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津市藠果結構緊湊,皮層多,鮮莖外皮白色、長卵形、單個重6—10克。津市藠果品質優良,辛香嫩脆,具有該品種應有的圓錐形,成熟適度,色澤正常,外皮白色,無腐爛、異味,且風味純正,具有獨特的白嫩、爽脆。
內在品質
津市藠果富含多種胺基酸與維生素,具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具有多種人需的鈣、鋅、膳食纖維、豐富的維生素C、E、B1、B2元素。每100克固物含粗蛋白4.3—4.6克,脂肪0.15—0.25克,維生素C4.0—4.5毫克,維生素E0.08—0.12毫克,維生素B10.007—0.015毫克,維生素B20.025—0.035毫克,粗纖維0.17—0.25%,胺基酸總量0.95—1.10%。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津市市土壤共有水稻土、潮土、紅壤、紅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黃壤七個土類。十七個亞類,十九個土屬,二百一十九個土種(包括變種),以紅土、水稻土和潮土為主要土類。PH值5.5—7.5之間,土壤養分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2%以上,地形顯月亮形,地勢東低西高。
水文情況
津市藠果在境內水文情況:東南丘崗主要有溪河9條,總流域面積220.4平方千米,均屬西湖水系,有湖泊452處,星羅棋布,水面81.56平方千米,總蓄水量9478萬平方米。湖泊較大者有西毛里湖、八寶湖、胥家湖等。地下水儲量豐富。水質較好,沒有人為及工業污染,是理想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氣候情況
津市市屬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雨量豐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6℃,年平均日照1770.6小時,平均全年無霜期272天,年平均降水量1164.26毫米,各種氣候條件和氣象因素都有利於津市藠果生長。
歷史淵源
津市藠果起源於明代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已有400多年歷史。
清乾隆年間,被視為貢品而聞名天下。
據說400多年前,在湖南澧洲西毛里湖畔有一個名叫田家山的地方(現津市市保河堤川門、長壽、花橋村)。那裡的人們發現有一種地下鱗莖用來切片爆炒作菜,味道獨特。鮮果拍碎拌入辣椒剁碎醃製是開胃佐餐順氣的佳品,因而鄰里鄉親廣為流傳。
據《本經》記載,藠果“治金瘡敗、輕身者不飢耐老”,“治少陰病闕逆泄痢及胸癉刺痛、下氣、散血安胎。”從而世代受到當地人民的喜愛,傳承至今。
20世紀80年代末,津市種植藠果就具有一定規模,各村組遍地開花,短時間內產量劇增。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產、銷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1998年左右,主產區白衣鎮出現最為嚴重的藠果滯銷。
2008年,“津市市白衣鎮榮貴藠果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為村民進行技術統一培訓、資料統一派發、貨源100%市場價收購。這樣,鎮裡的種植戶就可以通過合作社穩定“種植、渠道、價格”的方式放心種藠果。經過多年的扶持、培育和發展,津市藠果產業初步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
2018年10月,津市高新區引資1億元,建設年產1萬2千噸藠果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形成年銷售收入12000萬元,上繳稅收600多萬元的效益規模。
生產情況
2010年,津市藠果種植規模2000公頃,年產量8010噸。
2017年,津市藠果主產區白衣鎮種植藠果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產量達到2萬多噸。
產品榮譽
2006年11月,獲湖南省第一個藠頭產品最高獎——中國、湖南第八屆(國際)農博會金獎;白衣鎮被冠以“中國藠果之鄉”美譽,並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津市藠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津市市位於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尾閭,東經111°45′59″—112°01′40″,北緯29°16′30″—29°39′46″。地表差異升降明顯,最高點為棠華鄉紅岩寨,海拔377.1米,最低點為市郊白衣鎮建國村,海拔23米。一般海拔為50—65米。津市藠果產於白衣鎮、棠華鄉、保和堤鎮、李家鋪鄉、渡口鎮5個鄉鎮、36個村。保和堤鎮位於東部邊緣與洞庭湖平原相接,渡口鎮與常德市鼎城區柳葉湖隔河相望,西部白衣鎮與臨澧縣為鄰。李家鋪鄉、棠華鄉位於全市中部。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
津市市白衣鎮、棠華鄉、渡口鎮、保河堤鎮、李家鋪鄉等5個鄉鎮。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地技術條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點要求
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津市藠果,中個蒜藠(每千克100—120個)。
(3)生產過程管理
津市藠果生產過程中必須執行《綠色食品、蔥、蒜類生產操作規程》(DB5201/T8—2002)。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
在農藥安全間隔期後,適時採收,當禾苗約20—30%變為黃色(6月8日到18日)便是收穫良機。採收時,藠果從地里掘出後,先拆蔸刈刪枯葉和修剪適量殘根、爛果、無機械損傷的全白心藠果進行整理,及時加工。
(5)生產記錄要求
使用農業投入品要建立檔案,記錄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次數、用量、使用方法、收穫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