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坪

16日,朱德從壇廠經懷陽洞向中樞鎮行進,前往茅台鎮指揮中央紅軍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進川南。 如果說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是受國民黨軍圍追堵截所迫的被動轉移。 3月16日、17日,中央紅軍從茅台鎮第三次渡過赤水河,進入四川古藺縣。


洞口坪、洞口坪毛澤東住居

今遵義縣芝麻鎮竹元村新寨組,這座百年古屋約兩百餘平方米,因前後都是森林,離最近的人家戶也有幾百米,百米外有一處山洞叫白岩溝,此處的一個山洞的洞口是平整的,若干年前人們就寄居在這個洞裡,後來搬出來就還是把此地叫洞口坪,
苟壩會議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完成了遵義會議改變黨中央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的任務。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突圍轉移(“長征”的提法是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彝民區後朱德提出的)中的中共中央,主要是領導紅軍打仗、求生存。毛澤東在遵義縣楓香鎮苟壩村復執中國工農紅軍最高領導權、指揮權,使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命運實現了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在幫助周恩來指揮軍事時,就構思成熟把“滇軍調出來”戰略計畫。這個計畫是從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兩次被動轉移實踐中形成的。毛澤東不放棄進攻駐仁懷壇廠的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縱隊,反對進攻打鼓新場;就是希望從長計議,實施把滇軍調出來,進滇入川戰略計畫。3月13日,毛澤東命令紅三軍團第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指揮紅十團、紅十三團由楓香壩奔襲駐遵義縣第十二上區西安鎮(今泮水鎮西安村)、泮水鎮黔軍猶禹九旅周相魁團、宋華軒團,佯攻黔西縣打鼓新場,是毛澤東實施把滇軍調出來戰略計畫之始,目的是把固守在仁懷壇廠的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縱隊引出來聚殲。彭雪楓指揮紅十團、紅十三團一舉將黔軍周相魁團、宋華軒團驅逐到打鼓新場,駐進遵義縣第十二中區岩孔場(今金沙縣岩孔鎮),開展打土豪、建立蘇維埃政權。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縱隊傾巢而出,向打鼓新場開進;前鋒行進到三元洞,發現主力紅軍沒有去進攻打鼓新場,急返魯班場修築碉堡、工事固守。3月14日,紅三軍團第十三團團長彭雪楓率領紅十團、紅十三團奉命由岩孔場趕往魯班場參加會攻國民黨軍周元縱隊,途經遵義縣第十二上區(泮水區)洪關壩(今洪關苗族鄉),遭潰駐小壩場(今洪關苗族鄉小壩場村)的黔軍伏擊,犧牲30多名紅軍戰士,當地農民將這30多位烈士掩埋在皂角樹樑子山上。時已9歲的老農馬光昌述說:他親眼看見一個60歲左右的老頭剝光了紅軍屍體上的衣帽,挑到馬家溝河中沖洗。那個老頭還送給他一頂帽子,帽子上有紅布五角星,他戴著跑回家遭到老父親一頓臭罵。如果皂角樹樑子山上埋的是土匪或黔軍士兵的屍體,我寧可相信那些土匪或黔軍官兵沒有父、母、兄、弟等親人,也不敢相信他們的親人那么狠心!3月15月2時,紅一、紅三、紅五軍團和軍委幹部團各部由現駐地向魯班場運動,對國民黨軍周渾元縱隊3個師形成扇形包圍,拉開決戰態勢。目的是要把各方面的國民黨軍都吸引到黔北來,找個縫隙突出蔣介石設定的大包圍圈套小包圈。雙方激戰至下午5時,毛澤東、朱德接報:距魯班場西北60里,川軍8個團向魯班場開來;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縱隊兩個師向魯班場開進,前鋒已到遵義縣第十二下區楓香壩、花苗田。毛澤東、朱德命令中央紅軍主動撤出戰鬥,向仁懷縣中樞鎮(今仁懷市中心城區)、茅台鎮轉移。16日,朱德從壇廠經懷陽洞向中樞鎮行進,前往茅台鎮指揮中央紅軍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進川南。如果說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河、二渡赤水河是受國民黨軍圍追堵截所迫的被動轉移。那么,從茅台三渡赤水河就是帶有戰略性的主動轉移。
3月16日、17日,中央紅軍從茅台鎮第三次渡過赤水河,進入四川古藺縣。渡河前,毛澤東吩咐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派工兵去二郎灘和太平渡查看二渡赤水河時架設的浮橋是否存在。雖然時任中革軍委工兵營營長王耀南的回憶有待考證(因為當時為了擺脫國民黨軍追擊,後衛部隊過河後是要毀橋的),但是卻佐證了三渡赤水河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迷惑蔣介石,調動國民黨軍。中央紅軍進入川南,再次擺出北渡長江的態勢。蔣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3月20日~22日,毛澤東命令中央紅軍秘密、迅速地從太平渡、二郎灘、九溪口第四次渡過赤水河,經習水、3月25日進駐悶頭台竹林灣(今仁懷市喜頭鎮營溝村), 3月26日經天子廟、火石坪、當晚住於洞口坪(今遵義縣芝麻鎮竹元新寨組),3月27日,朱德命令紅九軍團到乾溪後,立即移狗(苟)壩西之馬鬃嶺(苟壩與紙房的界山)為暫時活動樞紐。從28日晨起分兩部:一向長乾山(今仁懷市長崗鎮)、一向楓香壩(遵義縣楓香鎮)偽裝主力活動。28日,朱德再次命令紅九軍團在馬鬃嶺西北路上(楓香壩至長乾山至壇廠路上)擺露天標語,路側放煙火扮炊煙,散訊息,偽裝主力將在此地區誘敵向北出擊消滅之的模樣,掩護主力秘密迅速南轉移。
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指揮下,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中央縱隊秘密、迅速地鑽過鴨溪至白臘坎不足15華里國民黨軍封鎖線縫隙,轉移去黔西縣沙土鎮後山鄉,3月30日從後山的梯子岩、江口、大塘河3個渡口全部渡過烏江,進入息烽地域,跳出蔣介石精心設定的“絕境”。3月31日,毛澤東去到紅二師,在路旁攤開地圖,在圖上畫了一道從貴州省向東南、向西、向西南,入雲南,經昆明附近至元謀、金沙江畔的一長條大迂迴的紅槓槓,第一次公開他把“滇軍調出來”的戰略構想。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說:“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除留一支小部隊牽制敵人之外,其餘急行軍通過楓香壩,南渡烏江,直逼貴陽,並且分兵一部東擊瓮安、黃平。這時候,蔣介石親自在貴陽督戰,慌忙調雲南軍閥部隊來‘保駕’……在部署這次行動時,毛主席就曾說:‘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
四渡赤水河,是中央紅軍創建川黔邊根據地、川滇黔邊根據地中在赤水河流域進行的運動戰戰役。都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後幫助周恩來、朱德指揮和在苟壩會議進入黨中央最高軍事領導、指揮核心後親自指揮的,一渡、二渡赤水河的過程是毛澤東構思把“滇軍調出來”戰略計畫的基礎;苟壩會議成立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團,代表政治局全權指揮軍事,為毛澤東實施把“滇軍調出來”戰略計畫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蕭華將軍《長征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筆”,廣義上指一渡、二渡、三渡、四渡,狹義上特指三渡,四渡。

洞口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