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國畫

津派國畫

“津派國畫”與”京朝畫派”、“海上畫派”一樣肇創於晚清至民國初年。張兆年、李叔同、徐世昌等人可視為“津派國畫”的奠基者。天津市作為中國開放最早外國租界地的國際大都市之一,較早受到西洋繪畫影響,清嘉慶道光年間孟毓梓的老師李紱麟即用洋紅畫牡丹、周楚良《津門竹枝詞》寫道:“花卉端推李老桐,牡丹艷艷用洋紅”。李紱麟、孟毓梓可視為“津派國畫”之開蒙人物。

津派國畫津派國畫

另有晚年定居天津飲冰市的國學大師梁啓超,1915 年即參與北京余紹宋“宣南畫社”活動,與湯定之、陳師曾、蕭俊賢、陳半丁等20多位書畫名家切磋書畫學問,其書畫見解和藝術造詣也是形成“津派國畫”的助力。

此外,天津市較早出現中西繪畫交融現象,而且南北繪畫交融現象也極為明顯。民國初年天津市租界的王公貴族、高官巨商和外國洋商掀起“書畫熱浪”,使南北各地畫家紛至沓來,其中不乏落籍天津者,南北畫家頻繁交流技藝,也是鑄成“津派國畫”的重要因素。

歷史

津派國畫津派國畫
天津地區早在一萬年以前,已經有人在這裡勞動生息,大量彩陶動物植物紋樣帶有遠古繪畫物質,生動傳達出天津地區先民的審美意識。天津地區歷代都出現過卓有成就的畫家。如:漢代徐邈,宋代燕肅,元代李衍,明代項嘉謨等。歲久彌珍的是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壁畫。

清乾隆年間查氏水西莊更是盛清文人畫士的薈萃之地,名公巨流。如:趙執信、吳廷華、陳元龍、厲鶚、杭世駿 、沈德潛、袁枚、董邦達、惲源浚、查慎行、萬關泰、朱岷、徐芝伯、陳鵬年等人皆足於此。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冬季,山水畫家金玉岡與陳立夫、高青疇、楊子堅、張竹房等人結成書畫社,金玉岡任社長,這是記載中天津市最早所著《墨緣匯觀》是中國書畫史上頗具權威的鑑藏專著。

所謂畫派,通常指一定歷史時代和地域環境中,一些思想傾向、審美觀念、藝術情趣和繪畫風格相近的藝術家,自覺和不自覺形成的嚴密和鬆散的,且在繪畫史上產生一定影響的繪畫群體。這類畫家集群大都具有明確的藝術追求與較高繪畫創作水準,通常由獲得傑出成就和國內外普遍認準的畫家作為代表性人物。“津派國畫”具備經典畫派理論所規定的全部特徵,是中外繪畫史上極為典型的富於地域特徵的一個現當代畫派。

地域特色

通過近百年六代畫家不懈努力,“津派國畫”形成穩定的藝術特徵,它不僅包容傳統繪畫美質,而且包容西方繪畫、民間繪畫的優長。同時包容中國現當代各地區畫派的經驗,具有深厚的傳統性、廣泛的包容性、鮮明的地域性、畫格的多樣性、淳樸的風土性、穩健的開放性和適時的流變性,具有遠離廟堂府院氣息的平民心性和古今文士散淡親民的情懷。“津派國畫”凸現出天津現代和當代的文化品格,追求傳統功力,講究文化意蘊,注重生活氣息,關照現實人生,抒寫藝術情趣,充盈著創新活力和持續發展的潛能。與雍容華貴的“京朝畫派”、縱橫恣肆的“海上畫派”、清勁秀潤的“嶺南畫派”、質樸務實的“西安畫派”相比,更有兼收並蓄、雅俗共賞的地域特徵。

未來

“津派國畫”人才濟濟,名家雲集,興盛不衰。歲久彌新,檔次合理,後繼強勁。在80年代弘揚國畫的歷史機遇中,終於使海內外有識之士為之嘆服,“津派國畫”日趨發展壯大,終於以眾多名家力作令當今國內外畫壇矚目,以總體藝術實力而論,“津派國畫”一定會迎來更為輝煌燦爛的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