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市洪橋
洪橋全稱洪福橋,系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橫跨新市鎮北平街東段市河上,橋長十四點四十米,拱跨五點五米,拱高三米。
洪橋古名西吳橋,又名拾清橋,亦稱虹橋,古代橋傍建有總管祠,故俗呼總管橋,建於宋前。原為三孔石平橋,清康熙八年(公元1670年)改為單孔石拱橋,橋北原有檔火牆,上 有"仙潭屏障"磚刻,此牆於"文革"大破四舊所毀。
洪橋台由武康石砌築,拱圈上復袱石,洞孔兩側有二對長系石,鐫刻雕工精湛鰲首一對,起鎮橋之用。立柱原有橋聯,年代久遠漫漶不清。橋面定心石刻漩渦,護欄不設望柱,兩端抱鼓石紋飾清晰。橋頂有"吳王 靠",供人憩息。兩坡各置踏跺十五級,北方券面石刻"洪福橋,道光十七年裡人重建",南方券面石刻"虹橋,民國十三年里人重建"。
古代詩人朱觀有《虹橋暮雪》七律詩:"晚步橋樑風勢嚴,雪花飛舞玉纖纖。尋梅驢背詩情寫,著樹鵝毛畫本添。漁火微茫蘆影鎖,釣蓑隱約絮痕黏。杖黎扶我沖寒過,招飲前村有酒帘"。
資源
洪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多樣擁有耕地41300畝,水域面積11000畝,山林面積37300畝。 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地勢平穩。傳統農業發達,是杭嘉湖平原產糧重點區,以稻、麥、油菜種植,兼有蠶桑、畜牧、水產養殖為主,沿山一帶種植竹、松、杉,並產楊梅、桃子、梨子等鮮果,名物產有青蝦、河蟹、水紅菱、熟山筍、珍珠等。還有享譽四海的“太湖四珍”銀魚、白蝦、鱭魚、大閘蟹。境內擁有大量的石英石、石灰石、建築石料等礦山資源。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特種水產養殖、生態休閒漁業、無公害蔬菜等現代農業產業迅速崛起。
交通
洪橋交通便捷,開發資源豐厚相距104、318國道6公里,長湖申黃金水道北線、杭寧高速、蘇申浙皖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新長鐵路長興中轉站位於本鎮西側,是華東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離上海、杭州、蘇錫常等大中城市較近。境內擁有15公里長的環太湖綠色生態建設線,有湖州市南太湖旅遊勝地太湖山莊連線的長興環太湖旅遊開發帶圖影度假區,有觀光年人次30萬左右的弁山碧岩自然風景開發區,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獨特,旅遊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投資創業前景廣闊。
歷史
洪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古鎮洪橋,歷史上曾稱鴻橋,因境內河港交叉縱橫,湖泊星羅棋布,以水產風味濃、橋樑眾多而取名。吳越文化和太湖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太湖水龍舟(又稱洪橋龍舟),頗有鄉土氣息的地方戲劇種《洪橋灘簧》。這裡是明代著名文人顧應祥的故里,又是我國古代水兵發祥地之一。截止至2008年還保留著清代水利工程“謝公塘”,相傳孫權之母墓葬“獨姥山”又名“獨母山”,弁山碧岩“玉蟹潭”、“石龍嘴”,宋代詩人蘇東坡題寫的“清空世界”摩崖石刻等文物遺蹟和人文景觀。2004年,投入120多萬元,建造了宣傳文化中心。
社會
洪橋社會穩定,投資環境優越。洪橋工業集中區第一期開發面積約2500畝,現已基本建設完成,第二期開 發麵積約1800畝,現開始啟動開發。園區建設有日供水80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有處理能力達到8000噸/日的污水處理廠一座,建立110千伏變電所一座,已基本實現“六通一平”。為了塑造有自身特色的投資環境,洪橋工業集中區特彆強調外部環境設施配套和服務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該鎮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提高行政效率,提倡“親商是該鎮的第一資源,富商是該鎮共同追求的引資理念”。通過短短几年的建設開發,已有來自台灣、溫州、杭州、上海等地的73家企業落戶。
經濟
洪橋經濟活躍,發展勢頭強勁。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9.72億元,比2004年增長25%;是199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7.91億元,比上年增長32.1%;財政總收入達到4544萬元,比上年增長30%;工業性投入全年4.19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全年契約外資1116.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3萬美元,實到縣外內資2.5億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900元,比上年增長13%;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全鎮民營企業在冊總數達到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家;全年平台建設投入4050萬元;2003年度被列為全國千強鄉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