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村[福建省福州市長龍鎮洪峰村]

洪峰村[福建省福州市長龍鎮洪峰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洪峰村原名洪塘,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龍鎮的西北部,海拔360米,距鎮所在地6.2公里,離縣城30公里。清代以前均屬名聞鄉嘉賢上里;民國初屬長龍自治區,民國18年(1929年)為第五區洪塘鄉,民國22年成立洪塘鄉革命委員會。

洪峰村隸屬長龍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長龍鎮西北部,距鎮7公里,東與長龍國有林場為鄰,西與丹陽鎮朱山、洋門接壤;距丹陽鎮13公里。南與建莊村相接;北與羅源松山鎮靠近,距羅源縣26公里。村面積約13.6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1356人,其中少數民族(畲族)620人,九個自然村,少數民族占5個,18個村民小組,少數民族占7個。漢畲和睦聚居村,也是老區基點村。

地理環境

該村處在一個偏僻的山區,山高林多,出門爬山過嶺,整個村只有三片較大一些的平地(庶頭洋、八溪洋、洪塘洋)其餘皆是坑坑窪窪的山壠田,處在山外有山的山區。(曾有原福建省委書記葉飛將軍、原縣委書記翁繩金,率領一支游擊隊長期駐紮本村開展游擊戰爭,-曾多次派兵圍剿,都無濟於事)可見這裡山場多大,山高林茂、森林資源豐富。我村水源充沛、由於山高林茂,山場廣闊,有幾條溪流從東向西往我村奔流。洪塘溪、外沃溪新厝後的八溪“三溪”都匯聚到六坑溪,這倒水的面積大、水口窄、落差又高,其次九彎座一條溪處在新厝後村,它水源大、無污染、倒水面積大,落差也比較高,水口小,這兩條溪都適宜建電站、水庫。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末期以後,九個自然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了,生活環境改善了,家家有電燈、電話。隨著政府的惠民政策,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實施“造福工程”,大部分村民都實現了搬遷到生活、生產環境好的建莊村,讓山里人走出貧困的山溝,但還有及少部分人還居住在原處,估計幾年後可搬遷完成。搬遷後那裡的山場水源更好了。歡迎駕臨辦廠、場、站。

歷史變遷

畲族聚居的於總洋、劉山、新厝後、鵝角侖、下洋坪等自然村都是土地革命的基點村,有的成立過村蘇維埃政府。民國24年以後,先後屬第二區署下洋聯保、下洋鄉洪蔗保、浦洋鄉長龍保。1950年7月起,先後屬第六區長龍鄉、馬鼻區、紅星(後改長龍)公社長龍大隊。1959年5月成立洪塘大隊。1965年3月為長龍華僑農場洪塘管理區;1972年1月重設長龍公社洪塘大隊。1981年改名洪峰大隊。1984年6月改稱村民委員會,現今全村343戶、1379人,設18個村民小組。其中畲族128戶、508人,占總人口36.8%,設7個村民小組。畲族主要聚居總洋、劉山、新厝後、鵝角侖、下洋坪5個自然村。1996年以來實施造福搬遷工程,已有100戶左右的住戶搬進新村,占畲族總戶數75%以上。並架設高壓電路,拓寬改造公路網路,修通各自然村道路近20公里,建設飲用水工程,開通程控電話,基礎設施大有改善。2000年,全村土地總面積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1畝,糧食總產量877噸;有林地面積7135畝,森林覆蓋率63%。水果產量81噸,茶葉產量41噸,肉類產量49噸,禽蛋產量15噸,蔬菜產量596噸。全村社會總產值745萬元,村財政年收入7萬元,人均純收入3139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