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心理學家洛倫茲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逝於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阿爾登堡(Altenberg)。父親為維也納大學醫學教授,且為國際知名整形外科醫生,長兄繼承父業,故而洛倫茨自幼即在家庭期望下準備學醫。然而在他 9 歲隨家人到鄉間避暑期間,他愛上了田野生活,從此就一直喜歡研究動物行為。惟在父親堅持下 1922 年前往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醫學,意外的發現依生物的解剖結構來看,比較解剖和胚胎學比古生物學更適用於解釋生物的行為模式,在這同時他也學習心理學。1923 年回到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繼續醫學學習。大學期間,他研究了比較解剖學並開始用比較解剖學的方法研究動物的行為。在 1935 年出版的《鳥類的社會行為》一書中,總結了他對 30 多種鳥類的比較研究,分析了親鳥、幼鳥、性配偶和其他親屬的行為功能和引起這些行為的條件。該書是套用比較方法研究動物行為的一個典範。1928 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副教授,因對醫學工作缺乏興趣,終於再回維也納大學研究動物學,並於 1936 年獲慕尼黑大學動物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創立德國動物心理學會,並主編動物心理學雜誌。
個人經歷
1937-1940 年,他在維也納大學講授動物心理學和比較解剖學,1940 年 9 月任德國柯尼斯堡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期間於 1938 年因支持納粹的見解和想法,以及納粹的人種改良學而加入納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1944 年他擔任德國陸軍的醫生,有機會獲得某些第一手關於神經性疾病的知識,特別歇斯特里症,和關於精神病,特別精神分裂症。1944 年為蘇維埃軍隊俘虜,由於醫學上的知識,他反被俄國人敬重,在 Chalturin 的醫院負責有 600 床位病人的部門,1948 年獲釋後返回維也納大學任教,同年在阿爾登堡創立行為比較研究所並任主任。1950 年創立馬克思 - 普朗克行為生理研究所,1951 年任所長。1957-1973 年任慕尼黑大學兼職教授,1958-1973 年任西維森(Seewiesen,施塔恩貝格附近)馬普行為生理學研究所所長;1973 年與 K.弗里希和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因對動物行為模式的研究而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同年退休。