條
-
陪田村
閩西連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較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
簡介 建築風格 主要建築 歷史故事 -
田中央村[田中央村]
全村現有702戶,2823人,其中王姓2140人。 中學創辦於1973年,校園面積10320平方米,基建面積3576平方米,目前設有12個班級,學生60...
簡介 歷史 校舍由來 王姓祠堂位 風俗 -
田中央村
全村現有702戶,2823人,其中王姓2140人。 中學創辦於1973年,校園面積10320平方米,基建面積3576平方米,目前設有12個班級,學生60...
簡介 歷史 校舍由來 王姓祠堂位 風俗 -
田
田,象形字。小篆認為象阡陌縱橫或溝澮四通的一塊塊農田。“田”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田”的字多與田獵耕種有關。本義:種田,後作“佃”。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傳統文化 姓氏名望 -
田村氏
田村氏的宗譜、家譜,田村氏的祖先為坂上田村麿,他的四世孫古哲以田村為家姓,田村庄司系田村氏屬於藤原氏。
氏族淵源 版圖疆域 對外關係 江戶幕府 家族衰落 -
田[姓氏]
田氏出自媯氏,舜帝之後陳國公族媯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傳統文化 姓氏名望 -
郊田村
郊田村位於廣東省紫金縣西南部,是全縣較為邊遠、偏僻的小山村,北距縣城70多公里,南距上義圩鎮13公里,北距藍塘圩鎮23公里,東與惠東縣石塘、松坑兩鎮相接...
地址 【上義鎮郊田村趙秉忠詩聯選】 詩 【張經文先生和趙秉忠詩作選】 【古今楹聯集錦】 -
埸田村
堨田村田地廣袤,土質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為我縣產糧大村之一,糧食自給有餘。 “朱氏古井”在堨田國小之西側,重修於清乾隆,因井旁有觀音廟,故又稱“觀音井”...
一、古村傳奇與村名來歷 二、古村姓氏 三、歷史名人 四、古村地理風水特徵與歷史特色建築 -
養派村
養派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勐馬鎮,該村國土面積2895畝,海拔940米,年平均氣溫20.5 ℃,年降水量1560毫米,適宜種植黃瓜...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